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所廿十多年来,共培养学士千余名,硕士与博士300多名,向社会输送各层次优秀专业人才共计1300多人。近年来又建立了可以完成集成电路相关技术全面教育与培训的优良环境,开展了多种类型学位教育及专项技术培训,取得显著效益。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2004年9月清华大学在微电子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进一步提升了教学与科研水平,成为高素质微纳电子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2、 北京大学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研究决定选择部分高等学校,采取多项扶持政策,支持其试办示范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这
2、是新时期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和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精神,北京大学经2002年3月15日第451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北京大学软件学院,2003年3月,教育部又批准北京大学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北京大学批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进入软件学院,于是“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以下简称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是在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杨芙清院士的亲自主持下建设起来的。学院秉承北京大学“民主科学、兼容并蓄”的传统,坚持北京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以“人
3、才培养与产业建设互动”为指导思想,制定了“坚持创新创业、坚持面向需求、坚持质量第一”的建院宗旨。确立了“面向产业、面向领域、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专业教育学分制,素质教育学苑式,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明确了“全方位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的发展战略。经过3年多的发展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个学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两个学科(软件工程学科、集成电路设计学科)、三个基地(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北京)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工程化基地)的综合性软件与微电子人才培养实体。2003年4月至9月,教育部组织对全国35所
4、示范性软件学院进行中期评估,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获综合指标第一,被其他学院誉为“示范中的示范”。2004年11月和12月,“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成果分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以坚持创新为指导思想,具体体现在教育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办学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学院按企业和领域的需求,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形成灵活的课程体系,动态的教学计划。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坚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具有工程组织与管理能力以及外语与国际
5、竞争能力,并坚持将人文科学和前沿技术贯穿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倡导个性化教学、提倡导师引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领域和企业对人才需求,设置对口的培养方案,进行人才专门化培养。个性化教学方式包括强化英语训练、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和典型案例教学,充分实现教与学互动。个性化教学还体现在专业方向个性化,比如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系统管理与技术支持、IT企业市场营销五个方面的学生毕业后,很容易组成一个新的IT创业团队,使得学院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注重单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更注重专业之间的互通与结合,起到孵化器的作用。二、 学科方向(1)、学科发
6、展及主要研究开发领域: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学科发展的目标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硅基微纳电子器件研究体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今微电子科学技术的两个主流发展方向,即微纳电子学和集成电路与系统,确立五个学术研究方向:- 微/纳电子器件及系统 研究重点为各种新型微电子与纳电子器件及系统。包括新型不挥发存储器、微机电器件与系统(MEMS)、纳电子器件与系统、面向生、化、医学应用的微器件与系统,还包括用于微纳电子器件与系统的新材料、新结构、微纳电子器件与系统的封装技术及纳电子学等方面。- 集成电路与系统依托已有的“电子系统集成与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究面向SOC系统芯片的数字、模拟、射频混合信号集成
7、电路设计以及IP核的研究开发,面向SOC的测试方法研究,面向无线通信与信息安全应用的SOC实现等。- 集成电路与微纳米工艺学在建成的微电子研发基地-工业性试验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延伸其能力和水平,跟踪主流CMOS技术发展的器件结构、单元电路、新材料与相关工艺,面向SOC的特种工艺研究,如微波集成用SiGe器件 、非挥发性存储器器件、高压功率器件等新器件、新工艺,力争在与产业及产品的紧密结合中,探索微纳米工艺新技术。- 半导体器件物理与系统的CAD方法建设“虚拟微/纳电子技术研究室”,开展极小尺寸MOS器件输运机理研究;纳米级量子、电子器件结构和理论分析与微、纳米级新结构器件及其CAD软件研
8、究;包括建库方法学和用于SOC存储器类的IP核开发、射频(RF)电路版图设计的电路参数提取及验证等方面的研究。- 纳电子学与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纳米尺度的低维结构物理、实现与应用。重点是与硅基CMOS工艺兼容的可集成纳电子器件,包括GeSi量子点阵,分子/生物与金属电极的接触机理。研究量子位的固态实现,包括用超导器件实现多位量子位及其测量技术;用计算机模拟对纳电子器件与量子结构进行分析等。 (2)、研究开发基地: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加工平台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于1989年建成了国内第一条11.5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加工线,拥有各种级别洁净工作区面积约1,000平方米。在国家专项建设资
