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3.79KB ,
资源ID:1587959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8795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英美刑事证明标准的神学渊源及启示二发展与协调模板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英美刑事证明标准的神学渊源及启示二发展与协调模板Word下载.docx

1、四、 前现代社会英美刑事陪审制所带来的特定”怀疑”问题笔者在研读相关资料时发现, 在”排除合理怀疑规则”出现的前现代社会, 能够把英美刑事法官和陪审团成员分担”怀疑”的情况, 视为英美法官的”怀疑”逐渐减少、 陪审团成员的”怀疑”逐渐增加的过程。这其中, 英美陪审制的出现是主要原因。在英美陪审制出现以前, 英美普通法着重解决法官存在的怀疑问题, 可是英美陪审制出现以后, 原来法官所有的”怀疑”问题逐渐过渡到陪审团。因而, 笔者认为能够将”排除合理怀疑规则”出现以前的前现代社会, 按照”怀疑”在陪审制出现前后的主体承担, 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伯尔曼所谓的”西方法律传统生成”的11、 1

2、2世纪格利高利七世教皇改革开始到13世纪中期英美刑事陪审制正式出现, 这段时期初步形成陪审团成员的”怀疑”问题;第二阶段从13世纪中期开始到15 世纪中期都铎王朝取消刑事陪审员的裁判特权之前, 这段时期由于刑事陪审团成员具有”特定判决”的裁判特权, 她们在刑事案件中所承担的道德压力有限, 同时法官具有的宣布”管辖异议”权力, 也让她们能够有效避免”裁判杀戮”带来的道德焦虑;第三阶段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下半叶”排除合理怀疑”规则出现以前, 这段时期刑事陪审团成员对自身救赎的过分关注, 日益成为阻碍刑事陪审顺利进行的障碍, 这最终导致了”排除合理怀疑”规则的出现。以下部分是关于上述论点的展开。

3、西方法律制度在11、 12世纪走向近代化, 教会法和世俗法的审判实践也有两条比较清晰的发展线索: 即在12世纪下半叶欧陆和英美均废除了”神明裁判”制度, 在欧洲大陆出现了法官纠问制, 在英美普通法传统中出现了陪审制。这样, 法官”裁判杀戮”所具有的潜在罪孽, 在欧陆法官纠问制中, 部分”转嫁”到证人头上, 在英美法陪审制的体系之下, 则部分”转嫁”到陪审团成员头上。这个过程, 需要回顾英美刑事陪审制度的历史沿起。耶鲁大学斯特灵讲座教授约翰朗在研究欧陆”刑讯逼供”问题时发现, 前现代社会的英美陪审制和欧洲大陆的纠问制一样, 虽然都是在批判”神判”制度”非理性” 的基础上产生, 可是英美的陪审制依

4、然保留着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神判特征”。”那些来自乡间的小人物组成的裁判小组, 并不关心判决形成的逻辑过程就做出不太理性而又众口一词的结论, 这与中世纪那些教会法学家相比, 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法律创新”。26她指出, 在完成征服诺曼盎格鲁社会之初的安茹王朝(1128年开始), 陪审团成员就是从那些事先就知道案件事实情况的”邻人”中遴选出来的, 这些”邻人”既作证人也作检举人, 因而这种审判方式不会有正式的起诉和正式的判决, 开庭前可能已做出起诉和判决的结论。她进而断言, 前现代的英美法庭”说比听多, 也无正式的证据收集制度, 到了十七世纪, 这种陪审中证据很少的现象依然存在”。27詹姆斯对于”来

5、自乡间的邻人小组”, 描述得更为清楚。诺曼征服以后, 安茹王朝的国王, 特别是它的第二任国王亨利二世,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与教会和封建领主两方面的势力进行长达21年的争斗, 其焦点是谁对地方封建领土上的民、 刑案件具有审判管辖权。尽管亨利二世在涉及教会财产和传教士犯罪等民、 刑案件管辖权争斗问题上失败, 可是她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封建领主的势力, 削弱了教皇的世俗管辖权限, 成功地将不涉及教会财产和传教士犯罪的民、 刑案件管辖权收归中央王权。这种带有强烈的”国家主权宣示意义”的审判管辖权, 在最初行使过程中由于中央王权力量在地方的薄弱, 不得不与地方封建势力和教会进行某种程度的妥协和折中, 这突

