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03.78KB ,
资源ID:152401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2401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学设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学设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档格式.docx

1、1、通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主张。2、运用古汉字的解字法及补充资料,深入理解“仁”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白“恕”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2、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能运用发展的观点正确理解、评价孔子的思想主张。重 点 重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思 路 先秦诸子选读是让师生望而却步的一册书,仰之弥高却无奈学之无趣已成为了本书教学中一个残酷的现实。对此,我们教师更应该重新思索文本的教学价值,重新整合确立出对学生有用且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的内容才能够确保文化经典类文本教学的有效性。一直很认同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大语文

2、”观点,认为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由此,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三个层次:教学层次一是对重点文言字词的学习与掌握。基于学生已有多年文言文学习经验,已具备一定程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一学情,我将此部分教学环节设计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一方面通过预习自学及交流解疑疏通文言字义,解决重难点、疑点;另一方面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兴趣。教学层次二是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概括与理解。此部分是引导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孔子关于“仁”的思

3、想进行概括、提炼,并结合古字的拆字、解字,替换法、比较法等重点字、句的推敲及课外资料的补充学习等途径深入讨论、探究“仁”的内涵、本质及施行。旨在深入理解“仁”的基础上,形成“仁”之观念。教学层次三是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能够运用发展的观点正确理解、评价孔子的思想主张。如:“对礼的现代意义的探讨“、“当仁爱照进现实”、“己之所欲该如何施之以人?” 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发展、思辨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本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仁之体验”、“仁之预见”、“仁之内涵”、“仁之本质”、“仁之施行”、“仁之提醒”、“仁之延伸”对“仁”展开探究。并结合美文、故事、视频及资料补充为教学增加一剂调味素,激

4、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 教学 方法 学生自我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讨论同学恶搞老师照片的行为,并换位反思被恶搞者的感受。从学生身边亲历事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初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成果,强化重难文言翻译,整体感知第1、2、3则选文内容。通过小组互助学习,交流自学成果,突显自主学习的成效性与互补性。听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仁之内涵“克己复礼”并理解。探究重点:如何理解“克”字?通过比较法,探究“克己复礼”中“克”的翻译法,进一步理解孔子“行仁由己”的观点。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变

5、换句式法、比较法提炼选文中概括仁之内涵的核心字眼“礼”并展开推敲。听故事,结合补充资料探究“礼”的内涵,并运用现代的观点深入理解“礼”的实际内涵及现代意义听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仁之内涵:“恭敬远怨”并通过说文解字推敲理解核心字眼“恭”。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身边“礼”的体现。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仁之内涵“举直措诸枉”并理解。通过比较法,引导学生对“克己复礼”四字的翻译展开探究,一方面强化学生文言字词的积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后文“行仁由己”的观点。通过对句式的咀嚼比较,丰富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

6、通过对古文字的解析,深化学生对仁之内涵“恭”的理解。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意趣内涵。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学生善于关心身边小事的敏锐嗅觉,学会学以致用。四、仁之本质1、思考:孔子关于“仁”的阐释是否因人而异,没有准则?提示:仅“仁”的表现形式不同,但究其本质都源于“爱”,即爱是仁的本质动力,而这些是“仁”具象化的诸多表现。首先,三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分别是从为人者、为官者、为政者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因此角度不同,内容有差异。其次,这是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而因材施教。最后,尽管孔子对“仁”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其核心是一致的,即爱。2、思考:什么是爱?该如何行仁施爱?(1

7、)解字:“爱”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倾诉。在“人”下加手形,像一个喃喃倾诉的人伸出手捧着心,表示将对方放在心上以及对对方的心疼呵护。造字本义:用心疼惜呵护,并喃喃倾诉柔情。明确:爱是由心底自发地对他人的呵护。2、当“爱”照进现实:讨论:说说身边的“仁”与“爱”。(1)视频:“化缘校长莫振高”(2)反例:福建某中校长体罚学生通过三子问仁三则选文中孔子回答的比较,发现仁之本质:爱通过“爱”古文字的分析,深入理解人之本质爱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身边“施爱行仁”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五、施行(四)第5则1、美文欣赏:瞎子点灯的故事有一个僧人走

