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形状与尺寸应符合凸模的要求,棱线、搭接线应没有凹凸,扭曲的现象,R角应光滑圆顺且没有凹凸及尖角。2.2 工作部位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低于0.8,次要部位1.6,凹模口圆角处粗糙度不低于0.4。2.3 因特殊要求,铸件易磨损部位(或堆焊刀口),应该用合金钢焊条填补,堆焊部位的深度、宽度应在102.4 与凸模间隙:直线和圆角部位应扣料厚,曲线弯角部位适当减小。2.5 如凹模是分块的,则各镶块间接合面间隙应小于0.1mm。2.6 镶块于窝座(或挡块)及键的配合应无间隙。2.7 刀口应无裂纹、崩刃现象。2.8 刀口垂直度应不大于0.01mm,部允许有倒锥现象;2.9 刀口镶块接合面缝隙,料厚大
2、于0.8mm的间隙不大于0.15mm,料厚小于0.8mm的间隙小于0.05mm。2.10 销孔的表面粗糙度为1.6,精度为H7。2.11 内刀口高度应以留料3片为准,但内刀口高度应不小于6mm。2.12 材料及淬火硬度:一般使用合金铸铁或合金钢,火焰的淬火硬度为HRC50以上。3、 压边圈3.1 压边圈与凸模的型面研合率为70以上;3.2 压边圈的表面粗糙度为0.8;3.3 压边圈的淬火硬度HRC50以上;3.4 拉延筋的分布合理,高度应合适;3.5 采用正拉延(一般在双动压力机上)结构的模具,其压边圈应安装限位螺栓。4、 推、压料机构及定位4.1 退、压料板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及大平面为1.
3、6;4.2 退、压料板与凸凹模间隙在0.050.2mm之间(可调整);4.3 以产品形状定位的板类定位面与圧料板研合率应在70以上;4.4 退压料板顶出后要高于凸凹模,但一般不能超出料厚,料厚0.5mm以下时,要与凸凹模平齐。4.5 退圧料弹簧应统一标准,直径和长度同一规格允许公差为0.5,所有弹簧其簧压应一致,弹簧窝座深度也应一致,误差在0.2mm以内。4.6 复合模要保证弹簧压缩量大于拉深或成形的尺寸。4.7 退圧料限位螺钉、限位衬套应可靠。螺钉或衬套高度尺寸应一致,误差为H8,上压料板的外侧应安装侧保险销。4.8 废料刀设置合理、安全、可靠。4.9 定位销、块、板应定位准确、可靠、合理,
4、放取方便且不划伤工件,销的拔出力在1520公斤。4.10 出料孔位置与角度合理,漏料顺畅。5、 取、放料及定位机构5.1 定位销、块、板设置要合理,定位要牢靠,对工件的放取应无阻碍,无划伤现象。销的拔出力为1520公斤以上。5.2 对工件不易取出的模具需增加顶料装置。特大型的工件放取应有滚轮等装置。外观件还需要安装防碰、防划伤等结构。6、 导向机构6.1 各导板、滑块、斜锲面(包括平面导板)应采用耐磨板(含油),其倒角为R510,且应圆滑过度。6.2 各导板与滑配面工作表面粗糙度为0.4(包括斜锲面),极限时,两导板接触面不少于30mm。6.3 表面硬度应在RHC55以上。6.4 反侧、导板、
5、滑块与窝座固定应无间隙,安全可靠。强制退回机构应可靠,表面硬度为HRC55以上。6.5 导板与滑块及斜锲面、凸轮面之间的研合率应在85以上,上下滑块的垂直度为0.02/100两者的间隙在0.03mm0.05mm,压边圈的导板间隙为0.05mm0.2mm。6.6 导柱导套规格应标准化、系统化,大型模具导柱导套直径有限选用50、60、80、100,小型模具导柱导套直径也应优先化。导柱导套应设置合理可靠及防错装。6.7 导柱导套的配合间隙为h5/h6,或h6/h7,工作表面粗糙度为0.4,导柱应更高一级为0.2,研合后周边应有均匀斑点。6.8 导柱压入底板后垂直度为0.02/1000,导柱压入量应是
6、导柱直径的1.5倍以上。6.9 表面硬度为HRV55以上。7、 外观及安装尺寸7.1 铸件表面清干净,去除毛刺及浇口,不允有裂纹及砂眼气孔。7.2 上、下模板及其他铸件应有足够的强度。中小型模具的加强筋应在35mm-40mm以上,下模板厚度应为70mm以上。铸件应人工时效,消除应力。7.3 上、下模板、压边圈周边应倒角或倒R。7.4 模具闭合高度要满足机床条件,在同一机床适用的模具,封闭高度应尽可能统一,同时适用多付模具,其封闭高度一致,应首先满足成形模的要求。7.5 装配后模具,上下模座平行度为300mm内不大于0.06,双动拉延模上下模座平行度不大于0.2-0.25/300。7.6 拉延模
