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65.75KB ,
资源ID:158625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8625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

1、实验为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按记忆集大小共六种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在特定时间识记,之后再呈现一个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键反应,程序会自动记录被试的在不同水平下再认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通过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果:记忆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没有影响;反应类型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有显著影响。进而得出结论: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并不是系列全扫描,也不是Stermberg假设中的任何一种信息提取方式。关键词短时记忆 信息提取1前言Atkinson和Shiffrin(1968)提出了记忆系统的多存储模型(the multi-store model of memory) ,将记忆

2、看作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sensorymemory)、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且这三个子系统在信息的储存量、保持时间、储存形式(或通道)、提取方式、遗忘规律以及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等许多方面均存在不同。其中,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几十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郭秀艳,2004),是操作性的、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王甦、汪圣安,2006)。不论是何种记忆系统,其信息的提取方式都是一个极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记忆的最终目标是信息的提取利用。在越来越奉行效率至上的近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更是始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研究

3、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即将短时记忆中的工程回忆出来,或者当该工程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王甦、汪圣安,2006)。最早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问题的是S.Sternberg(1966),其实验采用了“探查法”(Probemethod)为主要手段。在实验之前,他对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可能的方式做出了如下预测:1)平行扫描是指被试在判断数字是否出现过时,被试将探测数字同时与记忆中的所有工程相比较。如果用这种方法,则反应时将不会因数字系列的长短而变化(见图1)。图1 平行扫描时结果图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是指

4、被试在判断数字是否出现过时,将探测数字逐个与忆记中的工程相比较,发现有与探测数字相同的就中断扫描。如果用这种方法扫描,则长数字系列的反应时就比短数字系列的要长,同时,作出“否”反应比作出“是”反应的反应时长。因为作出了“是”反应被试即可停止扫描,但要作出“否”反应则需扫描记忆中的所有工程(见图2)图2 系列中断扫描时结果图3)完全系列扫描(系列全扫描)将探测数字逐个与记忆中的所有工程都进行比较,不论记忆中有没有探测数字。如果用这种方法,扫描长数字系列的反应时就比短数字系列的要长,并且作出“是”或“否”的反应时是相等的(见图3)。图3 系列全扫描时结果图根据陈俊(1995)对Sternberg的

5、实验的分析了解到,Sternberg假定,完成一项作业所需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所需时间之和。如果对影响作业的不同阶段的因素进行操作,各因素的不同效应就可以在作业反应时中表现出来。他认为,若影响被试作业的两个因素相互制约,那么表明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信息、加工阶段; 反之,如果两因素的效应相互独立,则两个因素会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即两因素的效应具有可加性。Strenberg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影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因素有四个:(1)探测项的性质;(2)记忆集的数量(N);(3)反应类型(肯定或否定),即有无靶子;(4)各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他们未能分别对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起

6、作用,即:(1) 刺激编码阶段(设所需时间为e) ;(2)顺序比较阶段 (若每个工程的比较时间为 b,则 N 个工程需费时bN);(3)决策阶段;(4)反应组织阶段(设共需时间为c),如图4所示 :图4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因素据此,整个信息提取的时间应为:RTbN(ec),设a=e+c,则RT=a+bN,这是一个以b为斜率,a为截距的直线方程。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是随着识记组元素数目增加而增加。他认为,这是因为在信息的提取过程中做了系列扫描,而不是平行扫描。他将其实验结果作了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了回归方程 RT = 397.2 + 73.9N。为了进一步分析判断信息提取是完全系列

7、扫描还是自动终止系列扫描,Sternberg还比较了肯定反应和否定反应的反应时函数的斜率,如果是完全系列扫描,那么二者的斜率相同,反之,做出肯定反应的反应时函数的斜率是做出否定反应的一半,而结果显示二者斜率相同,这说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采用了完全系列扫描。虽然这个理论现在仍有很大争论,但它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法相加因素法,并被视为减法反应时方法的延伸,其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王甦、

