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市圏内城市联动及产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南京都市圏的融合、完善与分工将极大地带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牵引作用。 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南京都市圈目前的概况及基本特征,分析圈内各产业;其次,基于南京都市圏发展现状与规划远景,将南京都市圈与江苏省其他都市圈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都市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规律,提出了优化都市圏的建议。关键词:基本特征 产业分析 比较分析 优化建议1.南京都市圈概述南京都市圈是以南
2、京为核心,以放射状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1南京都市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明显的区位优势、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深厚的历史文化等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1.1区位分析1.1.1宏观区位宏观上,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地跨苏皖两省,是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起着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地理位置特殊,城市类型丰富,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图1-1 南京都市圈与周边都市圈区位
3、示意图(注:来自网络)1.1.2中观区位 从中观上看,南京都市圈处于长江三角洲向西部地区推进的中枢,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带的一角。 1.1.3微观区位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包含31个市辖区、8个县级市和20个县,总面积6.3万平方公里。图1-2 南京都市圈范围(注:同时,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1.1.4交通区位 南京都市圈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着重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由于驱车往来只需1个多小时,故又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
4、“南京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而是一个被发达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群落。南京都市圈的高速铁路是以南京为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整体呈放射状。目前,南京都市圈范围内,南京、镇江、滁州间开通了动车组。1.1.5区位特征 南京都市圈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地区的交汇地带,国家的东部和中部的交接之地,具有承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枢纽区位优势,广阔腹地的发展潜能。同时,南京又处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带的一角,直接接受上海的辐射。因此,南京具有吸收辐射的功能,又有向外辐射的功能,具备了上海大都市带副中心的功能。南京特定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南京都市圈形成的可能性。1.2发展基
5、础1.2.1自然资源基础 1)独特的水文景观 “倚江凭河”、“河湖纵横”是都市圈各地的共性特征。除了长江、运河构成都市圈主体水系之外,全国五大淡水湖,都市圈得其二,洪泽湖以1851km“的面积居第四,巢湖面积为753km“,居第五。另有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湖泊以及众多河流水系交织其中,在提供优良水运条件的同时,形成了都市圈独特的水文景观。 2)丰富的旅游资源南京都市圈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南京都市圈内的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的城市,深厚的文化资源赋存和旅游资源条件构成了城市发展文化旅游的本底条件,对地区间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都市圈旅游一体化的发
6、展 发放的“南京都市圈旅游一卡通”、“南京都市圈旅游消费一本通”、“南京都市圈旅游交通图”和宁镇扬公园年卡互用等,加速了都市圈旅游一体化的实质性进展。1.2.2经济基础1)经济规模根据相关资料统计,2010年南京都市圈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15000元以上,其中有4个市在20000元以上,最高的城市超过28000元。“十一五”期间八市年均增幅均在12%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南京都市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其中南京、镇江两市超过10000元,扬州、马鞍山两市在9000至10000元之间,芜湖、淮安两市在7000至8000元之间。“十一五”期间八市的农村居民人均纯
7、收入年均增幅均在12%以上,高于全国水平。 而在2011年,南京都市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7个城市完成工业投资5720.21亿元。都市圈内的7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高达116.07亿美元,其中有6个城市比上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且增幅高于全国9.7%的水平。2)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方面主要是第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二三一”格局,即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次之的发展结构现状,“退一进三”,即第三产业即将逐渐代替第一产业主导位置的发展趋势。1.2.3社会基础1)教育科研 南京市文化资源丰富,拥有38所普通高等院校,普通高等学校数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圈内各城市之首。镇江市有高等