7、内腔应有样件并涂油,其他滑动面应涂黄油或防锈油。7.7 安装孔、安装槽、顶杆孔其中心距允差为0.5mm,模具具有快速安装定位结构,模柄安全可靠,无松动、转动现象。7.8 (小型模具)模柄规格应满足工艺设备条件,并与压力中心基本保持一致,包括与设备工作中心保持一致。7.9 (小型模具)模柄转配后,与上模座的上表面垂直度在0.01/100以内,模柄安全可靠,无松动、转动现象。7.10 顶杆要等长,长度误差不大于0.1,直径误差不大于0.2,标记要清晰。7.11 起重棒、孔(吊耳)要设置合理、起吊方便、可靠,零件重量超过25工斤时应设置起吊螺孔。7.12 模具应设有平横块及限位块且必须等高限位块偏差
8、为0.05mm。7.13 模具安装中心,前后左右应打标记,模具正面应有“F”向标记。7.14 上模板正面或侧面应有标记牌,标明模具名称、图号、工序号、重量、制造单位即日期,标记牌固定可靠。上下模板上应铸出产品图号、工序号。7.15 模具外表面应涂防锈漆的颜色。8、 模具调整时检查的项目及技术要求8.1 制件8.1.1 制件形状与尺寸应符合检具要求或装配要求8.1.2 制件应无明显毛刺(允许有小于0.2mm高的毛刺,A级模具所冲工件允许有小于0.1mm高的毛刺)及拉痕。不允许有划伤、皱纹、裂纹等现象。8.1.3 废料流动应安全可靠,取出方便。废料刀设置合理,废料最长不超过450mm。周边废料应落
9、在模具外,冲孔的废料应引导落在模具外或废料箱内。8.1.4 工件不易取出的模具需增加顶料装置。外观件还需安装防碰、防划伤等结构。8.2 凸模及凹模8.2.1 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要合适。8.2.2 调整后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规定要求。8.2.3 调整后的凸凹模硬度应符合规定要求。8.2.4 各工作表面及R部位应抛光。8.2.5 调整后各部位刃口高度、垂直度应符合规定要求。8.2.6 调整时,落料类应调整凸模、冲孔类应调整凹模。8.3 定位及退料8.3.1 定位要稳定、可靠、准确。8.3.2 退料板要灵活、力量可靠、放取工件方便。8.3.3 导板及滑动机构工作要平稳,斜锲、凸轮强制退回机构工作平稳可
10、靠。8.3.4 导板与滑块的工作表面接触良好、间隙合理,但应防止圧料板被上模带上。8.3.5 废料顺利通过废料孔或不飞溅。8.4 安装与外观8.4.1 模具各部位按规定的颜色涂漆。8.4.2 标牌内容正确、大小合适、字迹清晰。8.4.3 联合安装时,各模具的闭合高度要保持一致。8.4.4 模柄与安装槽、孔装夹要合适。冲压加工工序名称中英文对照表序号工艺名称英文全称略写1落料BlankBL2切割CutCUT3冲孔PiercingPI/PRC4剪边TrimmingTR5分割SeparatingSEP6修边ShavingSHV7引伸DrawDR8再引伸RedrawRDR9成形FormFO10整形Re
11、strictingRST11压印EmbossEMB12弯边/翻边FlangeFL13翻孔BurringBUR14卷边CurlingCRL15弯曲BendBE16侧冲边/CAMPI/CAMPRC17包边HemmingHEM18弯曲整形Flange AND RestrictingFL RST19落料、冲孔Bland AND PiercingBL+PRC20剪边、冲孔Trimming AND PiercingTR+PRC板件模初学入门简易指导书拉延模平横块的制作尺寸要求:1.连带料厚加平衡块高度尺寸减0.5mm,再用钢片或铜片,0.3壹片、0.1壹片、0.05贰片垫上。2.模具于精研完成及扣料厚完成
12、:(一) 测量平衡块尺寸并作记录;(二) 平衡块及平衡块基座须打钢印编号及刻所测得数据;(三) 将测得所需数量及规格单送予加工单位并填上需要日期3.平衡块的功能和作用(一) 是为了便于模具在拉延生产中,易于控制料的流动性和稳定性。4.垫钢片作用(一) 便于试模时平衡块过高要再加延搁试模和浪费工时,故换取各种不同规格的垫片,以便于控制各部位间隙。模具钳工作业流程参考表一、 引伸模(拉延模)1. 上下模组立和研配导板。2. 下型模:(1)打磨雕刻痕;(2)清各处R角;(3)魔石推磨,由粗转细;(4)砂纸推磨,由粗转细;(5)自检各部位是否平顺光滑送检;(6)各处凸花淬火;(7)淬火后生锈处砂纸磨顺抛光、亮;(8)自检、送检。3. 圧料圈(活塞面)同上作业。4. 上型模:(3)备平垫块;(4)凹模置下面凸模放上、合上、下模;(5)上机台研配上模;(6)研配导板及检验导板间隙;(7)将合模机、主机压力调至最小,然后下至上下模接触点;(8)将四点平垫块调降至上下模接触点;(9)模具上升擦红丹;(10)备保险丝于模具有凹凸花较小地方,位置于前、后、左、右,模具下降压至保险丝成扁形,然后查看凹凸花前、后、左、右是否均匀,(如过0.2以上必须上报处理),处理方式,移导板位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