8、汪圣安,2006)。本实验从Sternberg的经典实验入手,让学生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法分析短时信息的提取方式,并思考这一经典实验的不足和以后相关实验的改进,为此,做出假设:实验结果符合Sternberg的理论,即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采取的系列全扫描。2 方法2.1 目的让学生通过模仿Sternberg(1966)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经典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2.2被试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本科2012级学生89名。2.3器材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机房中台式计算机若干。PsyKey心理教案系统3.2,“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程序2.4设计本实验采取的是2(有无靶子:是

9、/否)*6(记忆集数量:1/2/3/4/5/6)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被试信息提取所需的时间,即反应时,用毫秒(ms)计。由PsyKey心里教案系统3.2自动记录被试在不同水平下的反应时。2.5 程序实验给被试呈现一列数字(记忆集),相继呈现,每个呈现1.2s,全部数字(1个到6个)呈现完后,过2s,伴随一声长音,又出现一个数字,并开始记时,要求被试判断它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键反应。实验中记忆集大小共六种(1到6),其中1,2,3和6各做12次,4做8次,5做10次,“是、否”反应和位置完全平衡,共做66次,随机呈现,每次先提醒注意,再呈现记忆集,然后测试。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强

10、调反应方法:使用键盘,“是”按Q键,“否”按P键。被试明白后开始正式实验,具体指导与如下:本实验为短时记忆实验。提示音为一段短音时,屏幕会呈现一个或几个数字(09)并记住,然后会播放一段长音,计算机将呈现一个字符,这时要求你判断这个数字(09)之前看过。看过点击按Q键;没有看过的,就用右手按P键。注意:在保证判断正确的前提下,再进行按键反应,要求判断即快又准为好。3 结果3.1 数据筛选 为了保证数据真实可靠,首先,利用SPSS19.0程序做出被试平均正确率的散点图,图片如下所示:图5 平均正确率常规散点图图6 平均正确率趋降标准散点图由于实验要求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又快又好地进行实验,故不能

11、筛除平均正确率高的被试数据。由于被试文化水平都是在校大学生,在考虑被试是否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从图五和图六可以看出,共有五个异常点需要被筛除,才能进行之后的数据分析。之后,为了保证被试是认真完成实验,并得到实验结果,将每个条件下的被试反应时超过1500ms和少于300ms的数据删除。3.2 记忆集与反应类型对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影响利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算出被试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方差如下图表所示:表1 被试在不同水平下的反应时反应类型记忆集平均数总平均标准差是1645.00722.6928.162679.4320.473697.8419.194776.4328.135757.8726

12、.346779.5422.62否792.68755.4636.81724.0227.89721.0826.61757.7030.37761.4026.67775.8924.41将上表中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图如下所示:图7不同水平下被试反应时折线图由上图表可知,当记忆集在1到3之间时,被试在“是”反应类型下的所需反应时少于“否”反应类型下的反应时;而在记忆集大小为4时,结果相反;只有在记忆集为5和6时,折线几乎重合;反应类型为“否”时,平均反应时高于“是”反应类型条件下的反应时;当反应类型为“否”时,从图中并不能看出反应时随记忆集的增加而增加。这与Sternberg假设中所绘制的图形不符。将数据收

13、集整理好后,为进一步选取方差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19.0中Mauchly球形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变异来源为记忆集时,df=14,P=0.1870.05,通过了球形检验,不需要对结果进行校正,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法来分析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 记忆集与反应类型对被试反应时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变异来源型平方和均方自由度F值P值222034.311.00 9.880.00 722452.93144490.595.006.710.00反应类型*584312.30116862.465.18由上表可知不同反应类型下被试反应时的差异明显(F(df=1)=9.88,P=0.000.05),而

14、不同记忆集下被试反应时差异不明显(F(df=5)=6.17,P=0.000.05),同时,记忆集与反应类型的交互作用也不明显(F(df=5)=5.18,P=0.000.05),这与Sternberg的结论相符。再按照Sternberg的方式,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当反应方式为“是”时,反应时与记忆集存在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RT=648.78*N+28.82。此方程的拟合优度R2=0.06,说明散点并没有很好地集中在回归方程上,但此回归模型F(df=1)=28.20,P=0.000.05,说明二者不存在线性关系。这与Sternberg的结论并不相符。综上所述,被试在进行短时记忆信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