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3.16KB ,
资源ID:1526617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266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高职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性研究.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高职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性研究.doc

1、王晓梅摘 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目标,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尝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暴露出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滞后。围绕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进一步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针对教师的特点,进行教师人力资源的重新认识和管理,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关键词:人力资源;适应性;高职作者简介:王晓梅(1968-),女,天津人,天津职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C122,主持人:

2、王晓梅)研究成果之一。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 20-0075-03一、问题的提出在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要达到真实有效就必须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经常的修订和完善。这一点,英国人力资源管理学者安德泽杰,胡克金斯基曾有过较为精确的描述:“没有永远正确的技术和系统。无论任何干预措施,随着其内在矛盾的日益暴露,都必须对它进行修改、调整和替换”。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它应根据组织目标的改变而进行不断地调整。目前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其教学改革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已日益凸显要求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改革是摆在高职院校

3、面前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重要的教育类型之一,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有了明显的区别。这一目标的实现就要求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教学特点。而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配备与质量,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普遍沿用传统的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本科院校、中职院校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将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体现在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上导致教师整体质

4、量不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这必将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障碍。所以建立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二、在教学改革的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于教学改革的要求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虽已经历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但传统的体制和管理理念依然束缚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大多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对落后,是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应称之为劳动人事管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许多高职院校仍在采用“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接收、人员调配、考核、委派、工资、

5、福利、教育和离退休办理,以及其他人事制度规章的制定与实施等。而在教学改革的环境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内容除了上述人事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外更加注重符合教学改革目标的人力资源的规划、预测、开发、培训和战略需求等:同时还要研究教师不同的心理需求,通过有效的激励最大限度挖掘教师的潜能。(二)人才引进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由于近些年高职教育规模迅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新建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时缺乏系统规划,具有一定盲目性。一是缺乏规划性。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根据这一目标的要求,组织相关工作,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尤其是人才引进工作,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人才引进更要慎重应认真分析教学改革对

6、教师队伍的要求,做出具体的人才引进的标准、人数及时间的系统性安排,避免盲目性。二是重学历轻技能。为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教师学历层次的需要,一些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时以学历为第一指标,而忽视了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导致在完成教学改革的任务时,面对课改中增加的技能课程,一方面引进的教师仍不能胜任教学改革后授课要求,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另一方面又大量外聘技能型教师,这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导致了人力成本的增加。三是重眼前轻发展。一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时缺乏前詹性,盲目跟风上时髦专业和紧缺专业,不考虑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不考虑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等大量引进相关专业教师后,才发现该专业毕业生

7、市场已趋于饱和,而该专业教师引进即面临转型问题。(三)人才培养目标缺乏规划性教学改革的推进使一些高职院校已开始意识到教师队伍再教育的需求,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但收效甚微,一方面,一些教师经过国内外的各类培训后非但没有提高教学水平,反而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遵从哪种教学模式。究其原凶主要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培训的目标、内容、受训人员及培训者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了培训工作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培训时间短、见效快,还可以变相旅行,学校与教师皆大欢喜:实践锻炼时间长、见效慢,学校与教师皆望而却步。(四)岗位职责不明确明确的岗位职责就明确了教师的工作任务明确了

8、教师的评价标准,同时也明确了教师的努力方向。虽然教师的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柔性特点但在科技发达和学科门类细分的今天把教师的职责仍归纳为“传道、授业、解惑”,会导致对教师岗位职责的模糊认识,直接影响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时期,对教师的岗位职责的认识不只是从专业的角度而应一门学科的角度,细分教师应该遵从的岗位职责。(五)绩效考核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脱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明显存在“两张皮”现象。考核的指标、形式、方法基本与普通院校相差无几,脱离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目标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基础课授课日趋高深专业课教学日趋大学本科结构,背离高职院校为社

