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417KB ,
资源ID:15215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215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庄矿通风系统设计_精品文档.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庄矿通风系统设计_精品文档.doc

1、目 录前言1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21.1矿区概况21.1.1地理位置21.1.2井田地质21.1.3企业经济性质61.2地理水文概况61.2.1 地形地貌61.2.2 水文概况61.3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61.3.1 开采方法61.3.2 煤层顶底板特征71.4 区域水文地质81.4.1 地表水81.4.2 老空、老窑水91.4.3 小窑水9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102.1 矿井通风的任务及作用102.2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102.2.1选择原则102.2.2选择矿井主扇的工作方法122.2.3选择矿井通风系统12第三章 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153.1 风量计算及分配153.1.1风量

2、计算153.1.2风速验算18第四章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194.1计算原则194.2计算方法194.3计算矿井总风阻及总等积孔20第五章 主要通风机选择235.1主要通风机风压235.2选择主要通风机23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256.1 防瓦斯措施256.1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的措施256.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266.3粉尘的综合防治266.4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27参考文献29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前 言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我国一次能量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以上。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煤层的赋存条件多种多样,煤矿开采条件比较复杂,同时由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

3、,原有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从而决定了我国煤矿的建设方式、采煤方法和管理体制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 煤炭开采技术随着煤层赋存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多种多样,目前国有重点煤矿缓斜,倾斜、急斜煤层可采煤层储量分别占86.3%、10.1%和3.6%,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采煤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采用合适的开采方,为国家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是相当重要。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矿井通风设计与生产矿井通风设计两种。对于新建矿井通风设计,既要考

4、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矿井的长远发展。对于生产矿井通风设计,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尽量利用原有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设计必须贯彻和遵守党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规程、规范及相关规定。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况1.1.1地理位置平煤集团大庄矿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韩梁矿区中部。东距平顶山市64km,南距鲁山县、东北距宝丰县各约15km,见图1.1。其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251181125342,北纬335120335329。主井口坐标:X=3749986.364,Y=38396588.768,Z=193

5、.500。图1.1 平顶山煤田(矿区)平面图1.1.2 井田地质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1、寒武系:出露于井田西南部,主要由灰黄色泥质灰岩、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组成。2、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组:平均厚67.9m,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砂泥质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夹庚组煤组成。底部为鲕状泥岩。3、二叠系下二叠统山西组:由灰至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砂岩、紫红色斑块泥岩及己组煤组成,含煤一组2-5层,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平均厚93.8m。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整合于山西组之上,由灰色、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砂岩、砂质泥岩及丙、丁、戊煤组等组成,平均厚321.8m。上二叠统上石盒

6、子组: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由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绿色、肉红色及紫色砂岩,紫红色泥岩及甲、乙煤组组成,本组不含可采煤层,含每9-17层,平均厚311m。上二叠系石千峰组:本组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平顶山砂岩段,平均厚121m。上部为紫红或暗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平均厚127m。4、三叠系由红褐色或砖红色砂岩、粉砂岩组成,平均厚170m。5、第三系分布于井田中南部,为灰白色泥灰岩,不整合于各系之上,岩溶发育,平均厚3.50m 。6、第四系有杂色粘土、黄土、卵石及钙质结核组成,平均厚50m。本井田属石炭、二叠系含煤系,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煤系总厚厚794.5m。

7、区内老地层在湛河以南,含煤地层在湛河以北的沟谷中有零星出露。低山丘陵主要由二叠系石千蜂组砂岩和平顶山砂岩组成。其余均为第四系覆盖,露头稀少。根据1:5000的地质填图和钻探工程揭露,地层从老到新主要为: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石炭二叠系为区内含煤地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为庚20、己16-17、己15、己14、戊9-10、戊8、丁5-6、和丙3等八层,庚21为偶尔可采煤层,分别赋存于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中。其中庚20、己16-17、己15、戊9-10、戊8、和丁5-6煤层为全区可采,庚21、己14和丙3煤层为局部可采。戊组煤:东以岩浆岩与煤层交接线(即C1403C1408

8、点连线)为界,北以大庄断层上盘断煤交线(即C1408C1414点连线)为界,西界自北而南与马道矿东界(即C1414C1425点连线)、五七煤矿东界(即C1425C1430点连线)、青草岭逆断层下盘断煤交线(即C1430、C1431两点连线),南以双头山正断层上盘断煤交线(即C1431、C1432、C1401点连线)、泉上庄正断层上盘断煤交线(即C1401C1403点连线)为界。己组煤:东以岩浆岩与煤层交接线(即B1413B1420点连线)为界,北以3752400纬线、谢河正断层下盘断煤交线(即B1420B1426点连线)与高庄井田分界,西界自北而南以38394200经线、留出山高矿广场煤柱、五

9、七煤矿后以青草岭逆断层(即B1426、B1442点连线),南以双头山正断层、泉上庄正断层(即B1442B1413点连线)为界。系统组序号厚度(米)岩性特征二叠系下统下 石盒子组11.51(0.30-1.85)灰色砂岩210(4.68-12.9)粉砂岩32.8(2.10-3.05)己15煤485(76.42-108.12)深灰色细砂岩5 3.8(1.984.63)己16-176 17.8 (25.240.6)砂质泥岩图1.2 综合柱状图1.1.3 企业经济性质平煤集团大庄矿为合法国有企业。1.2地理水文概况1.2.1 地形地貌本区属低山丘陵区,山脊宽缓圆滑、呈缓坡状起伏,坡度较缓,沟谷开阔,地势