9、金的支持下,通过与国际著名半导体公司的合作,引进成套工艺设备,已改造升级为0.60.8微米以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试验线,并具备研发0.35微米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实验环境。工艺线已通过ISO9001生产质量体系认证,并对外接单生产,目前己达到年产5英寸5万硅圆片以上的加工能力。试验线开发了包括:0.5-0.35微米集成电路集成工艺技术、EEPROM、FLASH与高压、低功耗及锗硅(SiGe)、TCAD等新技术、新工艺, 还进行了IC-CAM系统、超低漏电硅辐照探测器的研究开发等。现已建设成为全面开放的“多项目园片服务中心(MPW)”及我国急需的集成电路工艺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微电子工程中心清
10、华大学2004年12月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合作成立微电子工程中心,定位为“形成一流的微波集成电路与特色硅集成电路开发、生产与服务”。工程中心总投资7800万元,以原微电子学研究所集成电路开发与工业性试验线为基地,将在特种硅集成电路、SiGe HBT和其单片集成电路、半导体非挥发性存储器等重点发展方向进行开发,并实现相关技术及产品的批量生产。- 电子系统集成与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是清华大学“信息科学和技术学科群”建设项目(国家教育部“211”重点工程)的三个平台之一,已于1997年以微电子学研究所为依托建成投入运行。近年来结合教育部IC设计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及北京市清华-
11、中星IC设计研发中心的建设,实验室面积扩大到1100平米,硬软件全面升级,IMS测试系统提升到100MHz,具备从工程到集成电路级各层次设计、仿真、验证的功能完整的硬、软件环境。该中心为清华大学及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EDA技术提供支撑与服务,支持了身份证卡芯片、无线局域网芯片组、CPU等重要项目的研发,为IC产品设计创新,以及培养高素质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成为开放式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研发基地。- 清华大学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加工基地 清华大学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211”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拥有一条4英寸1微米级集成电路工艺线,具有完备的MEMS加工技术与设备,如双面
12、光刻机、厚光刻胶匀胶台、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机(ICP)、电镀与腐蚀设备等,可进行各种MEMS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研究与加工试制。另外,还拥有铁电/压电、磁电子等新型材料、器件的工艺加工条件,以及多种纳电子器件研究手段,是进行微纳电子器件研究及各种微系统加工的开放实验室,该基地已研究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器件和微纳米工艺技术。为了适应学科发展需要,扩展微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该基地还拓展了面向生、化、医学应用的微器件与系统研究开发能力。- 电子封装技术研究中心 该中心为适应当前我国微电子工业发展之急需,于2004年初正式成立。它发挥我校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并具备了校内外结合
13、、海内外结合与多学科结合的学科队伍。中心将在电子封装技术的设计、工艺、材料、可靠性、失效分析,如叠层芯片技术、系统级封装、MEMS封装、高性能器件与系统封装等方面,开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北大微电子在我国著名微电子专家王阳元院士的领导下,重点研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工艺、新器件和新结构电路技术,并拥有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大是我国微电子学科的发源地,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在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排名第一,同行评议100%全票通过。微电子学系拥有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先进设施,包括三个国家或部门重点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达一亿元,实验室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14、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三、 师资力量全所在编人员96人(含出国停薪人员),其中正高级14人(中科院院士1人),副高级38人,中级32人,教育职员5人,工人7人。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和要求,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坚持面向全球招聘教师,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质量是准绳的原则建设师资队伍。并从多方面入手,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1、学院聘请著名专家和教授担任国际顾问和专业顾问,为学院的学科建设把关;2、选聘著名专家、教授担任系主任(已经聘任的7位系主任,6位是外籍),依靠系主任整合国内外优秀资源,促进学院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注重培养原创性人才,快速建设一流教学环境;3、面向全球选聘教师,包括
15、专职教师、客座教师和企业导师,实现“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加速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论文指导力度,深入开展与企业密切结合的应用研究;4、聘请部分北大其他院系教师,承担基础课程和部分前沿技术课程的教学,保证基础教学的质量。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师队伍结构为:学院专职教师占40%;校外兼职教师占40%;北大校内教师占20%。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占70%以上。年轻教师占70以上。国外专家、留学人员占1/3以上。四、 报考难度复试分数与当年考题的难度、报考招生人数有直接的关系,2009年的考题普遍偏难,公共课与专业课都是如此,复试分数线普遍有所下降,这也说明清华大学对考生的要求丝毫没有放松。与2009年相比,2010年清华大学由于报考人数创历年新高,但是招生人数与往年持平,甚至有所下降,在如此“僧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