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2 ,大小:113.76KB ,
资源ID:152488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2488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染病学重点学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染病学重点学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1、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而不 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 体征甚至生化改 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13、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 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 导致组织损伤, 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 现。14、病原携带状态: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 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 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15、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 寄生于某些部位,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

2、显性感染, 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 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16、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17、急性期改变: 感染、创伤、炎症等过程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期机体应答称为 急性期改变。18、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19、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20、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性。21、再感染:指同一传染病在痊愈后, 经过长短不等间隙再度感染, 称为再感染。22、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 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称

3、为潜伏 期。23、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24、恢复期: 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 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 患 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称为恢复期。25、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 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 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 使体温再次升高, 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26、复发: 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 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 由于体内残存的病 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27、病毒性肝炎: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 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 病。28、准种:即 HCV 感染

4、后,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 病毒群。29、免疫重建:通过抗病毒治疗及其他医疗手段使 HIV 感染者受损的免疫功能恢 复或接近正常称为免疫重建。30、 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RSI)在免疫重建的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 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发热、 潜伏感染的出现或原有感染的加重或恶化, 称 为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31、 败血症: 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 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症状的全身感染综合征。32、菌血症: 若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后迅速被人体免疫功能所清除, 未引起 明显毒血症的即称为菌血症。33、脓毒血症: 细菌栓子随血

5、流栓塞可出现迁徙性炎症, 全身多处脓肿形成称为 脓毒血症。34、严重败血症: 当败血症导致组织灌流不足或器官功能障碍, 引起感染性休克 或一个以上器官衰竭者称为严重败血症。35、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 的感染。36、外源性感染: 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医院内患者、 工作人员或探视者, 以及 医院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医院感染。37、内源性感染: 是指患者自身皮肤或腔道等处定植的条件致病菌, 或从外界获 得的定植菌由于数量或定植部位的改变而引起的感染。38、感染后免疫: 人体

6、感染病原体后, 在一定时间内对同种病原体不再易感称为 感染后免疫。39、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通过一定方式, 到达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称 为传播途径,如空气、水、食物、苍蝇、手、吸血节肢动物、血液、土壤等。40、自然疫源地: 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创造了良好条 件,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亦科感染, 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 如流 行性出血热、鼠疫等,这种病所在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41、稽留热:体温39C以上,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 1C,见于伤寒、斑疹伤42、 传染: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斗争的过程称为感染, 亦称为传染。4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7、征:是指在免疫缺陷病毒的直接与间接作用下, CD4+T 淋巴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细胞破坏, 造成细胞免疫缺陷, 易致各种严重机会性感 染和恶性肿瘤,这一慢性致命性传染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44、 窗口期:急性乙型肝炎在 HBsAg消失后,但尚未出现抗-HBs之前这一段时 间称为窗口期。传染病学重点精品资料第一章 总论1、构成传染和感染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因素, 即病原体、 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2、感染过程的表现:(一)清除病原体(二)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三)显性感染(四)病原携带状态(五)潜伏性感染3、致病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侵袭力(二)毒力(三)数量(四)变异性4、 C反应蛋

8、白是急性感染的重要标志。5、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一) 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感染动物。(二)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和血液、体液传播。(三)人群易感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一)病原体(二) 传染性(三) 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外来性(四) 感染后免疫:感染后免疫如果持续时间短,可出现下列现象:再感染 和重复感染。7、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通常与病原体的感 染量成反比。2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二)常见的症状与体征1发热:A.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热的

9、程度可分为: a. 低热:体 温为 37.538 度; b. 中度发热:体温为 3839 度; c. 高热:3941 度;超高热:体温 41 度以上。B.传染病的发热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I:体温上升期II:极期III:体温下降期C热型及其意义:I、稽留热:体温升高超过39度且24小时内体温高低相差不超 过 1 度,可见于伤害、斑疹伤寒等。II、弛张热: 24 小时内体温高低相差超过 1 度,但最低点未达 正常水平,可见于败血症、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III、间歇热: 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可见 于疟疾、败血症IV、回归热:可见于回归热V不规则热:可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

10、。2出疹: 水痘、风疹第一天出疹;猩红热第二天出疹;麻疹多于第三天;斑疹伤 寒第五天;伤寒第六天。水痘的出疹主要分布于; 麻疹的皮疹先出现于耳后、 面部,然后向躯干、 四肢蔓延,同时有黏膜疹(科氏斑)。皮疹的形态可分为四大类: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3毒血症状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8、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 染高级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 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脊髓膜炎、 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发、猩红热、布氏杆菌病、淋病、梅

11、毒、钩端 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 H7N9禽流感。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 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蚴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 H1N1流感。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临床表现以疲乏、食欲 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病原学】(一) 甲型肝炎病毒(HAV :感染后早期产生IgM型抗体,是近期感染的 标志; IgG 型抗体则是既往感染或免疫接种后的标志,可长期存在(二) 乙型肝炎病毒(HBV : HBV感染者血

12、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 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丝状或核状颗粒。(三) 丙型肝炎病毒( HCV):抗原抗体系统:HCV Ag与抗-HCV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 HCV感染的标志。 如果抗-HCV 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性。HCV RNA HCV RNA日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标志。(四) 丁型肝炎病毒(HDV :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五) 戊型肝炎病毒( HEV)【流行病学】(一) 甲型肝炎1传染源: 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粪便排毒期在起病前 2周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高峰期后1周。2传播途径: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3易感人群:抗-HAV阴性者均为

13、易感人群。(二) 乙型肝炎 主要是急、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慢性患者和 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a.母婴传播;b.血液、体液传播;c.其他途径传播抗HBs阴性者均为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 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者的家属、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如血友病患 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 者等。4流行特征: a. 有地区性差异; b. 有性别差异; c. 无明显季节性; d. 以散发为主; e. 有家庭聚集现象; f. 婴幼儿感染多见。(三) 丙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a. 输血及血制品; b. 注射、针刺、器

14、官移植、骨髓移植、 血液透析; c.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d. 性传播; e. 母婴传播。普遍易感。(四) 丁型肝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五) 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相似。病理解剖】(一)基本病变:各型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干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伴 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干细胞再生。(二)各临床型肝炎的病理特点:(1)急性肝炎: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形成点、灶状坏死。(2)慢性肝炎(3)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坏死肝细胞占 2/3以上2亚急性重型肝炎:坏死面积小于 1/2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变基础上出现亚大块或大块坏死,大部分病例尚可见桥接及碎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