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是,在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粮食生产经营收益是否提高并且最终使农民收入有了提高还有待于证明,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多少与经营收益的最佳目标点如何一致也有待于梳理。本文以散户、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组织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全省范围内对六个县(市、区)的各种粮食规模经营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上述三种经营主体现状、粮食生产成本、收益,推动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以及遇到的困难,提出进一步做好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一、不同规模粮食生产经营户现状(一)散户散户种粮是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物,国家将土地分配给一家一户自主经营,土地使用权归农民家
2、庭所有。过去三十年安徽农村粮食生产主要以小家小户种粮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绝大部分演变成既务农又打工的兼业式种粮。这种兼业种粮生产方式仍然采用是传统耕作方式,一方面难以提高粮田的生产效益,许多农民出去打工将种粮仅作为副业,可有可无,甚至弃种撂荒;一方面实际上又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真正走出去,“一去不复返”农民并不多,一心挂两头的生活方式自然也滞迟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六县(市、区)调查情况看,目前,安徽农村土地流转比例还不高,由千家万户组成的耕作方式仍然占粮食生产的主导地位。调查资料显示,宣州区土地流转比例25.2%,种粮规模户占粮食种植23%。庐江县2013年土地流转比例为36.3%, 2012
3、年规模种粮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0%。太和县土地流转比例达到36%,种粮规模户占粮食种植比例31%。蒙城县土地流转比例22.9%,种植规模户占粮食种植比例21.4%。濉溪县土地流转面积达34.73万亩,流转的土地中耕地达28.94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4.2%。桐城市的情况较好,2012年底桐城市15个乡镇中,2个乡镇由于受耕地面积限制和生产条件制约未进行土地流转外,其余 13镇、街道都有程度不同的土地流转,3个乡镇的规模经营面积达到耕地面积80%以上甚至全覆盖;4个乡镇超过半数。这些资料表明,到目前为止,土地种植仍是散户经营为主。(二)种粮大户种粮大户规模生产模式是安徽农村发展农业适度规模
4、经营以来比较早的一种经营模式,因其经营形式灵活,容易组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种粮大户最大的特点是种植单一,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从分析研究看,安徽农村的种粮大户规模生产模式一般是指由一些熟悉粮食生产种植技术并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农户,或者几个农户联合,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较多的土地经营权,将农户闲散的耕地租赁过来集中耕种实现规模化生产。种粮大户一般都具有较为丰富的粮食生产种植经验,这种模式有利于农户不断摸索新的栽培技术,探索节约生产成本的耕作方法;有利于自愿学习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加强对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采用农业机械生产作业,对农业生产的投资积极性较高。因此,这种模式在安徽最为普遍,
5、数量也最多。目前种粮大户基本状况如何?根据对六县(市、区)走访摸底调查,种粮大户基本状况:1、种粮大户的年龄结构。从调查情况看,2013年六县(市、区)种粮大户经营人的年龄主要集中40 -49岁这一段,所占比例为51%,以下依次为50-59岁、30-39岁、60岁以上、30岁以下,所占比例分别为23.6%、10.9%、9%、5.5%。2、种粮大户的文化程度。从调查情况看,种粮大户经营人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以初、高中文化程度居多。高中文化占35.7%,初中文化占30.4%,中专文化占12.5%,大专文化占10.7%,小学文化占7.1%,大学文化占1.8%,文盲占1.8%。3、种粮大户的经营规模。
6、从调查情况看,到2012年底,平均每县(市、区)有624个种粮大户,比2011年增长23.8%;平均每户种粮大户种植粮食面积为325亩,生产粮食14.3万公斤,亩产439.5公斤,与2011年相比,由于种粮大户承包的粮食种植面积有所缩小,2012年比2011年下降了6.5%,造成粮食生产量下降2.5%,但亩产增长了4.4%。从土地流转做得较好的桐城市来看,到2013年元月份,桐城市种植大户共计658户,经营面积34.47万亩,占桐城市耕地总面积的64.4%。其中:1000亩以上的82户,2000亩以上的29户,3000亩以上的18户,4000亩以上的11户,5000亩以上的5户,10000亩以
7、上的3户。2012年桐城市大户种粮面积53.83万亩,产量2.7亿公斤,占到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 51.54 %、64.65 %。从庐江县的情况来看,也是一个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2011年庐江县50亩以上种粮大户1509户,粮食种植面积为45.3万亩,粮食总产可达2亿公斤;2012年,全县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820户,耕地面积为36.7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为49.57万亩,粮食总产22.2万吨,种植模式多为麦-稻或一季稻模式。其中,规模在50-99的大户有1350户,经营耕地面积9.45万亩;规模在100-299的大户有324户,经营耕地面积5.03万亩;规模在300-499的大
8、户有34户,经营耕地面积1.25万亩;规模在 500-999的大户有21户,经营耕地面积1.47万亩;规模在1000-1999的大户有34户,经营耕地面积4.91万亩;规模在2000-4999的大户有55户,经营耕地面积13.06万亩;规模在5000-9999的大户有2户,经营耕地面积1.49万亩。大户基本以流转和承包形式进行经营,经营面积为37万亩,占大户总经营面积的75%;以代耕代种形式经营的面积为12.57万亩,主要是规模在100亩以下的大户。(三)农业合作组织(农业股份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农业股份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是粮食生产规模较大的经营形式。一般来说,按入社自愿
