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是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导致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能源资源供给紧X,商务成本及用工价格普遍上扬,使长三角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正在消失殆尽,产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难以支撑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爆发了世界金融危机,许多国家都深受其害,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很多企业遭受到了更为严重的损失,加快长三角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迫在眉睫。 XX与长三角之间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无缝对接,而且双方之间产业互补性很强。长三角的生产要素、环境容量、发展空间已经达到相当紧X的程度。而这些方面,XX都有优势。XX的生产要素成本低,决定了长三角企业必然要向有利润空间的地方转移。
2、从转移的条件看,XX是最充分、最便捷、效益最高,也是最有前景的地方。省委书记王金山表示,长三角各省市的发展也需要空间,需要扩展,它可以到全国各地去,但最不应该越过的就是XX,XX省是首选之地。一、XX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一)区位优势XX东邻XX、XX,北接XX,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XX、XX,南有XX,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以省会XX为中心,500公里X围内聚集了近5亿人口,GDP占全国的近40%。XX沿江通海、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区位优势是中西部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现在又处于交通大建设、
3、大发展的最好时期,一大批交通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随着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XX、XX、XX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凸显。(二)资源优势1人力资源首先XX、XX、XX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为XX科技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次XX等江淮城市与XX市邻近,而XX更有一大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创新型企业,更为XX人才的引进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另外,XX地区的人力成本较低,为长三角产业将来在XX的发展降低了成本,更吸引了长三角产业向XX地区转移。2自然资源从总体上看,XX是中国矿产资源大省,其中煤、铁、铜、硫铁矿等二十多种重要矿产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发展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工业提供
4、了有利条件。以马XX为重点的钢铁工业,以XX为基地的石油化工工业,以XX为中心的有色金属工业和XX、XX两大煤炭基地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XX同时也是农业大省,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水果、药材和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十位。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有“世界双遗产”XX和佛教道场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等一批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这都为XX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资源基础。(三)产业优势XX的优势产业主要体现在资源、资金和劳动力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对接空间和互利共赢的机会。XX省产业体系较为完整,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在能源
5、、建材、冶金、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汽车、工程机械、家用电器、通信电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其中,XX江淮集团、XX的奇瑞汽车、XX的丰原集团都是省内的龙头企业。XX市平板显示器件、XX市海螺集团节能装备和XX市普乐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26个重大项目,成为省里直接调度考核对象。另外,XX市将以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等骨干企业为主体,以行业应用软件技术和嵌入式软件技术为重点,力争在中文语音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产业化进程。经过多年的培育,XX已形成汽车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XX市除了丰原集团之外,还有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大型企业北泰集团,XX玻璃产业也闻名
6、遐迩。二、XX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一)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不完善XX虽然与长三角接壤,区位优势明显,但是交通网络、公共服务设施、投资设施等还不够完善,更不能与长三角相提并论,要使长三角地区产业顺利转移到XX,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良好的环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资本的回报率。皖江地区在投资环境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硬环境不过硬,软环境有点软,产业承接平台作用不够明显,开放的政策不够灵活,政府管理服务不够到位等。XX地区没有形成同长三角地区接轨的市场体系。由于行政区划和自然经济区划的不整合造成了体制缺陷,导致XX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不够,地区封锁和市场保护还一定程
7、度存在。(二)经济效率低下,研发投入不足XX、XX、XX三市经济虽然在XX省内属佼佼者,但是与长三角地区经济技术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是经济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来衡量经济效率,XX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资产为7.13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5亿元,但人均产出较低。XX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人均产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左右。经济效率较低还反映在单位产出投入高。2006年XX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86吨标准煤/万元,在华东地区处于较高水平。二是研发投入不充足。XX省的研发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偏低。2006年XXGDP为6148.73亿元,占全国210871亿元的2.9
