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91KB ,
资源ID:154984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4984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外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性比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外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性比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所谓突发事件,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突发事件的报道突发事件本身就备受大众关注,更为媒体竞相传播。一般而言,突发事件的性质往往具有负面性、不确定性、危害性乃至灾难性,历来是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来源之一,易于产生热点效应

2、。那么,下面就是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几个基本要求:首先,必须确保内容的真实客观。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真实性就是报道的生命,也是新闻媒体对公众传播信息时最基本的要求。不夸大、不缩小、不炒作、不消极、不造谣、不煽动情绪、不制造恐怖气氛,这些都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其次,必须确保时效的准确快速。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各家媒体在时间上的比拼一点都不亚于奥运竞赛,谁都想夺得第一时间报道的金牌。这就意味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重要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力。无论是采访、写作还是发稿,都要竭尽全力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迅速反应,“抢”出新闻价值。最后,必须确保舆论的导向正确。“从传播学的

3、角度上看,媒体主要有三大内容:一是传播新闻;二是传播有用信息;三是传播观念或观点。”媒体不仅有责任给受众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且有责任做好大众舆论的向导,在报道政治性、敏感性的突发事件时,要求严格谨慎的考究报道方式和内容,引导受众准确、全面地了解事件的情况,正确看待突发事件的发生,把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二、我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报道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不仅市给国人的当头一击,也让我国的媒体措手不及。但是,这一时刻注定要载入史册,我国媒体也在

4、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主流媒体的报道方法在汶川地震报道中,中央电视台24小时连续直播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很引人注目。地震发生后,央视一方面快速派出记者赶赴灾区,另一方面马上联系汶川、成都、绵阳、都江堰以及周边有震感的省市电视台,征集关于地震的一切一手信息,同时专家学者也被请进直播间,直播平台迅速搭建起来。从报道内容来看,在直播初期,央视的报道集中在报告最新消息、救人救命上,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要。从16日开始,央视对地震的直播进入突发事件的常规报道阶段,报道的主题逐渐向防疫、灾民安置等议题过渡。从整体上来看,虽然报道初期略显凌乱,但报道的主题意识、阶段意识都较清晰

5、的体现出来。截至5月20日,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推出的直播特别节目总时长达676小时,创电视直播史纪录。在汶川地震发生18分钟后,新华社就向全国发出了有关地震的快讯,28分钟后就发布了震后第一张图片;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在头版和报头相当醒目的位置发表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的报道,将重大灾情及时告知了受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当天下午3点04分时的中国之声开始播发地震消息,并且邀请了中国地震局的专家介绍汶川地震的情况,在之后的节目中直播了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除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外、各地方电台电视台、国内各个报刊杂志,也纷纷加入汶川地震报道中来,开设专版专栏,组织专题报道

6、。中国媒体的迅速反应、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信息内容的丰富,都为建立完善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积累了重要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的新闻舆论在国际上的刻板印象。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媒体选择了赤膊上阵的方式来面对,这对于中国突发新闻领域规模来说正面临着最大的冲击和突袭,也由此带来了突发新闻报道领域的一次变革 ,带来了中国对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手法的进步 。充分公开即时发生的信息 自从灾害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国的媒体便显现出超水平的快速反映。不仅从网络,甚至到电视、广播、报纸,都迅速集中到同一阵地,成为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灾区的信息大本营。对媒体而言,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

7、件的公开报道,一直是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在这场引起全世界媒体关注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国媒体做到最成功的突破点就是快速、充分、透明地公开信息,从而在第一时间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在地震发生十多分钟后,新华社立即发出了第一条快讯。新华社所播发出的英文快讯早于所有外电,早法新社六分钟,早美联社八分钟。新华社在14点47分即发出简明消息:“据中国国家地震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新华网于14时55分42秒公布了地震消息,这是网上最早发布的关于汶川地震的消息,距离地震发生时间仅差27分钟。地震发生28分钟后,新华社

8、发布了第一张图片。地震后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口播了第一条新闻,之后推出有关汶川地震的新闻直播,同时滚动播出有关抗震救灾的消息和工作进展。与此同时,许多纸媒体也纷纷推出应急预案,各家中央媒体同时在地震当天就进行了报道采访。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此次对四川地震的报道之迅捷、之全面,大大出人们预料。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政府对四川地震的迅速反应令人钦佩。”媒体报道以关注最具价值的生命为核心在任何天灾人祸中,没有什么比人的安危更为重要,所以突发性灾难新闻的报道视角,都以关注生命作为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在汶川强震发生后不到20分钟里,中国国家地震台网站发布了关于地震震中

