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难为易”是基础,“化浅为深(化易为难)”是高度。“化难为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的关键,“化浅为深(化易为难)”是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的关键。“化难为易”是针对教师讲解习题时,教师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化整为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化浅为深是讲授课时先引入简单、浅显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的知识有衔接并切入新知识的讲授,由浅入深的演绎过程。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知识的基础问题,结合课时目标,把内容尽量设计让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拓展的问题,让学生尽量发挥思维去探究,培养他们的发散和集中思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具体作法如下:(1)、根据学生
2、的个体差异设计教学法;(2)、教师要吃透教材,从而进行拓展;(3)、教师的教学要有趣味性和幽默性;(4)、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计划学生实际,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把难度较大的内容浅显化、简单化,在教学中便于学生理解,浅显的问题进行拓展、深入。化难为易与化浅为深又有区分,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化难为易是基础,化浅为深是更高层次的拓展很多学生很有个性,老师在教学中怎么关注此类学生,要面对一大部分学生的教学任务要完成,也要兼顾有个性的学生。怎么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为依托。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把难道较大的内容浅显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浅显的问题进行拓展深入,引导学生把知
3、识学深学透。“化难为易”与“化浅为深”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化难为易”是基础;“化浅为深”是更高层次的拓展。化难为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的关键,化浅为深是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的关键。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互转变的关系。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学生的知识面广,钻研得深。要使学生博学又专精,教学时就要化难为易,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又要化浅为深,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化难为易是化浅为深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进去了学懂了,学得多知识广了,才能保证学得深学得透。学习上的主要的一个障碍是“学得慢,学不会”。这是因为:1、知识过于抽象。2、思考过于复杂。3、缺乏知识基础(经验背景)。
4、教学时就要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把一件大事分解成一件小事,从小处着手,从易处着手,化难为易,使学生易懂易学。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1、化抽象为形象(通过图像、语言、动作的形象化更直观的表现出来)2、化理论为实,通过做的形式让学生感知理解,3、化未知为已知4、化复杂为简单。一。更新教学,把握教材重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精心设计课程,深入了解学生,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课堂才更有效。二。化抽象为形象,化理论为实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它们都是相反的关系,字面的意思很容易理解,都是化难变简单,以简单变复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
5、把难度大的问题简单化,浅显化,教学便于学生的理解,浅显地进行理解,深入,“化难为易”与“化浅为深(化易为难)”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化难为易是基础,化浅为深(化易为难)是更深层次的拓展。“化难为易”与“化易为难”看似矛盾,实际好不冲突。“化难为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策略。它提倡我们多不同的、有效的方法,比如化抽象为形象、化理论为实践、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等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化易为难”则是强调,学生学习、认知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表层;换句话而言,就是学习要有深度,解读与思考要有个性化。学生通过学习不知懂得这浅层的知识,更要掌握深层次的能力、提高素质。所以,不管是“化难为易”,还是
6、“化易为难”都是促进学习学习效率的方法、策略。通过学习本讲所介绍的教学策略,本人觉得下列几种对我启发最大:1)化抽象为形象,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主要学生的认知水平;2)理解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让课程与生活的联系;3)化依赖性的学为独立性的学,要把握好尺度这几者相辅相成。强化效益意识,有效教学把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灵魂,使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样就可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策略哪几种对我启发最大:1)化抽象为形象,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主要学生的认知水平2)理解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让课程与生活的联系3)化依赖
7、性的学为独立性的学,要把握好尺度这几者相辅相成。这是所讲内容比较难,所以先让学生先理解,是先讲授,再深化让学生理解,化难为易其实就是为了化浅为深,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化难为易是基础,化浅为深(化易为难)是更深层次的拓展。化浅为深是化难为易的深化,学深学透学精是目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把难道较大的内容浅显化、简单化,在教学中便于学生理解;浅显的问题进行拓展,深入。“化难为易”与“化浅为深”它有区分,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化难为易”是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化浅为深?余教授谈到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并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研讨,就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深学透。当然
8、问题要设计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有新颖性,使其能够有效引领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我觉得提问要注意两点:一是提的问题要注意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二是问题要保持一定的难度。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有选择,需要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加工,对这些问题则是我们课堂教学提问中的重点。化难为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的关键,化浅为深。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的关键。化浅为深是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的关键。我们得知道学生学得浅和学不透的原因和表现(1、认识停留在知识的表层2、思维没有深度参与3、缺乏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如何来化浅为深?可以通过下面几点让学生逐渐学得深学得透:1、由结论到过程2、由知识到问题3、由已知到未知4、由一元到多元5、由传承到创新6、由依赖性的学到独立的学7、由教知识内容到教思维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