6、出的表现在, 审判案件继续沿用地方的习惯法, 以此形成独具英美特色的普通法传统。具体到刑事案件, 由于这类案件的发动一般需要控诉人和证人, 而控诉人和证人由于基督教自古有之的”让基督徒流血意味着流基督的血”的教义, 为避免自己受到上帝的惩罚, 自然不愿意控诉或者作证。对此, 亨利二世的解决办法与欧洲大陆法官纠问被告获取案件信息完全不同, 她想出一个”聪明”的点子, 让那些已经被定罪要处死的罪犯检举揭发她所知道的犯罪案件, 以此作为减轻或免除她们原有罪刑的条件。这些人叫做”检举者”, 她们组成”邻人小组”, 既作检举者, 也作证人, 这就是英国普通法时期最早的刑事陪审团。28事实证明, 这些”检

7、举者”组成的”邻人小组”在刑事审判中很好用, 既不用过多改动普通法的相关制度, 保留了盎格鲁撒克逊地区自中世纪就存在的习惯(这当然包括一些” 神判”制度的因素), 也解决了刑事审判中没有”证人作证”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在地方封建领土上有效地宣示了中央王权的存在。因而这类既作证人又作检举者的”邻人小组”在12世纪下半期得以迅速发展, 到了13世纪中期, ”邻人小组”逐渐演变为”裁判小组”, 出现了典型意义的英美刑事陪审团。29在这种原初形式的英美刑事陪审团中, 法官和陪审团成员具有的道德压力并不一样。正如前文所分析的, 12世纪的英美法官, 同大陆法官一样, 在刑事审判中免受上帝诅咒的最好办

8、法, 是按照伯纳德帕维亚主教的教导, 在裁判活动中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以此避免被告的”流血”带来的不利影响。法官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标志, 是她”没有运用个人知识”。只要她在刑事审判中没有用到个人知识, 避免”感情用事”, 她就能够宣称她只是法律忠实的执行者。30刑事陪审团出现以后, 法官把定罪的权力当作王权授予的”特殊荣耀”交由陪审团来行使, 这样她能够避免”判决的痛苦”, 很好的运用前文所谈到”责任转移”方式, 将杀死被告的罪孽”转嫁”到陪审团身上, 使自己的救赎不受影响。英美历史学者常常引用16世纪衡平大法官托马斯莫尔的例子来说明普通法的法官渴望避免”判决的痛苦 ”。17世纪的圣马太爵士、

9、 约翰霍克斯爵士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31可是, 13世纪中期的刑事陪审团的情况, 与法官完全不一样。她们在审判中既作证人又作”法官”的身份, 决定了她们在定罪判决中不得不利用自己所知晓的情况, 即所谓的个人知识来定罪, 32即使到了后来的15世纪, 如同很多英美学者研究表明的那样, 在刑事法庭上出现了证人证言, 33可是陪审团成员运用”个人知识”审案, 一直到18世纪都没有明显的变化。1768年, 布兰克斯通总结说, ”陪审团在审判中所用的证据分两种, 一种是法庭出示用以证明的, 另一种是陪审团成员运用其个人知识获得的”, ”如果陪审团成员对案件有任何独立的知识, 她们应当在法庭上就她们

10、所知道的提供证词, 以便所有在场的人员能够评估”。34甚至到了19世纪初, 英国广受尊敬的基督教圣公会部长托马斯吉斯伯恩也解释过陪审团成员应当怎样对待庭审证据, 包括那些以她们个人知识所获得的。35正因为如此, 英美刑事陪审团从其成立之始, 就被视为杀害被告的凶手, 自始至终承受着巨大的道德压力。18世纪的法学家约翰霍克斯爵士在英国人的权利中说, ”让那些心存良知的陪审员发抖吧, 为她们杀害被告的罪孽。 ”36可是在刑事陪审团出现的最初两个世纪里, 有两个办法能够让刑事陪审团成员避免定罪判决所带来的道德压力。一个办法是利用她们的裁判特权, 即所谓做出”特定判决”的权力。”特定判决”与”一般判决

11、”相对, 是指只针对案件的特定问题做出判决的权利。刑事案件的”特定裁决”指并不涉及被告人最终定罪的判决, 它的范围可能是案件中的一个问题或者几个问题。英美研究刑事陪审团历史演变的领军人物托马斯格林指出, ”在中世纪体制中, 分担刑事陪审团裁判道德压力的办法, 是允许她们作出特定裁判”。37另外一个办法有点儿像”管辖异议”, 即由法官宣布被告应当作为教会的神职人员对待, 案件应交由教会处理, 由教会议定处罚措施。可是教会这种情况下基于”禁止血性惩罚”的规定, 不会判处被告死刑或者残刑。实际上此时的被告, 并不真正是教会的神职人员, 是虚构的。不过经过法官宣布被告是”虚构的神职人员”能够让她避免死

