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74.77KB ,
资源ID:157730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7730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超优课程讲义马原理哲学1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超优课程讲义马原理哲学1文档格式.docx

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但不能说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也承认思维能认识存在,也是可知论者。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休谟、康德等)认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才是不可知论者,怀疑论者。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

2、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992年文科第6题、1994年理科第1题、1999年文科第1题考查过)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

3、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思想a.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c.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2002年文科第16题考查过)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

4、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990理科第6题、1998年理科第11题、1999年文科的2题、2001年文科第2题、2007年多选题第17题考查过)意识的起源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还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3.物质和运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和运动(1990年理科第20题、2000年文科第17题、2006年第1题考查过)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

5、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1996考研政治文科第1题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1990年文科20

6、题、1992年文科第7题、1993年理科第2题、1996年文科第1题、2006年单选题第1题、2007年单选题第1题考查过)A.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2007年考研政治第1题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2008年第2题

7、考查过) A.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特点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C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首先,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

8、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的活动。最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999年文科第1题考查过)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A.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C.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A.理论

9、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B.实践意义: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995年理科第3题、2008年第3题)本质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基本特征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2008年考研政治单选第3题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

10、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基本形式A.生产劳动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1997年理科第12题、1999年文科第17题、2002年文科第1题、2003年第2题考查过) 2003年考

11、研政治第2题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 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4.人与自然的关系(高频考点,2002年分析题第36题、2004年第2题、2005年分析题第34题、2006年第38题选做题II、2007年第18题、2008年第17题和38题选做题II考查过)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

12、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2004年考研政治第2题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

13、质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课时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永恒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2005年16题考查过)1.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2005年考研政治第16题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主要有:(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2)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3)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4)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3.联系和系统(2001年理科第17题、2004年第31题、2005年第16题、2006年选做题考查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