8、2%。同期XXR&D经费支出59.3亿元,占全国3003.1亿元的1.97%。2006年XX财政科技拨款8.87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0.94%,全国平均水平为2.22%。(三)产业分散,产业层次低目前,长三角已进入工业化后期,而XX刚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与长三角产业对接有一定的困难。目前XX几乎没有发展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分工协作水平低,加大了交易成本。XX地区产业规模不大、产业层次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主导产业链条不长,生产集中度不高,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有效支撑制造业持续发展、引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优势产业相对不足。科教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科技实力也
9、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实力。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技术高,产业链比较紧密,从而使得在承接产业转移不是很到位,很可能出现产业脱节的现象。(四)企业承接热情不够,且盲目性大一些企业认为长三角地区受土地紧X、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优化升级等因素影响,相关产业向XX转移是必然的事情。因而存在坐等展业转移、坐等客商上门的意识和热情不够的现象。目前,从发达省份转移出来的产业,有一部分是因为受到环保政策的限制而转移出来的。而XX少数地方发展经济心切,承接了一些高污染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另外,缺乏统一规划。各地方竞相出台优惠政策争取企业落户,造成省内的内耗现象和地方间的无序、恶性竞争。(五)政策
10、兑现较难,政策缺乏连贯性一些企业反映,在引进的时候,地方政府承诺了很多优惠条件,而一旦入驻却难以兑现落实。地方政府领导调整后往往政策发生改变,企业花在政府关系上的成本太高。此外,法制环境、融资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也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 三、XX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对策(一)改善投资环境,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打好基础在政策普惠、区位差别逐渐淡化的今天,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软环境,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地方发展成效的关键。在人文环境上,用感情和服务吸引客商、留住客商,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使客商在XX能安心发展、成功兴业,形成“搞好一个,引进一批,带动一片”的发展局面。在市场环境
11、上,推进产品准入标准、产权市场、人才市场等一体化进程,重点推进XX与长三角地区在产品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异地结转等方面的合作,构建开放合作的泛长三角区域现代市场体系。在政务环境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借鉴其他省区设立产业转移“绿色通道”做法,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审核审批的事项,必须从速审批。(二)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努力改进生产技术,创造自主品牌加快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步伐,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材料、复合型功能材料、激光材料、环保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高性能新材料,加快生物、航空航天产业和重大工程
12、关键新材料的研制,努力将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发展生物医药、中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进软件业产业集聚,发展信息家电、电子材料、语音合成、集成电路、汽车电子、光电子、新型显示、特种线缆通信及网络产品,形成具有XX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的品牌建设和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品牌出口商品以及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企业、科研院所,给予奖励。只有强化自身实力,合作才有前景;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合作才有话语
13、权。目前,XXXX已率先实现自主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要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合芜蚌综试区自主创新的进程。(三)培育产业集群,与长三角产业实现有效对接以产业链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要实现产业群的健康发展,必须结合各个战略产业的特点,从培养产业链入手,大力整合现有的各类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等招商引资载体,强化产业分工,突出产业配套性,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从而形成鲜明的产业集群。要千方百计培育新兴产业群。重点抓好一批事关全局的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有特色的产业基地,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文
14、化创意等领域,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形成一批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群,努力与长三角的产业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四)主动积极地引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据分析,长三角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5年内就可完成,承接机遇稍纵即逝,如果没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就难以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大有作为。因此,首先要解放思想,注重同长三角地区观念对接,以观念上的共识,实现投资环境的对接,促进合作上的共赢。其次要注重组织机构的健全,统筹规划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应成立省级专门机构,协调关系,保障承接的顺利进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省内各地产业承接的无序现象和拼资源、拼
15、成本的恶性竞争现状,并防止落后生产能力和污染严重企业向XX转移。再次,各地应实施产业转移“一把手”工程,对重大项目信息亲自掌握和把关,对具体难题亲自破解。(五)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要保持政策稳定XX首先必须要在政府层面上逐步实现与长三角地区的融入与接轨,加强两地政府之间的对话,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融入长三角的制度环境及体制保障:一是要加快转变XX各级政府职能,通过规X政府的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要提高XX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等;最后要完善XX的发展环境与制度基础,制定政策、制度和法规,规X市场秩序,统一竞争规则。另外,要保持政策的稳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