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3.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4.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5.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适应新时期特殊教
2、育事业发展需要,重点探索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机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科交叉,培养一批富有爱心、素质优良、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殊教育教师。三、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1.明确全方位协同内容。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高校还需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协同。2.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建立“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地方政府统筹规划本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预
3、测教师需求的数量和结构,做好招生培养与教师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高校将社会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师培养环节,优化整合内部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中小学全程参与教师培养,积极利用高校智力支持和优质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强化招生就业环节1.推进多元化招生选拔改革。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提高自主招生计划中招收师范生的比例。加强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根据本校特点自行组织测试选拔。设立面试环节,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2.开展生动有效的就业教育。加强养成教育,注重未
4、来教师气质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引导师范生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建立完善师范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师范生到基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任教。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1.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比重适当、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采取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等方式,丰富师德教育的内涵与形式。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打破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2.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
5、容改革。紧密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3.推动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充分发挥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反思研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4.开展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
6、标,确保实践成效。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对“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全过程提出明确要求。实行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建设教育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探索教育实践现场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的新模式。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高校还应联合行业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1学年。5.探索建立社会评价机制。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卓越教师培养标准,试行卓越教师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准确把握并及时研究分析师范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供需情况,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增强培养的
7、适应性和针对性。六、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1.建立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高校整合优化教师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配足配齐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聘请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技能人才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从事卓越教师培养工作。2.形成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鼓励高校与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深入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兼职任教、挂职实践,每5年累计不少于1年。通过开展国内专项培训、赴境外访学进修、见习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
8、教育类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岗位职数、评聘条件等方面专门制定相关政策,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创造条件。七、加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组织保障1.成立组织管理机构。教育部成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计划的指导、咨询服务等工作。高校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优势与特色等,联合地方政府、中小学就卓越计划相应改革项目提交申报方案,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教育部研究确定计划实施高校。计划实施周期为10年。专家委员会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实行计划实施高校动态调整机制。2.加强政策保障。支持计划实施高校在招生选拔、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对具有推
9、免资格的计划实施高校,在安排推免名额时统筹给予支持;对计划实施高校适度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在专业学位授予审核工作中,优先支持计划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高校。鼓励具有推免资格的计划实施高校,在本校推免名额内重点支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优先支持计划实施高校的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包括公派出国留学、实习、交换学生等;优先支持计划实施高校相关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和出国进修。对计划实施高校承担的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相关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优先纳入国培计划。各地应对计划实施高校在政策、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参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中小学在办学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各地各有关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意
10、见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优秀教师培训方案范文(二)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跟岗学习活动的通知(粤教继函20136号)的要求,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和广东教育学会共同组织,本人有幸赴参加学习培训。为了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促进自身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让学习更有目标和针对性,明确学习任务,追求学习实效,我在认真学习培训须知的基础上,本着能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回去,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去的原则,特制定个人培训学习计划:一、培训学习目标通过2周时间的培训学习和跟岗锻炼,通过与跟岗学校全方位“
11、亲密接触”中,深入考察、观摩、体验、学习和了解所在学校的基础教育现状,并就新一轮课改、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以及课程建设、课题实施、特色活动等方面与跟岗学校进行广泛交流,切身体验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富有特色的教学实践艺术。结合自己平时在学校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虚心向所在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请教,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艺术。同时,广泛与学员交流,吸取他们学校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把所学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实现我校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二、培训学习时间2013年5月22日;6月6
12、日三、培训学习方式1、自学与拜师相结合培训过程中,主动虚心向导师学习,不断总结、反思、提升,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类计划。2、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反思、体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3、考察与观摩相结合通过考察观光、现场观摩,不断开拓视野,进一步转变观念,向更多的名师和教育同仁学习,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提升专业水平。从而在学习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四、培训学习内容1、严格遵守跟岗守则,严格执行跟岗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2、全面参与跟岗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全面了解该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情况、学校管理特色及管理流程。3、通过
13、参与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考察和学习其先进经验及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培训期间,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学校管理特点,采取听、看、学、思、研结合,写好跟岗日志与反思体会等。4、通过听取专家、名师的专题报告,经常与该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交流、访谈,了解跟岗学校教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情况,考察该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模式及规范,结合本校情况共同研究、探讨新时期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计划和目标,初步拟定“校本教学改进行动计划”。5、通过听课、访谈、交流等方式,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跟岗学校的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方面的情况以及教师日常工作状态,考察该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举措
14、和有效途径。6、积极参与培训学校组织的小组讨论、学习和交流,认真完成培训学习任务。7、在培训结束写出一份心得体会,制定“校本教学改进行动计划”,并在回校后作一次培训总结报告。优秀教师培训方案范文(三)一、提升理念,以生为本华中 师大教授、国培计划专家吴伦敦教授首先为我们解读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及其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提升了我们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解,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就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 每时每刻都能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从为学生的发展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目的而开设的必修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综合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