12、刑或者残刑, 这种办法叫做”benefit of clergy”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贝克爵士研究指出, ”这种办法开始于1352年, 在14、 15世纪成为被告脱逃应被处死的常规手段。”38当然, 这两种办法都是针对需要对被告判处死刑或者残刑的刑事案件, 除这两种案件以外, 英美刑事审判中还存在用”罚金方式”代赎刑事罪责办法, 这也是英美早期刑事陪审团在刑案判决中道德压力不明显的重要原因。15到17世纪出现的都铎王朝(1485至16 ), 是英格兰专制统治的黄金时期。其第二任君主亨利八世为加强中央王权所进行的改革(史称”都铎革命 ”), 在刑事司法方面的重要表现是取消刑事陪审团的裁判特权, 并

13、对刑事陪审团拒绝”一般判决”的情况加以严厉制裁。亨利八世在15 建立了由国王直接控制的为后世千夫所指的”星座法院”。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严厉查办那些”不听话”的刑事陪审团成员, 有时甚至包括违纪的法官。同时, 14世纪下半叶到15 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浪潮, 基于对经院哲学和欧洲天主教会的超越, 对都铎王朝刑事审判的重要影响表现在, 法官经过宣布”管辖异议”将案件交由教会的处理方式, 由于星座法院镇压职能的强大, 逐渐势微, 法官和陪审团成员不敢轻易将案件交由教会处理。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存在, 到了17世纪下半期刑事陪审团成员所面临的道德压力空前加剧。尽管在18世纪上半叶斯图加特王朝刑事陪审团成员

14、的道德压力由于刑事裁判特权的恢复, 出现一定程度的缓解, 可是15世纪到17世纪下半叶, 刑事陪审团要面临比中世纪更多的道德压力, 却是不争的事实。导致”排除合理怀疑”规则形成的案例发生在18世纪后半期的英属殖民地美国, 即后来为很多学者称道的”波士顿惨案”, 此案中一些士兵被指控犯有谋杀罪, 在事实层面是清楚的, 没有任何的不确定因素。作为这个案件的辩护人亚当斯和罗伯特, 在法庭上劝说陪审团在定罪问题上, 采取沿用了几个世纪的”安全”办法, 为避免个人心灵犯错, 基于神学传统的”恐惧”, 不要对这几个士兵定罪, 她沿引当时英格兰和威尔士首席大法官海尔专著王国辩护史里的话, ”如果你们对这几个

15、士兵定罪处死, 首席大法官海尔制定的规则就会充满争议, 她作为一个律师, 一个学者, 一个哲学家, 一个基督徒, 作为英格兰民族一个伟大的人物, 教导如下, 基于仁慈错误地判无罪比基于正义错误地判决有罪安全, 她还说过, 即使没有任何显在的事实表明她无罪, 可是你对被告的有罪有怀疑, 你就不要宣布判决她有罪, 在定罪问题上安全的办法就是站在仁慈的一面, 在有怀疑的案件中最佳规则是倾向于判决无罪而不是有罪。五个真正有罪的人脱逃制裁总比一个真正无罪的人被冤枉死好。”另外一个辩护人罗伯特说得更为清楚, ”充满仁慈的法律可能是不正义的, 因而当我们谈到英格兰法律的良知时, 没有谁比柯克理解得更为明白的

16、了, 总体上我们法律最后一点在理性方面的进步是, 不承认任何没有证据支持的事实, 也不做出任何留存怀疑的确定性判断因而当你审查案件以后, 认为证据不足以让你超越合理怀疑的认为所有被告有罪, 或者基于法律的理性或者仁慈认定她们不应当被投入监狱, 你们要宣判她们无罪, 可是如果情况正好相反, 证据足以让你超越合理怀疑的确定她们有罪, 那么法律的良知在这种正义和无偏私的审判中得到体现”。39英国伦敦的中央刑事法庭在18世纪中后期收录的很多案例, 普遍反映了刑事陪审团成员基于道德安全的考虑, 在是否给被告人定罪时心理上会产生犹疑的态度。例如, 在1787年的一个抢劫案中, 在法官的眼中, 案件的事实是”非常清楚的”, 即三名被告均有罪, 可是陪审团最终还是确定三名被告都无罪。法官认为这些被告是”相当幸运的”, 因为陪审团宣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