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0.43KB ,
资源ID:157584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758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道路勘测设计 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道路勘测设计 讲义.docx

1、道路勘测设计 讲义1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2运行速度即V85,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通常采用测定的第85百分位行驶速度作为运行速度。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其计量单位常用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或小时交通量pcu/h;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平均日交通量。4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

2、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表示。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某一条车道或某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量,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可能通行能力是在实际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一点所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5服务水平是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6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7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

3、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由净空和净宽两部分组成。8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中间用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向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反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之间以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向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9横向超高是指为抵消或减小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圆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圆曲线上路面做成外侧高、内测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10横向力系数是指单位车载的横向力,用来衡量稳定性程度。11极限最小半径是指为保证车辆按设计速度安全行驶所规定的圆曲线半径最小值,它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一般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形式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舒

4、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它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指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12缓和曲线是道路平曲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13路线纵断面设计是指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14纵坡是指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即坡长)的比值,以百分数计;不同纵坡转折处称为变坡点。15动力因数D是指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16理想最大纵坡是指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希望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不限长度最大纵坡是指设

5、计车型在油门全开情况下,持续以容许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容许速度一般为设计速度的1/22/3;最大纵坡是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17缓和坡段是指在纵断面设计中,当纵坡的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按规定设置的较小纵坡路段,其作用是恢复在较大纵坡上降低的速度;减少下坡制动次数,保证行车安全;确保道路通行能力。18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合成坡度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 和。19竖曲线是指在道

6、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其作用是为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需要,其线形可采用圆曲线或抛物线。20爬坡车道是指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21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组成。其中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设施等。其中路线设计研究的横断面设计只限于与行车直接相关的路幅部分,即两侧路肩外缘(城市道路为规划红线)之间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横向坡度等问题。22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

7、宽度的带状部分;路拱是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横坡的拱起形状;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对于四条及四条以上的道路应设置中间带;路缘石是设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23平曲线加宽是指为满足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测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平曲线超高是为抵消或减小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做成外侧高于内测的单向横坡形式。24行车视距是指为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所必需的最短距离。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

8、员自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两辆车相向行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车辆时起,至安全回车时止,两辆汽车行驶所需的最短距离;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汽车相遇,自发现后采取减速避让措施至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自开始驶离原车道处起,至可见对向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前三种属于对向行驶,第四种属于同向行驶。第四种需要距离最长,须单独研究。而前三种中,以会车视距最长,只要道路能保证会车视距,停车视距和错车视距就能保证,据分析计算,回车视距约等于停车视距的2倍,故只需要计

9、算停车视距即可。25视距曲线是指驾驶员视点轨迹线每隔一定间隔绘出一系列与视线相切的外边缘线;横径距是指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距离。26平面线形设计主要有基本型、S形、卵形、凸形、C形、复合型和回头曲线等七种。基本型曲线是按照直线-回旋线(A1)-圆曲线-回旋线(A2)-直线顺序的组合形式,包括对称基本型(A1=A2)和非对称基本型(A1A2),其中对称基本型还包括简单型(A1=A2=0);S形曲线是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卵形曲线是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凸形曲线是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复合式曲

10、线是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组合形式;C形曲线是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0处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回头形曲线(又称回头曲线)是山区道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转角接近或大于180,由主曲线和辅曲线的组合形式。27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指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有良好的排水条件。28选线是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安全、环保、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定路线路线的全过程。选择原则是:粗到细、轮廓到具体、分阶段分步骤、多方案比较。29总体设计是在综合考虑建设规模、设

11、计标准的前提下,对全线总体布局及个专业设计配套协调方面做出的综合设计。其目的是使设计成为配套的整体,防止出现设计不系条、布局不合理、考虑不周全等弊端,以保证公路总体布局和设计的经济合理,提供工程项目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30垭口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31自然展现是以适当的纵坡,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测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的布线方式;回头展现是路线沿山坡一侧延展,选择合适地点,用回头曲线作方向相反的回头后再回到该山坡的布线方式;螺旋展现是当路线收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或位置,而采用的螺旋状展线方式。32定线是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地

12、形、地质等条件,综合考虑路线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纸上定线是在大比例尺(1:1000-1:2000)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再将纸上路线通过实地放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33坡度线是指连接具有平均纵坡的折线,其验证了一种走法的成立,并可发现一些中间控制点,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导向线是指各段匀坡线的连线,即具有分段安排纵坡的折线,它利用了有利地形,避开了不利障碍,示出了路线将行经的大概部分;一次修正导向线是指在平面试线各桩的横断面方向上点出与概略设计高程相应的点,这些点的连线是具有理想纵坡、中线上不填不挖的折线,称为一次修正导向线;二次修正导向线

13、是具有理想纵坡、横向位置最佳的平面折线。34纸上移线:是通过纸上移动或调整局部路线平面线位,使路线更加适应地形,工程更为经济的方法。35平面交叉,又称交叉口是指道路与道路(或其他线形工程)在同一平面上的相互交叉,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等可分别采用无优先交叉、主路优先交叉和信号控制交叉三种方式。无优先交叉是指在相交道路交通量都很小时,各方向车流在交叉口处寻找间隙通过,不设任何管理措施的交叉口;主路优先交叉也称停、让控制交叉,是指对没有实施信号控制的主、次道路相交交叉口,主路车辆可优先通行,次路车辆必须减速或让行的控制方式,适用于交通量较低的交叉口或有明显主、次的交叉口;信号控制交叉是采

14、用交通信号控制灯方式,对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流实施动态控制和调节的交叉口;36分流是指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的交通现象;合流是指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的交通现象;冲突点是指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分流与合流在任何交叉口都存在,而冲突点在有些交叉口没有。37渠化交通是指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38视距三角形是指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识别距离是指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的一段距离。39交织是指两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交织长度是指进环和出环

15、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交织段长度是指当相邻路口之间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的一段距离;交织角是指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外缘1.5米和中心岛边缘1.5米的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 道路勘测设计论述题道路勘测考研共计考3道论述题,本书共预测论述题24个。章节论述题个数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平面设计4第三章、纵断面设计1第四章、横断面设计5第五章、线形设计2第六章、选线与总体设计5第七章、定线2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3一、道路的功能答:道路功能是指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

16、过功能和通达功能。通过功能是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通达功能是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公路按功能可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三类。其中干线公路分为主干线公路和次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分为主集散公路和次集散公路;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类。二、道路设计控制答:道路设计控制是指对道路几何设计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依据:道路勘测设计主要的技术依据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技术依据有:公路勘测规范;2自然条件: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被等,地形: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气候:直接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