8、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了。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啊!原来你是为

9、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为什么呢?“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啊,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又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到我了。僧人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思考:从故事中,我们悟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行仁施爱?因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对他人行仁施爱的同时,自己也会享有爱的恩泽。2、故事分享:以邻为壑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大禹治水的故事,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

10、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 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白圭解救本国百姓的做法是行仁吗?白圭的做法并非在行仁,其初衷虽是解救百姓于洪涝,但伤害了别国百姓的利益,同样是违背仁义的。3、设疑: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行仁呢?仁,親也。从人,从二。(说文解字) 人,包括君与民。等同,表示等值,表示对君与民“等而视之”。人人相等,即君民同视,平等博爱。4、第5则(1)全班齐读第5则(2)设疑:文中哪一句话体现“博爱”?博施济众。【补充资料】墨家“兼爱”:“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基督教:据圣经记

11、载,耶稣有一次在外传教,有人说,你母亲来了。耶稣说,谁是我的母亲?接着又说,凡是遵行神的旨意的人,都是我的母亲。这个故事其实是说,耶稣对待陌生人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他是把陌生人当成母亲来爱的。总结:不论是墨家的兼爱,还是基督教的博爱,二者其实都是一种平等之爱,即对陌生人的爱和对父母亲的爱完全相同,不分先后,不分亲疏。(3)设疑:孔子认为这种施爱方式是否可行?“圣人犹病诸。”“病”译为担心,圣人尚且担心自己做不到。可见孔子认为博施济众是一种不易施行的做法。(4)设疑:孔子认为该如何施爱?请用文中句子回答。“能近取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讲的仁爱,是有先后之别、亲疏之分的,

12、是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推广出去的,即推己及人地施仁,一言以蔽之:恕。【课外延伸】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禹治水”的故事5、讨论:有人说孔子的“恕”是一种从自身出发的利己哲学?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参考资料:贾子道术:“以己量人谓之恕。“恕”是一种将心比心,换位理解。6、美文欣赏:给中国人提点意见前不久,我出席了一个由中国地方政府举办的晚会。在从晚会现场坐车返回饭店的途中,我无意间听到坐在我后面的两个8岁小女孩谈起她们在中国的经历。讲到中国人时,一个小女孩说:“我真讨厌他们随地吐痰还有,

13、他们开车也很没有礼貌! “在中国生活难道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吗?童言无忌,小女孩所说的话不必太介意,毕竟“到处吐痰”或“开车没有礼貌”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同时也不可否认,这些少数人不文明的举动,对中国人的整体形象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我听到这两个小女孩的对话,不禁回想起我的孩子到中国时随口说的几句话。我对小孩的道德观、言语举动等,与多数法国家长一样要求比较高。如果换我女儿说“中国人到处吐痰”,我一定会纠正她,跟她说不能这样一概而论,把一个人的恶习说成是一国人的弊病。但那天,我的孩子在不到早上7点就被大声说话的路人吵醒时,她问我:“在中国生活难道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吗?”我当时不知如何回答。想了想,

14、不得不承认,在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只想到自身方便而不考虑别人的人,在中国确实能经常遇到。我在几年前读过论语,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么一句话:“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尽管我不完全赞同孔子的思想与道德观,但还是认为这句话对于建立一个和睦的、能让大多数人生活愉快的社会环境是相当关键的。在法国,无论是在家里、学校或在外面,家长对小孩的礼貌修养都有一定的要求。撇开比较复杂、贵族式的礼仪不谈,看到别人时打招呼、握手,别人给你东西要说声谢谢,说话不能太大声,自己的举动不要影响到别人,买东西要排队,开车要谦让行人等,都属于基本的礼貌。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这种观念。我们同时也认为,贫穷不可耻,但道德与礼貌修养不佳倒是很见不得人、很羞耻的事情。(环球时报)7、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