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1.44KB ,
资源ID:1571903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7190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1007 打入桩施工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1007 打入桩施工Word文件下载.docx

1、 3.2.4 打桩场地附近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有防震动要求或影响使用安全时,打桩前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有效处理; 3.2.5 场地已碾压平整,其表土承载力应满足要求,保证桩机在移动时稳定垂直。雨季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3.2.6 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短木桩或短钢筋打好定位桩,并用白灰作出标志,便于施打; 3.2.7 正式施工前必须施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以确定桩长和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4 操作工艺4.1 桩架应平稳地架设在打桩部位,用钢缆拉牢。打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4.2 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垂直稳

2、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倾斜、移动。4.3 起吊预制桩。先栓好吊桩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用索具捆绑住桩上端约50cm处,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插桩必须正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再在桩顶扣好桩帽,即可卸去索具。桩帽与桩周边应留510mm的间隙,锤与桩帽、桩帽与桩顶之间应有相应的弹性衬垫,一般采用麻袋、纸皮或木砧等衬垫材料,锤击压缩后的厚度以120150mm为宜,在锤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4.4 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低锤击一、二下,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吊线锤纵横双向校正;10m以上打或接桩必须用线锤或经纬仪纵

3、横双向校正。4.5 桩在入土前,应在桩架或桩身上设置尺寸标记,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4.6 打桩。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选用。4.7 打桩的顺序宜按下列原则确定: 4.7.1 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顺序可选择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或从中间向四周施打;或从一侧向另一侧施打。 4.7.2 根据基础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进行施打。 4.7.3 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进行施打。 4.7.4 根据桩位与原有建筑物的距离,宜先近后远进行施打。4.8 接桩。 4.8.1 接桩方法和要求按设计采用。若采用焊接接桩,焊接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

4、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密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一般对称焊接,以减少变形,焊缝应连续、饱满。 4.8.2 接桩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4.8.3 接桩处的焊缝应自然冷却1015min后才能打入土中。对外露铁件应刷防腐漆。4.9 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工具)”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进行送桩。4.10 当桩的打入深度和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土深度处的地质情况,即可进行控制。一般以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并且三次十锤的贯入度不能递增。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收锤,移动桩

5、机。4.11 打桩时应由专职记录员做好施工记录。开始打桩时,应记录每沉落1m所需的锤击次数并记录桩锤下落的平均高度。当下沉接近设计标高和贯入度要求时,应在一定的落锤高度下,以每落锤十击为一阵击阶段,测量其贯入度并登记入表。4.12 打桩时出现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 4.12.1 打桩过程中发现下沉量突然增大,原因是桩尖穿过硬土层进入软弱土层,或桩已被打断,此时应对照地质资料进行检查。若桩尖进入软土层,应继续施打;若桩身被打断,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桩方案。 4.12.2 桩到一定深度后打不下去,或桩锤和桩突然回弹,原因可能是桩尖碰到孤石或已打到硬土层,这时应减少桩锤落距,慢慢往下打,待桩尖穿过障碍

6、物之后再加大落距,如仍打不下去,应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土深度处的土质情况,会同有关单位解决。 4.12.3 施打过程中,若桩头已严重破损,不得再打,待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打。5 质量标准5.1 保证项目 5.1.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5.1.2 桩的贯入度、桩的接头节点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5.2 允许偏差 桩的平面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中有基础梁的桩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100心沿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150用经纬仪位桩数为12根的单排桩或拉线和置桩数320根d/2尺量检查偏

7、桩数多于20根边缘桩移中间桩d按标高控制的打入桩桩顶标高差-50100用水准仪和尺检查6 施工注意事项6.1 应避免的质量通病 6.1.1 桩身断裂 6.1.1.1 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在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6.1.1.2 原因: (a)桩的细长比过大,沉入又遇到了较硬的土层。 (b)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c)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d)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

8、使桩身产生弯曲。 (e)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f)桩在反复长时间击打中,桩身受拉应力作用,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纹,表面混凝土剥落,如拉应力过大,钢筋超过流限,桩即断裂。 (g)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6.1.1.3 预防措施 (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探测。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40。 (b)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

9、,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c)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裂缝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6.1.2 桩顶碎裂 6.1.2.1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 6.1.2.2 原因: (a)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或者桩顶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柱顶面距离过小。 (b)桩预制时,混凝土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 (c)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混凝土在承

10、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碎裂。 (d)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e)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破碎。 (f)沉桩时,桩顶未加衬垫或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 (g)锤重选择不当。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打碎;桩锤大,打击力过大,桩顶混凝土承受不了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碎裂。 6.1.2.3 预防措施 (a)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网片。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宜有13个月的自然养护,以增加桩顶抗冲击能力。

11、 (b)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 (c)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面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方能使用。 (d)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及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方能施工。 (e)稳桩要垂直,桩顶要加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要更换。 6.1.3 沉桩达不到要求 6.1.3.1 现象: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6.1.3.2 原因分析 (a)探测点不够或勘察资

12、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选择持力层或选择桩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 (b)勘察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打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c)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得出贯入度,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终则会有沉不下的现象。 (d)桩锤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 (e)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

13、使桩不能继续打入。 6.1.3.3 预防措施 (a)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 (b)防止桩顶打碎或桩身断裂。 6.1.4 桩顶位移 6.1.4.1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6.1.4.2 原因 (a)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b)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c)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d)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6.1.4.3 预防措施 (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探测。 (c)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d)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需待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一般宜两周左右。 6.1.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