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4的转换计划。该计划要求IAF成员认可的认证机构应该在2004年11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期间将已经发布的依据ISO14001:1996版标准(以下简称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其中建议2004年11月15日至2005年5月15日为转换准备期,2005年5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为转换实施期。CNAB作为IAF多边互认协议(MLA)成员,要求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按照IAF的转换计划对其发布的依据ISO14001: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实施转换,即在2006年5月15日之前,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考虑到
2、目前2004版标准的国家标准还未正式发布,为了帮助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及其认证的组织能够尽早地为认证证书的转换做出安排,CNAB秘书处经征得有关标准专家的同意,将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和“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提供给有关各方。同时,CNAB邀请认证机构、认可评审员与CNAB共同对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进行了校译。感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范与华、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王顺琪和寇欣、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刘秀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燕航、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邹兰、CNAB认可评审员周璐、
3、薛兵、冯显富以及CNAB李燕、刘晓红、周文权、夏清为上述工作做出的努力。另外,希望有关各方对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CNAB将把这些意见或建议反馈到2004版标准的国家标准的制定部门。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不能作为认证依据。CNAB 秘书处目次ISO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4.2 环境方针4.3 规划(策划)4.3.1 环境因素4.3.2 法律和其他环境要求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4.4 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4.4.3 信息交流4.4.4 文件4.4.5 文件
4、控制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5 检查和纠正措施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4.5.5内部审核4.6 管理评审附录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使用指南附录B (资料性附录)ISO14001与GB/T 19001之间的联系文献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相继制定,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
5、核”,以评价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和政策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纳入组织整体的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这些要素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根据法规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来制定和实施方针与目标。本标准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
6、、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建立环境方针、目标和过程,以实现方针的承诺,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改进其环境表现(行为),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此次修订的重点是更加明确地表述本标准1996版的内容,并对GB/T 19001的内容予以必要的考虑,以加强两标准的兼容性,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本标准规定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它能够用于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
7、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它和用来为组织建立、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区别。环境管理具有多方面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与竞争意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适当的环境管理体系。注:本标准基于被称为策划实施检查纠正(PDCA)的运行模式。关于PDCA的含意简要说明如下: 策划:建立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就其结果做出报告;纠正:采取措施,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表现做出持续改进。许多组织通过由过程组成的体系以及过程的相互
8、作用对运行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称为过程管理。GB/T 19001:2000提倡这种模式。由于PDCA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过程,这两种方式可以看作是兼容的。其他一些标准,特别是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提供了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对其他标准的参阅仅用于获取信息。本标准仅包含那些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ISO140042004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承诺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以及进行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
9、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技术,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的最优化结果。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化环境结果。为了实现环境目标,环境管理体系应能促使组织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考虑采用适用的最佳可行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这些技术的成本效益。本标准不包含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财务、风险等管理体系的要求,但但可将本标准所规定的要素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素相协调,或进行整合。组织可以通过对现行管理体系进行修改,以建立本标准所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还应当认识到,对各种管理体系要素的应用,可能因不同目的和不
10、同相关方而异。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细和复杂程度、体系文件的多少、所投入的资源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体系覆盖的范围、组织的规模、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等。对于中小型企业,更应当意识到这一点。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组织确定为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准则。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遵循:
11、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 请感兴趣的一方(如顾客)予以确认;3) 寻求外部组织对它的自我声明予以确认;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本标准所规定的所有要求,都拟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以及它的运行场所及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为使用方便起见,“规范”部分和附录A中的条目采用了互相对应的序号,例如,4.3.3和A 3.3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的论述,4.5.5和A 5.5的内容都是关于内部审核等。2 引用标准无引用标准。3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
12、准:注1:适用辞典定义的术语此处不另行定义。注2:定义中以黑体字出现词表示引自本章已定义的术语,并在其后的括号内给出它的序号。注3:取自其他标准的定义,在后面方括号内注明其出处。3.1 审核员auditor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GB/T 190002000,3.9.93.2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对环境管理体系(3.8) 进行强化的经常性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3.16) 的环境方针(3.11),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3.10) 的改进。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3.3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针对所发现的不符合的起因采取的补救措施。
13、3.4 文件document信息及其承载媒体。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GB/T 190002000,3.7.23.5 环境environment组织(3.16) 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3.6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一个组织(3.16) 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3.5)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3.7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
14、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6) 的环境因素(3.6)给环境(3.5)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8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组织(3.16) 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3.11),管理环境因素(3.6)。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3. 9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与组织(3.16) 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3.11)相一致的总体环境目的。3.10 环境表现(行为)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组织(3.16) 对它的环境因素(3.6) 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环境目标(3.9) 、环境指标(3.12) 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进行测量。3.11 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 policy组织(3.16)对其环境表现(行为)(3.10)的总体意图和方向所做的正式阐述。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