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8.05KB ,
资源ID:1524625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2462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田水利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田水利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1、地形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自然比降1:8500,地面高程平均海拔25米。(2)、行政概况全县25个乡镇,577个行政村,21.27万户,农业总人口112万人,国土面积2091KM2,耕地面积184万亩。项目区包括全县25个乡镇。(3)、土壤及农作物种植项区目土壤多为砂礓黑土,土壤肥力低,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少,(4)、水文、气象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63.5毫米,年内分配最大月份为七月,占25.49%,最小月份为十二月,占1.9%。连续最大五个月为5一9月,占69.3%,降水年际变差大,年内不均,一般规律夏秋涝渍,冬春干旱,个别年份麦季后高温少雨,出现伏旱和夹秋旱,多年平均气温14.8度,年极端

2、最高气温40.3度,年极端最低气温-23.3度,年日照时数为2341.2小时,日照率为53%,太阳幅射量为124.8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年均211天,最长期234天,最短188天,多年来干旱指数为1.23,初霜10月31日,终霜4月2日光热源充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45.7毫米,适应农业生产。由于水利不配套,加之受季风气候影响较大造成雨量年内时空分布不均,一年几旱几涝,旱涝交替,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因素。2、社会经济 全县总人口122万人,农村人口108.9万人,国土面积2091 km2。耕地面积184万亩,到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7亿元,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3、2004年粮食总产89万吨,油料总产12.3万吨,棉花总产1.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120元。 3、农业生产 我县粮食作物要有小麦、大麦、大豆、红芋、小杂粮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蔬菜等。复种指数为1.64,年平均农业总产值3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20元。 二 、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现状1、水资源开发利用(1)、地表水资源根据淮委和安徽省水利厅专家组审定的XX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按多年平均、保证率50%、75%、95%等四种典型年份进行分析计算,算得项目区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96.7、86.9、56.8、27.1百万立方米。由于项目区内无蓄水工程,地表水相对

4、缺乏,只能靠河塘蓄水进行灌溉,加之块块分散,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每遇干旱年份,农作物受到严惩的威胁,给农业生产带来困境,只有依靠地下水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旱问题。(2)、地下水资源我县境内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按其存在类型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包气带水和潜水主分布在地下深40米以内,比较发育且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是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供水层。包气带水主要存在于土壤空隙中,量少,一般存在于地下埋深7至10米以内,常作为人畜饮水之用。潜水主要埋藏在松散的沉积物中,含水段主要为人新统下部和中部。全新统中部含水层厚平均为2至15米,一般2至3层,单层厚1至5 米,降深3至6米时,出水量可达

5、3040立方米/小时,含水段多埋藏于25米以内。全新统下部含水层平均厚度3至8米,一般1至2层,含水段埋深在40米以内。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地下水(浅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灌溉回归补给。降水入渗补给时,是本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降水入渗补给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a随下垫面条件、岩性、降水量大小及前期地下水埋深等因素而异。根据淮北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入渗补给系数a:汛期取0.25非汛期取0.20,平均采用0.22。降水入渗补给量按Pr=a.P.F计算。式中: Pr降水入渗补给量(106m3)a降水入渗系数 P降水量(mm)F计算区面积,F=180.0km

6、2。采用典型年法,按不同保证率的年降水量,分别计算。不同年份的补给量,计算成果详见表2。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成果表表2保证率计算面积(km2)降水量(mm)补给系数(a)降水入渗补量(106m3)补给深(mm)50%1807920.2231.36174.2475%72528.71159.595%57422.73126.28多年平均850.2灌溉回归补给量,由灌溉需水量与回归系数的积求得。灌溉回归水量随年降水量、灌溉定额、灌水次数的不同而不同。回归系数也随灌水定额和地下水埋空变化而变化。为简便计算,回归系数采用10%。选用不同雨量频率的典型年,计算各典型年的灌溉需水量。年灌溉需水量I年按下式计算。

7、I年=360e-0.000875P年式中I年年灌溉需水量,mm;P年年降水量,mm;E自然对数。项目区灌溉需水量和回归补给量计算成果详见表3。不同频率的灌溉回归补给量计算成果表 表3年灌溉需水量(mm)回归补给深(mm)回归补给量(106m3)18032419019034221721.7391(3)、地下水总补给量,它由降水入渗补给量和灌溉回归补给量两部分组成,其计算成果见表4。不同频率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成果表 表4计算面积(km2)降 水 量(mm)总补给量(106m3)总补给深(mm)3461922432131785266414798 (4)、地下水可开采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的开

8、采条件下,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灌溉用水要求,又不致发生水质、水主、地质条件恶化和对生态平衡造成不利影响的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拟定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系数为0.72,可开采量为开采系数与总补给量之积,其计算成果详见表5。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成果表表5地下水补给地下水可开采系数地下水可开采可开采模数(104m3/km2)深度(mm)补给量(106m3)开采量(106m3)192.2434.60.72138.4124.913.8178.532.13128.523.1312.9147.9826.64106.5519.1810.7按照全县121.5万亩井灌面积计算,每亩一次灌溉30立方米。全年灌溉五次,计

9、每亩150立方米,全县121.5万亩供需1 .82亿立方米。全县121.5万亩井灌区范围内总面积1520平方公里,75保证率时可开采量为12.9x1520=1.96亿立方米,能够满足井灌需求。2、水利工程现状我县境内有 五大水系均属淮河流域。全县累计建成机电排灌动力335万千瓦,机井6331眼,其中完好的3489眼,兴建小沟以上各类配套建筑物9000座,有效灌溉面积119.5万亩,尚有64.5万亩需要治理。三 、地位与作用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特别是从起取消农村劳动

10、积累工、义务工,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还要分摊于农村五件实事等公益性项目,能够投入于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要给予适当补助,这样才能更好

11、的发挥水利效益,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主要问题由于累积投入的严重不足和较长时期的“负债”运行,目前农村小型水利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小型水利的配套率较低,应建未建的任务比重较大。全县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的工程配套率只有50左右,完好率只有60左右。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只能勉强维持粮食生产需要,而水源供给和排涝降渍标准远不能适应经济作物生产需求。(2)现有工程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效能大幅减退。据调查,我县80的机电泵站,目前大多已超期服役,带病运行,难以发挥正常效益,全县3163座泵站中完好发挥灌溉效益的不足100座。(3)沟渠淤塞严重,排灌不畅,内涝渍害损失巨大。全县30平方公里以下大中小沟有40达不到五年一遇排涝标准, 2003年汛期全县涝渍面积高达万亩,其中重灾绝收面积达万亩,直接经济损失亿元。由于沟系不完全配套和排灌不畅,全县184万亩面积,上报统计有效灌溉面积119.5 万亩,实际配套面积少、标准低、老化损毁严重。 (4)工程管理粗放,设施管护水平低下,管护责任不到位,工程处于所有者无力管理、使用者只使用不管护的状况。工程正常管理经费不落实,这是导致工程老化、年久失修、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上种种问题的客观存在,归集到一点最根本的原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