8、学校5所,扬州市有5所,淮安市有6所,滁州市有2所,马鞍山市2所,芜湖市8所,巢湖市2所。除此之外,南京还拥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博物馆、展览观、图书观、影剧院、并投资26亿元,新建了奥体中心等12个现代化的体育场观,是全国体育设施最完善的4个城市之一。2)文化旅游 在南京都市圈中,古都南京传承了金陵文化,扬州传承者淮扬文化,镇江代表着井口文化,淮安传承了淮安文化,芜湖宣扬了徽商、宗教以及茶文化,而书画文化,则在宣称体现的淋漓尽致。由此,南京都市圈所具有得多元化文化底蕴,为发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3)人口资源2004年南京圈域内共有人口2306.5万,其中,南京为583.6万,扬州市为454.29
9、万,镇江市为267.21万,吁胎县为57.67万和金湖县为37.65万,滁州市为433.52万,马鞍市为124.39万,芜湖市为224.56万,含山县为27.67万与和县为31.32万,南京市人口占圈域内总人口的25.30%。根据统计,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县城)的人口变化为小城市向大中城市转移,大中城市人口向核心城市转移。在区域内,小城镇人口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大中城市人口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的速度比核心城市小,南京人口增长的速度最快。这一现象说明在最近的10年中南京都市圈人口不断在向核心城市积聚。4)交通运输交通资源主要集中在南京。南京机场在客流量方面是中国的十大机场之一,在货运量方面是
10、中国第五大国际货运机场。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已经开通了11条国际货运航线,近期将开通南京到德国法兰克福、到美国落杉矶的航线。南京有长江的内河港,它是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2004年吞吐量1.18亿吨,集装箱68.1万标箱,对外辐射至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个港口。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齐全,在现如今中国的城市当中是不多见的。2012年,南京与都市圈各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通,快速干线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城市,以沿江通道作为主通道,以沪宁合、淮宁宣、滁宁杭、淮扬镇、巢马溧、宁盐高速公路作为辅通道,构成“一主五辅”的综合交通骨架。由此可见,南京与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网已初步构成。以南京
11、为起点的长途客车发车状况基本反映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强度。在以南京为核心50公里左右范围内,城际交通已呈现公交化。这一现象表明南京与周边的经济联系强度逐步上升,都市圈核心圈层的发育己具雏形。2.南京都市圈的基本特征2.1人文基础相近南京都市圈中的7个城市,几乎都有着相同的吴楚文化底蕴,同时也经历了南北文化的交融。七个城市都是比较著名的旅游文化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代表着“山水城林”的特色。其中,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从古至今就是联系紧密的城市。贸易往来频繁,并且区位交通比较便利,交流程度相比其他城市而言更加密切。同时,人文基础也是南京都市圈经济协作的合作基础。2.2区域发
12、展二元结构特征显著2.2.1城乡差距较大 21世纪以来,南京都市圈的各个省市区与所辖县市的人均GDP之比为2.78:1,其中,南京市区与郊县的人均GDP之比高达2.82:1,苏锡常都市圈为1.27:1。2.2.2地区差异较大 据统计资料显示,南京的人均GDP平均为镇江的1.09倍左右,为淮安南部地区的2.99倍,扬州的1.84倍,马鞍山的1.79倍,芜湖的2.06倍,滁州的3.32倍,巢湖北部地区的4.04倍。2从工业化发展水平看,南京镇江已向工业化后期过渡,而扬州、芜湖、马鞍山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滁州、巢湖、淮安南部等地区却仍然处于工业化前期。2.3工业化加速发展2.3.1制造业 南京都市圈的
13、制造业基础雄厚,南京的电子、石化生产规模高居全国第二位,汽车为第三位,扬州的化纤、汽车,马鞍山的钢铁,芜湖的建材,镇江的造纸工业,都在全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都市圈的中工业产值比重超过工业产值的50%。南京都市圈的主要产业发展集群化,这主要体现在沿江的石化、机电、建材具有集群化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都市圈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综合科技实力雄厚,但是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仍然较低。2.3.2服务业南京都市圈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近年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40%以上。服务业的兴起主要体现在:1)新型服务也兴起:南京都市圈的第三产业在总体发展上具有明显的集聚优势,主要体现在商贸、文
14、化教育、金融保险等方面。2)现代服务业水平较低:截止2000年,南京有会展公司20多家,并且不成规模,管理也不够规范,而同期深圳却有300多家。3)传统服务也的区域扩展较为保守。以上毛也为例,核心城市尚未利用自身优势去整合周边地区生产和消费资源。2.4城市化进程加速2.4.1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截止2000年,南京都市圈的城市化水平为46%,其中省内50%,省外40%,城镇个数为440个左右,省内为240个,省外为200个左右。县城以上城市为30个,其中省内为14个,省外为16个。城镇密度为10个/千km2,其中省内的平均水平为12个/千km2,省外为8个/千km2。2.4.2核心城市地位突出
15、南京都市圈中,南京的GDP占据了整个都市圈的39%,财政收入更是高达53%,实际利用外资占64%,进出口总额则高达75%。南京在商贸等方面对周边城市形成了很强的辐射力,截止2001年,南京市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就占据了整个都市圈的81%,而双休日南京市的主要商场外地消费者占总客源的30%-50%.由此可见,南京作为都市圈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经具备。2.4.3节点城市发展态势良好 “九五”期间,镇江的GDP年均增长率为11.5%,扬州为10.4%,马鞍山为11%,而芜湖、滁州分别为14.4%与10.3%。2.4.4城市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在南京都市圈内,长江港口、铁路、金融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各种区域性管理机构。而各个城市在产业布局、物流中心建设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等工作也已经进行了深入协作。同时,各个城市在高校、科研机构、人菜和科技资源等方面也有较强的互补性。3.产业分析3.1产业结构分析 近年来,由二、三产业拉动南京都市圈经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