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时,单位和集体对个人的约束的放松,也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别的商业活动。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了合理合法的事情。这样的热情和渴望,在各个领域里迅速展开,给整个经济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并依靠这种活力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长期被抑制的个人利益突然的觉醒,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人们强烈的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使得一些人完全的忽略原有的规则,加之新的社会规则还没有完善,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社会的意识形态落后于现实,在变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衡的局面,例如:不择手段的无规则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人际关系的商品化;体制内外利益差距的加大,使体制内的
2、人们产生严重的利益丧失感,从而把权力与职业方便转化为利益源泉;体制内的懒惰的竞赛;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经济犯罪的普遍化;对公共事务的冷淡,甚至产生损人不利己的社会破坏行为,等等。在经济生活变动的推动下,社会变迁也在政治领域中展开,一般地说,政治权威的结构分为四个层次:法的权威,机构的权威,职位的权威,人格的权威。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政治权威完全是人格的权威结构。毛主席的人格权威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此相关联的是职位的权威,它仅次于于人格权威,并与人格权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再其次是机构的权威,因为机构中的关键的职位是和人格权威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一定的职位虽然在机构
3、之内,其权威却又高于机构的权威。而法的权威则处于最低的地位。因为,如果主持制定法律的机构都认为自己的权威比法的权威高,那么,职位权威和人格权威自然就更高于法的权威了。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治政治的权威结构。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状况开始逐渐开始改变,人民打破了对政治的迷信,同时加上信息交流和传递的,人们对现代的权威结构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大大增强了对政治权威的理性认识。而现代的人格权威也不是靠政治迷信来支撑,而是与政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由于现在建立法治国家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所以,法的权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政治权威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是使法的权威上升到第一位,而且是至高无上的
4、地位,这样中国的政治权威结构便可以和民主政治体制很好的结合起来。随着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对政治的监督方式也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人们主人翁意识的增强,也促进了政治民主化,公开化的发展。社会变迁促进价值观的变革,是价值观变革的根本原因,我国当代社会分层的精细化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多样化,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必然也存在着差异。我国当前正经历着由现代化向后现代化迈进的进程,价值观变迁也随之经历了由价值混乱而向一个有体系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信息化在价值观的变迁中的两方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信息世界极大的丰富了个体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体验,并促进了新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但是这种人机的交流方式却在无
5、形中异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的接触和心里情感上的交往,从而引发了一些价值观的危机。政治价值观依然是我国价值观中意识形态性的依托和体现。当前我国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的政治观念相应也从封闭转向开放。意识形态是政治价值观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无论社会以何种方式变迁,政治价值观都不可能遵循这些所谓的“普适”性原则。否则我们就可能从整体上迷失我们的价值方向。农村生活的价值观发生的变化是当代社会价值观变迁最深刻的体现。当代新型的农民工阶层的涌现使得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均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是他们价值观变化的依据。当代农民的价值观由传统转向了现代,但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观念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6、,因此,新旧价值观并存是我国当代农民价值观的显著特点。当代家庭结构的变迁引发了家庭伦理观念的变迁对并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观的生成产生了多种影响。随着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空巢家庭以及流动人口家庭等新型家庭的出现,人们的婚姻价值观,两性价值观,代际价值观均发生了变化,这种变迁对子代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正负两面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很多的损害,从而引发了一定的社会道德危机。最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集体主义淡出与个人主义彰显。任何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有其深厚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基础。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
7、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换言之,任何社会价值观存在的根据都在社会生活中,社会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合理性,又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丧失合理性,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也不例外。我国传统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强调整体性和公利至上,倡导集体主义和社会本位,把集体利益、整体价值放在个人利益、个体价值之上,强调集体大于个人,整体重于个体。若有利益矛盾冲突,则是以牺牲个人和个体以保全集体与整体的利益为准则。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单一意识形态为特征的社会结构,再加上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从而使集体主义价值观成为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其余的价值观皆处于边缘地位。改革开放以来,