9、、退社自由、地位平等,利益共享等原则,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为主导,集体统一组织部分粮食生产经营环节,发挥集体优势,形成粮食规模经营的一种生产模式。也可以是农户把土地承包给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土地的有偿流转,龙头企业以粮食生产为主业,通过连接农户,以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带动农户从事粮食专业生产,推动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目前,这种生产模式在安徽粮食主产区发展得较好。从六县(市、区)调查情况看,2012年平均每个县(市)有种植粮食的农业合作组织81.2个,每个农业合作组织种植粮食面积1891亩,生产粮食90.8万公斤,平均亩产480.2公斤,与2011年相比,个数增
10、长30.5%、亩产增长3.8%,由于种植面积下降3.9%,造成粮食生产下降0.2%。二、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规模生产形成原因和遇到的困难粮食生产经过一段稳定发展后,目前粮食生产增长周期已逐渐丧失了增长势头,而随着粮价放开后,粮食生产不稳定性随之增大,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大潮中,其它行业的发展对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又产生了放大式的冲击。因此,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对此安徽各地在认真探索,围绕着规模化经营方式、健全土地流转、推广机械化耕种等方面,组合力量,强化措施,进一步积极推广粮食规模化经营。从六县(市、区)调查情况反映看,目前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是稳定粮食生产,奠定一个稳定的农业生产基础,
11、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适宜之路。从调查中也发现 ,安徽粮食规模化经营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2004年起稍具雏形,经过自发发展和政府推动,粮食规模化经营之路正在兴起,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在各自发展轨道上完成自我建设。纵观安徽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规模生产形成和发展历程,虽然组织形式、发展规模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促使了不同规模粮食经营形式快速发展。1、产业升级和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农村改革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生产进入了一家一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导致了农村闲置
12、的土地增多,客观上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在安徽农村每年有1千万左右农村劳动力走了出去,大片耕地被抛种或者产出效益偏低,土地利用率被人为降低。而实现粮食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正当时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粮食规模化经营能更好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盘活了农村劳动力,使大批农民真正解放出来,让城镇与农村更好地互补。粮食规模经营集中了部分土地的经营权,使一大批农民完全放开了手脚,脱离了农业生产,他们中大多转移到中心城镇或外出务工,一部分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产业农民。桐城市一种植大户提供的调查资料显示: 2012年种植510亩小麦和1130亩水稻,公司聘请了12个村民组
13、长为长期雇工,年人均支出约15000元,主要负责本小组田间管理,安排临时工打药、捡草、插田等事务,临时雇工由公司委托村民组长分片包干,根据作物的季节,用工忙时临时雇工达50多人次,公司全年临时雇工达到1500个,平均1个工90元左右。2、政策扶持与政府组织引导效应。从2004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如免征农业税、粮食面积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保护价收购,极大地提升了种粮人积极性。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安徽农村自发地创新了不少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特别是粮食种植上涌现了多种形式、不同规模的粮食生产经营户,而种粮规模户也紧紧抓住了这一发展的
14、机遇,在壮大发展的同时,想法设法多种田、种好田,获取种植粮食带来的利益。政府除了在政策上扶持,还引导当地种粮能人、社会资金积极承包流转耕地,组建农业合作社消化闲置田地,在推广技术、加强信息沟通、农业机械广泛运用、组织评先评优、推广订单种植等方面,政府努力向新型种粮经营主体做好服务,积极培育其做大做强;特别是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动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这就更需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上的积极作用,当前安徽农村基层组织针对这种状况,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土地的重新配置,加快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速度。如今在安徽农村许多地方,规模种植已成为粮食生产发展的主导力量。3、粮食生产存在一定利润空间。当前种植粮食的收益远远低于社会的平均利润,分散式种粮甚至还亏本。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由于种粮收益不大,一部分放弃种粮,而选择种粮往往多是为解决口粮。而规模户选择种粮是建立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基础上的,他们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增加收益。不同规模种粮户敢于承包更多的耕地主要考虑的还是目前粮食生产进行规模经营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利润空间,有利可图。据调查资料显示,安徽北方规模种粮户租地种植,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