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稍逊风骚(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惟余( )莽莽 须( )晴日 竞( )折腰略输( )文采 数( ) 风流人物 俱( )往矣3、给下列诗句划分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4、收集关于词的知识,以供交流5、收集三句以上咏雪的古诗词名句课堂学习一、诵读训练、初读,读准字音要求:朗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学生对读,相互评析,推举优秀者示范读、再读,读清节奏。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如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合作探究:(20分钟)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2、?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6、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7、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谁是真正的英雄?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8、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目标
3、反馈(10分钟)1、学习本诗后,在诗歌写法上你有何收获?2、阅读课后练习中收录的毛主席另外一首描写雪景的词作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词作中抒发的感情,并与课文作比较,说说它们之间的异同。2.雨说(第 一 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使用说明: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2、学法指导: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
4、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3.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1. 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2. 背诵这首情诗1.体会这首诗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2. 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自主学习一 自学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后,至少读3遍课文,并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来。还要记住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1、赏读材料: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
5、系教授。雨说是他1979年写成的,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2、动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友情提示: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
6、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3、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并读两遍,记住。田圃( ) 禁锢( ) 留滞( )喑( )哑( ) 襁( )褓( )4、请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联想、想像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的图画。5、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二 自学展示1、朗读课文。2、听写重点字词。合作探究1 诗的题目是“雨说”,你知道她是对谁而“
7、说”的吗?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2、结合诗中“雨”所说的那些话,想一想诗中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有哪些特点呢?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本诗的主旨?3、诗的第七、八小节中,两次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吗?4 品味欣赏:朗读全诗后,你最喜欢本诗的哪一句或哪一节呢?请说说你的理由。5 问题探究:自由吟咏,体会一下本诗通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呢?3.星星变奏曲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2感知诗中“星星”、“静夜”、“土地”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
8、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2联想想象法3研讨探究法学习重点,难点1. 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自主学习(约10分钟)1、快速阅读课文弄懂下列字词颤动( ) 闪烁( ) 朦胧( ) 覆盖( ) 疲倦( )2、通过预习和听范读,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3、走近江河,了解朦胧诗。合作探究(20分钟)、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是哪些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2、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4、讨论
9、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3)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4.外国诗两首课前自学内容: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字词。2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济慈、叶塞宁的资料。3、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
10、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1. 了解田园诗的特点2. 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蝈蝈( ) 蛐蛐( ) 栖( ) 荡漾( ) 仲( ) 浸水( ) 茸茸( )2、蝈蝈与蛐蛐,作者 , (国家)浪漫主义诗人。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 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 等。3、夜作者 , (国家)诗人。二、自主学习,朗读体会。(两首诗任选一首按照下面方式学习,另一首自学)1、范读,生听体会。(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假设自己置身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了:2、学生自由朗读,在朗
11、读过程中,你在诗歌的情感表达上发现了什么?(体会诗的情感)我发现了:3、生齐读,评价朗读效果。(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语速、语调、节奏、轻重音,还要根据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读出感情)4、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三、合作探究,深入品味1、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朗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你不大理解的诗句。(师生合作解疑)我不理解:2、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细细品味。同学们可从内容、情感、修辞、结构、技巧、字词等方面赏析。(小组合作,展示)我欣赏:五、作业设计。去感受夜色,抓住夜的特点,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诗。5.敬业与乐业 使用说明:1、课前自习本课内容,熟读课文不少于2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问题。自学所用
12、时间约25分钟。2、自主学习所有同学都要求完成,合作探究中标注*号的一部分同学可选作。学法指导:1.通过查阅字典、词典,准确掌握字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扫清阅读障碍。2.熟读课文不少于2遍,了解课文大意,明确课文篇章结构的安排,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中心论点。3.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中所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4.通过自学了解议论文以及演讲词的基本知识,然后勾划出课文中的疑难点,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5.针对文中重点学习内容以及难点学习内容,与同学进行研讨,批注在书上。【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梁启超及其作品。 2.了解讲演词的特点,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
13、据生动有力。 3.掌握议论的基本知识:三要素、基本结构以及论证方法 。4.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过程和方法:1.反复诵读,体会语言特点。 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培养学生分专题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促进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本文逻辑思维的清晰性与严密性的特点。【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自主学习 一、问题导学: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2、找出文中生字,通过查字典,能说出生字的音形。然后找出文中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查出意思,积累在下面的横线上,讲给同学听。(积累不少于5个)3、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结合文下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