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条获取和解读信息第一条获取和解读信息第三条描述和阐释信息的能力第三条描述和阐释信息的能力第二条调动和运用知识第二条调动和运用知识-第四条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四条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内容内容载体载体方法方法1、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这是四条一级能力要求中唯一修订的这是四条一级能力要求中唯一修订的内容。内容。原来的要求是原来的要求是“阅读和获取信息阅读和获取信息”,现在表述为现在表述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较之原来能力要求更为具体、提高。2017甲卷甲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2、,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0172017甲卷甲卷甲卷甲卷27.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但,但,但中后期中后期中后期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制度化制度化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
3、,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适合宦官学习的适合宦官学习的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读本读本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A中枢决策过程中枢决策过程中枢决策过程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发生异变发生异变发生异变 BB皇帝权力皇帝权力皇帝权力皇帝权力日趋衰落日趋衰落日趋衰落日趋衰落C C内阁议政功能内阁议政功能内阁议政功能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已经丧失已经丧失已经丧失 DD宦官掌握宦官掌握宦官掌握宦官掌握决策权力决策权力决策权力决策权力【评析】【评析】【评析】【评析】A A项正确项正确项正确项正确:明中后期皇帝提高内阁大
4、学士的官明中后期皇帝提高内阁大学士的官明中后期皇帝提高内阁大学士的官明中后期皇帝提高内阁大学士的官品,又令大学士对政令提出处理意见,即品,又令大学士对政令提出处理意见,即品,又令大学士对政令提出处理意见,即品,又令大学士对政令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票拟票拟票拟”。但。但又允许太监代皇帝批阅章奏,即批红又允许太监代皇帝批阅章奏,即批红又允许太监代皇帝批阅章奏,即批红又允许太监代皇帝批阅章奏,即批红,以此牵制内阁,以此牵制内阁,以此牵制内阁,以此牵制内阁,达到平衡政局的目的。为提高太监的文化素质,设立专达到平衡政局的目的。为提高太监的文化素质,设立专门机构,教授太监读书,并且逐渐制度化。由于门机构
5、,教授太监读书,并且逐渐制度化。由于“内外内外内外内外相维相维相维相维”,维护了皇权的稳固,同时为宦官干政创造了条,维护了皇权的稳固,同时为宦官干政创造了条,维护了皇权的稳固,同时为宦官干政创造了条,维护了皇权的稳固,同时为宦官干政创造了条件,这些表明中枢机制发生了重要演变。件,这些表明中枢机制发生了重要演变。BDBD错错错错:与明代政治特征不符:与明代政治特征不符故;故;C C错错错错: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内阁仍是权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内阁仍是权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内阁仍是权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内阁仍是权力中枢,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力中枢,内
6、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20162016乙卷乙卷乙卷乙卷2525图图图图4 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用来说明当时用来说明当时用来说明当时 图图图图4 4A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0162016乙卷
7、乙卷乙卷乙卷2525图图图图4 4为为为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此图可以用来此图可以用来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说明当时说明当时说明当时 图图图图4 4 A.A.个体农户个体农户个体农户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的生产劳作状态的生产劳作状态的生产劳作状态(个体农户个体农户个体农户个体农户-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男耕女织男耕女织男耕女织)B B精耕细作农业的精耕细作农业的精耕细作农业的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发展不断发展不断发展(镰、钵和分工汉以前出现镰、钵和分工汉以前出现镰、钵和分工汉以前出现镰、钵和分工汉以前出现)C C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土地
8、公有制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下的集体劳作(下的集体劳作(下的集体劳作(汉代土地私有汉代土地私有汉代土地私有汉代土地私有)D D大地主田庄大地主田庄大地主田庄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上的生产情形上的生产情形上的生产情形【观察观察观察观察】图中六农夫图中六农夫图中六农夫图中六农夫装束相同,集体耕种,分工明确装束相同,集体耕种,分工明确装束相同,集体耕种,分工明确装束相同,集体耕种,分工明确。右四。右四人双手挥镰人双手挥镰人双手挥镰人双手挥镰芟草松土芟草松土芟草松土芟草松土,左二人,左二人,左二人,左二人执钵撒种施肥执钵撒种施肥执钵撒种施肥执钵撒种施肥。结合。结合“汉代汉代汉代汉代”豪强地主庄园土地
9、制度,豪强地主庄园土地制度,豪强地主庄园土地制度,豪强地主庄园土地制度,选选选选D.D.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内容: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规定凡一户之中有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税。户税。目的目的封建政府为了增加税收,男子成年成家后,要自封建政府为了增加税收,男子成年成家后,要自立门户。立门户。结论:图中多人共同劳作,不可能是汉代个体农户,只图中多人共同劳作,不可能是汉代个体农户,只能是豪强地主的庄园。能是豪强地主的庄园。启示:适当拓展主干知识适当拓展主干知识历代土地制度特点历代土地制度
10、特点2012新课程全国卷新课程全国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长安附近集中居住。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划出关键句子划出关键句子划出关键句子划出关键句子 2
11、4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汉武帝设置十三州汉武帝设置十三州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刺史刺史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以监察地方,并将以监察地方,并将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豪强大族豪强大族豪强大族“田宅逾田宅逾田宅逾田宅逾制制制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财产达财产达财产达300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安安安附近集中居住。附近集中居住。A A政权的政治与政权的政治与政权的政治与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经济支柱经济支柱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是豪强大族是豪强大族是豪强大族 B B政治权力
12、与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经济势力经济势力经济势力出现出现出现出现严重分离严重分离严重分离严重分离 C C抑制豪强是抑制豪强是抑制豪强是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缓解土地兼并缓解土地兼并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的重要措施的重要措施的重要措施 D D经济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解析解析解析】关键信息:关键信息:“田宅逾制田宅逾制田宅逾制田宅逾制”含义?含义?豪强地主占有土地数量超出封建王朝规定豪强地主占有土地数量超出封建王朝规定豪强地主占有土地数量超出封建王朝规定豪强地主占有土地数量
13、超出封建王朝规定 思考思考思考思考何者是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何者是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政治措施?经济措施?政治措施?“经济支柱经济支柱经济支柱经济支柱”说法错误,说法错误,说法错误,说法错误,A A项排除;项排除;B B项无从反映;项无从反映;题干说的是政治手段,题干说的是政治手段,题干说的是政治手段,题干说的是政治手段,D D项排除。项排除。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说
14、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 C项项项项正确;正确;【考点考点考点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土地制度2011课标卷课标卷黄宗羲在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中说: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