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动物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本能性活动当作教育的基础,否定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的根本区别,它实际上否定了人与动物区别。动物既不会自觉的改造自然,也不能将改造自然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所以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心理学起源论:把模仿看作教育的基础,而且把模仿限定为儿童,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承认了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孟緑所说的“模仿”是无意识的,本能的行为,这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并把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因而有以偏概全之嫌,同样也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劳动起源论:把人的个体发展与人类生存需要结合
2、起来,认为人类生理器官,语言,思维等客观发展与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代代相传的主观要求产生了教育,而劳动恰好发展了人类自身并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于是教育这种人类独特的社会现象便应运而生了。26页 原始教育的特征?问答1.教育形式社会化,劳动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 2.教育权利平等化,所有氏族公社成员的孩子的照管和教养都是平等的 3.教育内容实用化,教育内容组要以生活常识,习俗,生产知识与技能为主,还伴随有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育4.教育方法简单化,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模仿的手段教育28页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的存在有什么作用和意义问答A学校产生的原因 1、经济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
3、治嬗变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3、文化积累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B 学校产生的意义 1.促进了教育活动的专业化发展 2.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人才3.推动力学科门类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28页 与29页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2、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3、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38页 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教育和经济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A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通过提升人的社会生活素质,使之更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教育还能够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来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 3、教
4、育还可以推动社会成员转变观念,从而能够提升社会经济水平的现代社会观念和行为 B教育的经济制约:1、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与速度 2、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的人才规格和与教育结构 3、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4、经济教育的制约作用还体现在一些相对间接的影响上,例如社会经济结构影响着家庭结构,从而影响儿童的生存状态,反过来影响学校教育的整体运行。40页与43页 教育目的的功能或作用:1、导向功能:无论是对教育者或者受教育者,教育的目的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确保整个教育活动正确的方向基础2、选择功能 :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此外,教育方法,教学手
5、段的使用也都依据教育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选择3、激励功能:教育活动中具体而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的教育目标,能更好的发挥其激励作用4、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54页教育目的价值取向:A“个人本位论”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卢梭、伊斯拉谟、马斯洛、罗杰斯B “社会本位论”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定,它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教育。朱熹、凯兴斯泰纳普斯朗格 选择掌握中国教育目的的几个基本点(基本精神):1. 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性 。社会主义方向性事我国教育目的
6、的最基本精神2. 坚持培养劳动者。坚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贯坚持的另一个基本点。体现了我国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3.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即品德、智力、体质、审美观)教育目的的确定主观依据:1.哲学观念会影响教育目的。一方面,人都有追问世界之根本的哲学兴趣;另一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哲学观念总是会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2.教育目的还受到思想家们或者指定教育目的的固有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3.教育目的既然是对培养对象的主观设计,就不能不与人格理想相联系。客观依据: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确定一定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
7、水平不同对受教育者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也就不同2.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对教育目的起决定作用。教育目的会体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其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总之,教育目的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2.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社会生产关系的变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本途径是教育同劳动生产相结合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它规定着学校的性质
8、、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包括有关学校性质的制度、招生制度、学位认证制度、专业设置制度、就业制度、考核制度等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1.学习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是教育作用于社会的最基本特征2.学制的弹性化、开发性的特征日趋明显实行弹性化、开发性的学制是世界各国学制发展的共同选择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已步入大众化时代,正向普及化放向发展4.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5.现代学制逐渐向终身化方向发展教育政策热点问题:1.教育公平问题
9、2.学前教育问题3.民办教育问题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1、双轨型学制(西欧):背离教育机会均等原则,扩大教育对象2、单轨型学制(美国) :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和教育民主原则3、中间型学制(苏联):兼顾了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益 82页1、葵卯学制选择2、壬戌学制,标志着近代中国学制建设的体系基本完成(了解) 83页与84页 两种学生观:1、“外塑观”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不具有任何个性,只是按成人的愿望任人随意描绘或任意拿捏。学生仅仅被看成是教育的对象,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教师才是教育活动的主宰,具有绝对的权威。强调了社会需要和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
10、积极性。2、“内生论”则把教育过程看作是儿童自身主动发展的过程。把学生放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把教师放在一个辅助的地位。两种学生观都有积极因素,但又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正确的学生观应当是建立在对学生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上。104页到105页 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选择1、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健康权、和医疗保健获得权) 2、受保护权(每个儿童都有不受危害自身发展的、被保护的权利,包括保护儿童免受歧视、剥削等权利) 3、发展权 (每个儿童都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包括接受正规的教育以及相应促进其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条件)4、参与权(每个儿童都有参与家庭、
11、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并有权对影响他们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5、受尊重的权利 每个儿童都有受到尊重的权利108页 总结并分析受教育权和学习权的区别:辨析A含义 受教育权是指个体享有某种不可削夺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学习权则进一步立足于学习者主体的角度,是对学生者接受教育的权利、学习机会、学业成功机会乃至个性发展机会的确认,是强调学习者主体性的概念。B从受教育权到学习权的转变:1、仅仅确保学习者教育权利的平等是不够的,甚至仅仅确保学习者学习机会的均等也是不够的。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课题就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权,承认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实现从受教育权到学习权的转变;2、所谓教育,不是按照
12、社会或他人的意志和要求对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塑造”,而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帮助和引导,其终极目的指向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从受教育权到学习权的转变,将“教育是什么的”理念根本转变 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1.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循序渐进,反对揠苗助长,同时也必须警惕学生的发展压抑。2.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应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反对教育“成人化”,同时应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3.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对教育的丰富化、多样化提出了要求,主张因材施教 4.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关键期适时而教,反对教育平行推进教师劳动的特点:1、劳动对象上的特点为复杂性 2、劳动手段上的特点为示范性 3、劳
13、动过程上的特点为长期性 4劳动性质上的特点为创造性劳动形态和劳动成果上的特点为个体性和集体性 128页 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待遇权 5.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131页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133页论述题我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 专业理念。专业理念是教师通过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对教育对象、内容、过程、结果质量等以及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理性认识和信念。专业的教师理念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1.从宏观上看,主要指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质量观、评价观;2.从微观上看,主要有关于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关
14、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自我和教学作用的信念等。(二) 职业道德。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1.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敬业意识、乐业意识2.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对职业规则的信奉、职业规范的遵守3.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科学的精神陶冶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三) 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1.教育科学知识,例如教育心理学等2.学科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主体 3.学科教学知识4.通识性知识,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