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注意两次结点O的位置必须相同2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4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两绳方向和结点O的位置(五记录)5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和细绳方向(二记录)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本实验用作图法处理数据,要注意三个力的图示必须用同一标度,要选取合适的标度,使力的图示在坐标纸中的比例尽量大些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得到的合力F一定与橡皮筋在一条线上,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F由于实验误差偏离此直线,可应用平行四边形图示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三实验拓展与创新
2、创新角度实验装置图创新解读实验器材与方法的创新1.通过应用定滑轮,改变拉力的方向2.钩码的总重力即为对应细绳拉力大小1.电子秤代替弹簧秤,可以直接读出力的大小2.同一电子秤应用于(a)、(b)、(c)三个图中,可测得三根细线中拉力的大小实验原理的创新1.将橡皮筋和弹簧秤的实验角色互换2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保证了橡皮筋两侧弹力大小相同,与两侧橡皮筋长度大小无关实验原理与方法1.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2利用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测量力【高考领航】【2018高考天津卷】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
3、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1)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_A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B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2)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下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_【答案】:(1)BC(2)B【解析】:(1)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橡皮条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
4、分线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两分力的大小也不一定小于合力,A、D项错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每次实验需保证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结点O必须在同一位置但重复实验时,可以改变合力的大小,故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B项正确;使用测力计测力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方向,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C项正确(2)为了减小画图时表示力的方向的误差,记录各个力的方向时,需要确定相对较远的两个点,然后连线确定力的方向,A项错误;根据纸张大小,选择合适的标度,使图尽量大,所以B项正确,C、D项错误【2017高考全国卷】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
5、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
6、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 F合的大小为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1)4.0(2)F1、F2和F合如图所示4.00.05【解析】(1)由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可知,读数为4.0 N.(2)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由图可知F合4.0 N,从F合的顶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顶点的横坐标对应长度为1 mm,顶点的纵坐标长度为20 mm,则可得出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0.05.【最新考向解码】例1.(2019昆明市教学质量检测)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7、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部附近两侧,固定两个力传感器,同一高度放置两个可以移动的定滑轮,两根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两力传感器连接,在两细绳连接的结点O下方悬挂钩码,力传感器1、2的示数分别为F1、F2,调节两个定滑轮的位置可以改变两细绳间的夹角实验中使用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 g,取g9.8 m/s2.(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B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位于O点C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D实验时还需要用一个力传感器单独测量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2)根据某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该同学已经按
8、照力的图示的要求画出了F1、F2,请你作图得到F1、F2的合力F(只作图,不求大小),并写出该合力不完全竖直的一种可能原因_(1)AC(2)如解析图所示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回答出一项合理答案即可)(1)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保证钩码重力等于细线中的拉力,选项A正确;该装置每次实验不需要保证结点位于O点,选项B错误;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选项C正确;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可以根据钩码的质量得出,不需要力传感器测量,选项D错误(2)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该合力方向不完全在竖直方向的可能原因是定滑轮有摩擦、木板
9、未竖直放置等例2.(2019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某同学在做“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遇到了以下问题,请帮助该同学解答。(1)物理学中有很多物理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_。A类比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极限法(2)在做实验之前,该同学发现有一只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则在使用前应该对弹簧测力计_。(3)如图乙所示的四个力中,力_(填图中字母)是由一只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橡皮筋测得的。(4)该同学已经作出了两个分力的力的图示,如图丙所示,方格中每边的长度表示0.5 N,请帮助该同学用作图法作出合力F的图示,并求出合力的大小为_ 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B(2)调零
10、(3)F(4)图见解析3.5【解析】(1)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B正确。(2)由题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指针不在零刻度线处,故在进行测量前应先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处。(3)F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是由一只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橡皮筋测得的。(4)以F1、F2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合力为F70.5 N3.5 N。例3.(2019安徽合肥高三上一诊)以下是某实验小组探究“二力合成规律”的过程。(1)首先进行如下操作:如图甲,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GE;如图乙,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在拉力F1、F2的共
11、同作用下,位于O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F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其位于O点,如图丙。同学们发现,力F单独作用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一样的,都使小圆环在O点保持静止。由于两次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同,即_,所以F等于F1、F2的合力。(2)然后实验小组探究了合力F与分力F1、F2的关系:由纸上O点出发,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拉力F1、F2和F(三个力的方向沿各自拉线的方向,三个力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读出);用虚线将拉力F的箭头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端连接,如图丁,得到的启示是_;多次改变拉力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上述实验,通过画各力的图示,进一步检验所围成的图形。实
12、验小组发现:在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规律叫做_。上述实验中,如果把图乙和图丙的操作顺序对调,即先用拉力F将圆环拉到O点,再用拉力F1和F2共同拉圆环产生相同效果,则F1和F2就是F的_,此实验可以探究_规律。【答案】(1)橡皮条对小圆环的拉力相同(2)可构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力力的分解【解析】(1)两次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等,即两次橡皮条对小圆环的拉力相同,说明单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2)用虚线将拉力F的箭头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端连接,可构成平行四边形,F1和F2为邻边,
13、F为与F1和F2共顶点的对角线;多次改变拉力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在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规律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把图乙和图丙的操作顺序对调,即先用拉力F将圆环拉到O点,再用拉力F1和F2共同拉圆环产生相同效果,则F1和F2就是F的分力,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分解规律。【微专题精练】1.某同学用钩码和弹簧测力计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1)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在另一端绑上两根系有细绳套的细线B其中一根细线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 g),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结点的位置O和细线方向C将图甲中钩码取下一个,并将细线用一光滑铁钉B(可随时固定)支开,在另一细线上挂上弹簧测力计,使两细线成一定角度,拉弹簧测力计,如图乙所示,图中、可测定,当时,橡皮筋正好位于竖直方向且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与步骤B中结点的位置O重合,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N(当地重力加速度g10 m/s2)(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