8、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大量输入,人们一方面开始对集体主义原则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开始接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全方位开放,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导致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降,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增强。实际上,在当代中国现实社会生活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都是大量存在的,二者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因为重视个体的价值取向不等于唯我主义、利己主义,重个体不等于唯个体,肯定个体价值不等于否定集体价值,那些打着“弘扬个性”旗号鼓吹唯我主义,把个人完全凌驾于集体之上以及以个人抵消集体的思想和行为,实
9、际上是对市场经济价值内涵的严重扭曲和庸俗化,是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格格不入的错误价值倾向。反之,以抽象的集体名义扼制个体张力的思想和行为,也是违背社会与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规律的。所以我们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二、从道德主导到利益主导。道德是一种以善恶评价的方式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柔性约束。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以义驭利”、“舍生取义”等重义轻利的人生价值观,认为道义比物质利益更高,更有价值,人不该为了逐利而放弃对道德的追求。我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伦理道德型的、凸显伦理道德考量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以伦理道德标准为最高或唯一标准,以理想化的道德人格或崇高的道德人格为根本诉求。新中国成立后,
10、受传统义利观的影响,主流社会价值观崇尚道德,强调“精神至上论”、“道德约束论”和“思想灌输论”,结果往往是忽视利益引导,弱化利益作用,淡化利益观念,压抑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把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排除在道德之外,甚至当作自私自利的行为加以批判,使人们不敢或不愿谈论自己的利益,更不敢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应该说,崇尚道德的价值取向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也与意识形态的引导有关,但主要是受生产力水平低和物质资料匮乏的现实条件制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打破了传统的主流的价值观的基本构建,重构了以趋利为特征的社会价值观。人们的金钱观和实利意识大大增强,
11、竞争,效率,进取求利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词语,越来越来深入人心,同时重精神轻物质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下的功利主义的社会价值观相悖,无法得到认同和现代人的共鸣。道德底线被一次次的突破,路边摔倒的老人竟然没有人敢去扶,“十三亿人竟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的现象表明,中国传统的优秀的品质正在面临着被公里价值观侵蚀消解的危险。出现了各种诚信危机。诚信既是社会道德问题,又是社会经济秩序规范运行问题。毒奶粉事件和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再次证明,诚信缺失会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影响社会稳定,败坏社会风气,削弱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损害国家的形象,同时也导致公民道德素质滑坡,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我
12、们要尽力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不能够唯利是图,拜金,我们在坚守道德的同时也是在坚守我们作为人的尊严。总之,我国当前的社会价值观正在由一元想着多元发展,一方面价值多元使得价值主体的自我认同与理性追求凸显,这正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与个性发展的理想追求的实现。价值多元还促进不同价值形式间的平等交流与融合,发展了价值结构,成为社会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价值多元也易导致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冲突与失衡状态,打破整个社会价值结构的平衡、有序及协调。这一过程是必经的过程,多元化是每个时代价值观都具有的特征,而在现代,信息传递更加的快捷,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更能主观的去关注和发现。所以我们需要用
13、更多元的对价值观的评价标准来看待当代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对多元化价值观的一种尊重。在社会持续的变化中,我们要坚持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考察价值观的变迁的发端,明晰价值观中的变因和常态,把握主流价值观的主旨和价值观改革的历史脉动和逻辑发展顺序,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社会变迁也带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现代化,快节奏。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人们更多地投身于对自身物质利益的追求, 人与人之间纯粹友谊和精神交往日趋淡化。现代化生活方式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书时便少了一份宁静和致远,人们的阅读方式出现多元化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书本的阅读率持续走低,网络阅读成
14、为新的时尚。另外,现代人的功利性也强,很多人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也被升学、考试等功利性阅读所占用,读书的面也越来越窄。很多年轻人对快餐式文化、休闲读物的阅读兴趣大增,而对文化经典开始淡漠甚至望而生畏。例如,近年来,国学似乎越来越热了,但这主要是解读经典的书热销,而经典本身的销量却不见长。生活方式的娱乐化倾向。现代社会人们的竞争压力比较大,追求娱乐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而对娱乐的追求是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密不可分的,人们的一切吃穿住行、娱乐、休闲都离不开高科技。可以说,科学技术无孔不入地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作息方式、视听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 生活方式的世俗化。市场经济强制性灌输消费主义理念,不遗余力地利用广告等工具引导人们非理性消费,把人的生活意义全部纳入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之中。人们的生产和消费主要不再是产品的内容,而是其形式、象征和意义。消费主义的生活观念不再重视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关注于一种社会符号意义的“时尚价值”,消费与消费主义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消费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