9、会培养、输送社会需要的应川型高级技能型人才目标忽视了高职院校教师源于社会实践的隐性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的显性效果。(六)教师的退出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公办院校教师的退出通道基本上是“此路无门”,高职公办院校亦是如此。虽然院校也实行所谓的“聘任制”“合同制”等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为了求得所谓的和谐不是学生集体投诉或采取其它的极端做法,院校教师是很难因为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差而走下讲台的。另外,在职称聘任中,受制于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院校教师的职称基本上是能上不能下,一旦评上某个职称在年终考核和聘任期内基本上都是合格以上,因些,也就极少有高职低聘或解聘的现象出现。三、探讨建

10、立适应教学改革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一)建立服务于教学改革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1. 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角色。在学校管理的各种资源巾人力资源是使学校更具竞争力的资源,也是学校开发与管理的核心,学校的竞争优势、学校的质量提高、学校的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学校中的人,所以高职院校应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再是行政事务的“后勤”工作,而是要参与到学校教学改革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学校举足轻重的部门,所以,加快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2. 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除了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服务于教学改革

11、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如: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才引进机制、培训机制、绩效管理、激励机制等。3. 转变工作意识。传统的人事部门常被认为是“管人”的部门,高高在上,备受人们敬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服务部门,是服务于组织发展,服务于员工,虽负责制定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是一切丁作的出发点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所以,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转变工作意识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等的观念,多了解教师的需求,为教师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作用。(二)重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组织对未来人员需求和供给之间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人员

12、补充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人力分配规划等。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需要结合组织的发展战略,使组织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源上得到保障。高职院校人力资源规划在以前是空白因为在当时高职院校并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而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重复,人力资源不需要规划,只需要退休一位,补充一位就完成任务了。当今,高职院校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这与传统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有了很大的“差异”,而弥补这些“差异”,需要教师来完成,而目前的教师与要求也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这些“差异”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差异”的具体内容,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填充这些“差异”,这样才能保障学校发展目标的

13、实现。(三)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变化人才引进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人尽其才就要求引进的人才适合于学院的需要。1. 打破唯学历、职称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不同于本科院校的要求,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是对一名教师的首要要求,其次是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在高职院校引进人才时,首先考虑的应是“技能”,其次是学历;在具有良好的“技能”条件下,可以适当降低对于学历的要求。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高职院校人才的引进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渠道是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或高校教师。从这样的渠道引进的人才在“技能”上一定是欠缺的,而补上“技能”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

14、以,将高职院校人才引进的渠道拓宽到社会、拓宽到企业是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在社会和企业巾寻找符合专业技能要求的“专家”让他们把真实的实践带入学校,带上课堂。3放低姿态,主动出击。高职院校是事业单位,在当今教师也是热门职业学校引进人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投简历者门庭若市,但真正符合学校急需的人才却廖廖无几。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放低姿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从中寻觅学校需要的人才。(四)针对教学改革,明确教师岗位职责明确教师岗位职责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教师的引进、考核和培训等工作的依据。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多有对教师岗位的要求,如课时量、公开发表论文、课题及精品课等的要求,可以从一个侧面

15、反映了教师的岗位职责但如果把这些做为教师的主要职责,那么就会偏离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下,对教师的岗位职责要重新进行确定。1突出并细分技能项目。突出对技能的要求是符合教学改革方向的尤其是现实的高职院校教师在这方面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在岗位职责上强调技能的要求也会对教师今后的工作重点起到导向作用。虽然技能仍是不好量化的但可以通过对岗位技能进行细分,做到细分的小项目可以评价为止。如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调查这一项目,可以细分为:问卷的设计、信息统计、调研报告的撰写等小项目。2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岗位职责。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需要具备不同技能及知识,应具有不同的岗位职责。(五)结合教学改革的

16、要求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考核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能力和工作绩效,并最终促进学校组织的发展。教师绩效考核中绩效指标的设计是绩效考核是否能达到预计目标的关键。尤其是在当今高职院校开展的教学改革的环境下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绩效考核起到导向性作用,它引导教师将教学改革的要求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科学地划分考核类型。按照教师的工作特点,将教师进行细分:基础理论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三类课的特点导致对授课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不同所以考核指标的侧重也要有所不同。2. 合理划分考核层次。按照教师的职称及职务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这样既增加了考核的可比性,又避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