10、总体呈西部与东部高中间低、北高南低。海拔标高一般为200m左右,井田西部青草岭在矿区和井田地势比较高,山体走向北东至南西,海拔最高标高为+445.90,为地表分水岭,中东部石龙河河床最低,海拔标高+161.0m,相对高差284.90m。1.2.2 水文概况区内为低山丘陵地貌,受地形的影响,冲沟较发育。常年性地表水体发育,流经井田东部的石龙河,流向由北向南,经大庄、竹茂村流出井田注入沙河,该河九十年代前为常年性河流,最大流量为33.13m3/s,最小流量为0.1676m3/s,由于受气候、煤炭开采抽放大量地下水及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大幅度增加,九十年代之后变为季节性河流,洪水期有水,井田内最高

11、洪水位标高+188.17m,枯水期一般无水,主要排泄矿井与工业废水。1.3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1.3.1 开采方法大庄矿于1966年建井,1973年投产。开拓方式为三立井分水平盘曲式双翼开采,一水平分为三个采区(戊一、戊二、戊三),主采戊8、戊9-10煤层,该水平于1998年全部结束;二水平分为四个采区(己一、己二、己三与己四),主采己16-17煤层,其中,己一、己二采区分别于2000和2001年结束。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法。采煤工艺以炮采为主,兼有高档普采。顶板管理采用全岩垮落法。通风方式为压入式。(1)煤层倾角井田内煤层倾角为06,为近水平煤层,但局部地段煤层有较大起伏,个别地段倾角大于1

12、5,对矿井运输、排水等有一定影响。(2)煤层稳定性戊8煤层厚约3.10m,一般不含夹矸;戊9-10煤层厚约3.34m,普遍含一层以上夹矸,两者均属中厚煤层,间距3 m左右,均属不稳定性大部可采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但煤层因受岩浆岩侵蚀破坏,造成局部地段不可采,对合理正常的工作面布置及采掘生产影响较大。己16-17煤层厚0.1013.40 m,平均厚约5.28 m。从四个采区揭露情况,因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致使上分层开采后,下分层因煤层厚度不均或可采厚度不连续,给工作面布置及采掘生产造成一定的难度。庚20、庚21煤层,厚分别为01.93 m、01.49 m,平均厚分别为0.97 m、0.56 m,均

13、属极不稳定薄煤层,可一次采全高。但由于厚度不稳定,回采难度较大。1.3.2 煤层顶底板特征(1)戊8、戊9-10煤层戊8煤层:直接顶板主要为砂质泥岩及细砂岩,厚118m,一般为6m。致密性脆、易冒落,放顶后成块状冒落,不易管理;老顶为中粒砂岩,厚517m较坚硬、且稳定,不易冒落。此外,在井田南部的戊二、戊三采区,戊8煤层大部分受岩浆岩侵蚀破坏,煤层直接顶板常为岩浆岩所代替,放顶后不易冒落,形成大面积的空顶现象,给顶板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底板为戊9-10煤层顶板,局部见底鼓现象。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属中等稳定性顶底板。戊9-10煤层:顶板以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次为细中粒砂岩,厚0.

14、55 m,一般厚3 m左右,其上为戊8煤层。井田内厚度由南至北变化规律明显,南部一般厚为0.8 m左右,北部一般厚4 m左右,西部戊二采区最厚达5 m以上。泥岩及砂质泥岩顶板,较疏松、易冒落,不易管理,在采掘过程中,常有冒顶事故发生。在井田南部部分地段,由于戊8煤层受岩浆岩侵蚀严重,采面回采后,岩浆岩不易冒落,形成大面积的空顶区,最大空顶距达10m以上,给顶底板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底板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次为粉砂岩及细中粒砂岩,厚0.110m,一般厚3m,其中泥岩较致密、块状结构,遇水浸易膨胀。属中等稳定性至不稳定性顶底板。(2)己16-17煤层顶板主要为泥岩、粉砂岩,次为砂质泥岩与细至中粒砂

15、岩等。厚0.2010m ,一般为5 m 。岩石致密、坚硬、层理发育,岩性较稳定。局部有炭质泥岩伪顶,厚0.5 m,块状易碎,与煤混落,影响煤质。采掘过程中,遇砂质泥岩顶板时,顶板稳定性相对较差,易冒落,且有冒顶事故发生;顶板为砂岩地段,其稳定性好,易于管理,放顶后垮落高度一般为25m。煤层底板多为泥岩、粉砂岩,厚0.27 m,一般为3m。块状结构,受水浸后易膨胀,在采掘生产过程中有底鼓现象。次外,煤层局部受岩浆岩侵蚀破坏,对生产有一定影响。属中等稳定性至不稳定性顶底板。(3)庚20、庚21煤层两煤层间距一般为5.5 m左右。庚20煤层,顶板主要为深灰色灰岩或泥岩,厚0.105.3m ,灰岩致密、块状结构、易脆、稳定性好。底板主要为灰岩,部分地段为泥岩,厚0.503.0 m,灰岩底板稳定性好,泥岩底板稳定性差,遇水易变软或膨胀。庚21煤层顶底板与庚20煤层相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