9、和震级的消息。地震后的两个小时里,重庆最先发布了此次受难的首批伤亡数字。之后,官方便开始逐步更新伤亡人数,媒体也开始记录着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在记录全力营救和医治生者的同时,也对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给予力所能及的祭奠,这是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信息铺天盖地,高级官员和救援人员快速做出反应,这与中国以前对唐山大地震的报道方式形成鲜明对比。”控制言论,主流媒体的声音占主导地位地震刚发生不久,便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救灾过程中种种毫无根据的猜测、空穴来风的疑问、带有攻击性的言论常有出现。例如:5月12日汶川地震时,北京地区也有震感,于是有人就到处传播说“北京地区12日晚将

10、发生地震”,对于这种情况,新华社立即发布了来自地震局值的权威消息。据北京地震局分析,“近期北京不会发生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关北京地区将发生地震的说法,纯属谣言”,于是各网站、大电台、电视台、迅速转发了来自新华社的消息,及时消除了人们的恐慌情绪,稳定了人心。有新浪网民提出了“十不宣言”,即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盲动、不悲观、不恶搞、不冷漠、不无知、不漫骂,许多论坛纷纷转帖,各大网站也十分自觉、自律的行为是前所未有的。在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后,有境外媒体针对灾区校舍的安全质量和学生伤亡较多的问题,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人民网迅速组织撰写并发布了地震中校舍倒塌是世界性难题等几十篇评论文章,并邀请有

11、关专家在线与网友交流,答疑解惑。也有人针对中国地震预警机制提出质疑,新浪网也迅速刊登了一定要看,关于这次地震认识的误区的文章。无论这些质疑是否得到满意的解答,但我国媒体有意愿站出来回应国际的声音的表现是积极的。媒体集中联合共同披荆斩棘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作为汶川大地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记录者,媒体给人们带来了快速的信息,催人泪下的篇章,最重要的是带来了团结的力量。在这场灾难中,我国媒体空前的团结和强大让人不禁惊讶。此次报道信息量之大,使得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一齐上阵,通过图片、文字、博客、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道抗震救灾的情况。有的消息反映震情灾情、死亡人数,有

12、的消息表现抗震救灾中的感人场面,有的消息报道防震抗震、卫生防疫等基本知识的介绍;此外,还应用了现场连线、采访访谈、甚至频道全天直播等手段来报道灾区情况。媒体如此集中联合式的报道,在我国突发新闻报道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报道全面、准确对于汶川大地震的灾难情况报道,无论从报刊到电视广播还是网络,都铺天盖地的进行报道,灾情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报道涉及的信息范围更全面。从救援工作的总体进展程度,到每天最新人员伤亡的具体数字和财产损失,信息的公开程度基本达到了出乎国人以及境外媒体的意料。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媒体的快速反映、权威透明的信息很快得到人们的称赞,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

13、界受众最深刻、最漂亮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做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次汶川地震的报道不同了,信息发布之快,内容之丰富,展现人性的深刻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以上这些都能够证明,今天的中国媒体已经在快速成长了,但是,这是中国媒体第一次全面覆盖一场灾难,既然是第一次,自然就有很多值得留意和检讨的地方。麦克卢汉说过:“我强调媒介是讯息,而不说内容是讯息,这不是说,内容没有扮演角色那只是说,它扮演的是配角。”也恰恰说明媒介在传播中的地位。三、美国媒体关于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2005年8月25日的发生在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虽然离我们有段距离了,但同样印象深刻的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虽然国情不同,但同为突发性

14、新闻事件,从美国媒体的消息报道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优势,可以参考对比这些媒体的报道角度及报道突发事件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新闻思路。 美国媒体报道卡特里娜飓风的方法美国电视台对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 自从 “卡特里娜”飓风于8月29日登陆美国,只要打开电视,在任何时间,你都可以看到关于“卡特里娜”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几乎所有新闻频道都24小时滚动报道关于风暴的灾情。美国的国家广播网(NBC)、美国有线电视(CNN)、美国广播网(ABC)和福克斯新闻台等美国主流媒体,在飓风登陆的第二日里,都加大力度的投入了对风灾的报道。正值国家危难之际,由于政府的救灾不力,引起了公众愤怒,而与此同时电视记者们在狂风暴雨之中,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现场报道,与公众站在一起,共赴“战场”。由此让平时对新闻媒体并不信任的美国国民信任大增,给予了前所未有的依赖和支持。可以说,飓风带来了灾难,也同时让美国媒体和记者们重拾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有收视调查显示,三大电视网联动起来频繁播放关于“卡特里娜”让观众们目不暇接,把之前的收视不佳逆转了乾坤。从8月29日到9月中旬,美国的收视人数超过千万,有近2900万电视观众收看节目,连晚间新闻节目都上升了超过二成的收视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