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导教师 :崔新忠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 动 化 研 究 室指导教师: 崔新忠学号 : 0918120123地点 :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报告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纸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课程设计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书本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简单的设计。(2)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应用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3)培养查阅资料的习惯,训练和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选定模型仿真,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技巧。2、课程设计要求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出发,通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达到以下要求:(1)能够正确理
2、解课程设计的题目和意义,全面思考问题。(2)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认真按时完成。二、课程设计课题的分析 既然根轨迹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随着某个参数变动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那么,根轨迹的形状不同,闭环特征根就不同,系统的性能就不一样。工程上,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往往需要对根轨迹进行改造。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系统根轨迹的形状、位置完全取决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中的零点和极点。因此,可通过增加开环零、极点的手段来改造根轨迹,从而实现改善系统性能的目的。根据根轨迹的绘制法,增加开环零、极点和偶被子对系统根轨迹的影响总结如下。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安排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系统并建立数学模型,选择适当的模块,进
3、行仿真试验,并对所建立的模块合理封装。 时间安排参考如下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安排周一 布置任务,查阅资料周二 设计周三 设计周四 仿真、调试周五 验收、总结报告4、课程设计的步骤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一)根轨迹概述 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与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的位置密切相关,系统的闭环极点也就是特征方程式的根.当系统的某一个或某些参量变化时,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运动的轨迹称为根轨迹. 根轨迹法即直接由开环传递函数求取闭环特征根的方法。(2)根轨迹的基本概念一个二阶系统 极点为:p1=0, p2=-2讨论: k1=0时,s1=0, s2=-2 ; k1=1时,s1=-1=s2 ; k1=2时,
4、s1=-1+j, s2=-1-j ;.(3)举例已知一个三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讨论:零点对根轨迹的影响?在不加任何零点的情况下:num=1;den=1 2 2 0;rlocus(num,den);title(无零点);在加零点的情况下:num=1 0;subplot(2,1,2);增加零点-z=0num=1 2;subplot(2,2,1);增加零点-z=2num=1 3;subplot(2,2,2);增加零点-z=3) 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加开环零点后,使得根轨迹图形向s左半平面弯曲或移动,从而使闭环的稳定性提高。而且,零点-z值愈大,即零点愈靠近虚轴,改善的效果愈明显。开环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5、已知一个二阶开环传递函数在不加任何极点的情况下:den=1 2 0;不加极点在加极点的情况下:den=1 6 8 0;增加极点-p=-4den=1 3 2 0;增加极点-p=-1den=1 2 0 0;增加极点-p=0 增加开环极点,使得根轨迹向右弯曲或移动,相对稳定性变差。而且,当极点值愈接近原点,系统的性能变得愈差。当极点值-p=0时,系统将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5、课程设计的结果增加开环零点对根轨迹的影响由绘制根轨迹的法则,增加一个开环零点,对系统的根轨迹有以下影响:(1) 改变了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2) 改变了根轨迹渐近线的条数、倾角及截距。(3) 若增加的开环零点和某个极点重合或距
6、离很近,构成开环偶极子,则两者相互抵消。因此,可加入一个零点来抵消有损于系统性能的极点。(4) 根轨迹曲线将向左偏移,有利于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而且,所加的零点越靠近虚轴,影响越大。增加开环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由绘制根轨迹的法则,增加一个开环极点,对系统的根轨迹有以下影响:(2) 改变了根轨迹渐近线的条数、倾角和截距。(3) 改变了根轨迹的分支数。(4) 根轨迹曲线向右偏移,不利于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所增加的极点越靠近虚轴,这种影响就越大。六、课程设计的心得与体会 短短的一周matalab课程设计,让我得到最大的心得和体会是:有时候一件挺简单的事,想象起来应该是挺容易办到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因为
7、自身缺乏的知识太多而遭到处处碰壁,比如说在课程设计报考里,如何将简简单单的传函表达式写在word文档里,想想很easy,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真的很麻烦,需要查阅资料方法,最后才通过XX查询在插入菜单中找到公式编辑器。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真真切切感觉到matalab强大的功能,第一次让我感觉到什么叫做学以致用,以及让我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直接的结合,让我更加明白极点和零点的变化将改变这个系统动态性能,我觉得matalab真的是一门很强大的工具,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将受益无穷。7、参考文献【1】刘卫国。陈兆平,张颖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2】崔新忠MATLAB与仿真系统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 2007年【3】崔新忠主编 李向军审 MATLAB与仿真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2007年【4】孟华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9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