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A. 按遗嘱继承制B. 按年龄继承制C. 按军功继承制D. 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从材料内容“嫡庶无别,则宗族乱”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中国历史上王位继承有一定的制度,并非依据个人的遗嘱和年龄或者军功来决定,故BCD三项错误。点睛:需要掌握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结合嫡长子继承制解答即可。3.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
2、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成为大宗,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不一定是嫡长子,故错误;周王嫡长子、嫡长孙一定是大宗,故正确;诸侯嫡长子、嫡长孙也是分封的诸侯国内部的大宗,故正确;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在卿大夫封地内一定是大宗,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宗法制的相关知识,结合嫡长子继承制的相关内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
3、得出正确答案。4. 古人认为“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A. 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B. 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C. 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D. 神权对立于王权【解析】商代的政治特点是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不是对立,故D错误,符合题意;A、B和C项均符合事实,排除。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
4、“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5. 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郡国并行制的缺陷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 察举制的弊端D. 刺史制度流于形式【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朝制度,该制度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产物,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外朝制度和郡国并行制无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
5、意,排除;察举制是一个选官制度,中外朝制度和察举制无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刺史制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并非流于形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6.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 类似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命令D.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解析】根据“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结合所学,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
6、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它虽非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排除A、B、C三项;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D正确。7.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B. 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 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D.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
7、中“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的说明的是官员徇私舞弊,为此设置官员监督官运,就是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故C正确,其他均不是监督机构。古代中国政治秦朝时期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8.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 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 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C.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解析】从数据看,曹魏、西晋、东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下降,这是九品中正制
8、造成的有利于士族地主、不利于庶族地主(寒门子弟)的局面,故A、B两项认识正确;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C项认识正确;而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故D项认识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9. 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A. 否定科举制的作用B. 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 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D. 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解析】根据材料“如果孔子得不了科第,谁会说他有才学?”可见即使是孔子要想证明自己的才学,也要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名次,反
9、映出科举考试注重考查真才实学,从而选拔有用人才。故排除A,选D。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的内容就是儒家经典,对儒学的发展是推动而不是限制。故C项错误。10.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 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B. 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
10、序上的进一步僵化D. 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到“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说明科举考试越来越规范,使人才的选拔更加公正。所以答案选D。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11.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压制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至今依然残留的封建观念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制约因素A. B. C. D.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肯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正确。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的民主思想产生,但是君主专制压制了民主思想的
11、发展,正确。明清时期对外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当西方许多国家对内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对外实行殖民扩张的时候,中国开始落后世界发展的潮流,正确。故D为正确答案。中国的封建观念更多的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纲常礼教思想,故排除。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12. 清雍正时,川陕总督年羹尧有谢御书陆贽奏议叙文折。硃批:“览卿奏谢,知道了。此事当具本奏,令众知不私。此篇文朕先已发出乾清门,满汉大臣看过。本上文意可另斟,着特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奏事密折直接呈送皇帝B. 一般事务奏事另有途径C. 提高了军机处办事效率D. 皇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解析】试题解析:从时间上分析,该事件
12、发生在清雍正年间,事件的内容涉及到川陕总督年羹尧有谢御书陆贽奏议叙文折和皇帝的硃批,这些内容和军机处的机构运行机制没有关系,因此选择C.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置13. 明永乐帝在位期间,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最终形成。下列有关其形成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 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内阁B. 张居正是朱元璋的内阁首辅大臣C. 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属于虚职D. 朱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掌握情况。明成祖在位时,设立内阁。张居正是嘉靖皇帝的内阁首付大臣,排除A、B。明成祖在位时,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的内侍机构,排除C。因此选择D。
13、内阁的出现14.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材料中主要阐释的清朝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没有对内阁职权下降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据题干中“惟揣摹此样本为急”可以看出清代内阁官员处理公务拘泥规制,不敢创新,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日益强化,其政治体制已经僵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是阐释了内阁的处理公务的程序,无“机要事务繁忙”的阐释,故C项排除;材料中阐明的是内阁,而不是皇帝,故D项排除。清朝内阁15.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农民富裕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