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19.72KB ,
资源ID:151087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1087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PID控制LQRH控制器实例已修正错误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PID控制LQRH控制器实例已修正错误Word格式.docx

1、MATLAB程序仿真如下:num=conv(-3*107,1 -2.4*105 1.92*1010); %多项式乘法den=conv(1 251.3 3.948*105,1 2.4*105 1.92*1010);g1=tf(num,den)g=g1/(-76); %加入比例因子G=minreal(g)figure(1);step(G);Transfer function: 394800 s2 - 9.475e010 s + 7.58e015s4 + 2.403e005 s3 + 1.926e010 s2 + 4.92e012 s + 7.58e015图1-2 原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由仿真结果知,系

2、统传递函数互质,状态空间最小实现为4阶。如图1-2所示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可知系统稳定,超调量53%,响应时间0.045s,但是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进一步设计控制器来改善系统性能。下面对硬盘模型P进行四种控制器的设计:PID控制器、基于极点配置的状态反馈控制器、线性二次最优(LQR)控制器、控制器。2 PID控制器设计2.1 PID控制器原理为了便于理解PID控制器的原理,首先介绍一下典型PID控制器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典型PID控制结构在图2-1中,系统的偏差信号为。在PID调节作用下,控制器对误差信号分别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其结果的加权和构成系统的控制信号,送

3、给被控对象加以控制。PID控制器的数学描述为: 式中,K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的微分时间常数。 连续PID控制器的Laplace变换式可以写成:但为了避免纯微分运算,经常用一阶滞后环节来近似纯微分环节,即将PID控制器写成如下形式:本文采用Ziegler-Nichols公式得出PID函数来进行PID控制器的设计,从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超调量和稳态精度等各方面来考虑, kp , ki , kd 的作用如下:(1) 比例系数kp 的作用是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系统的调节精度。kp 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系统的调节精度越高,但易产生超调,甚至会导致系统不稳定。kp 取值过小

4、,则会降低调节精度,使响应速度缓慢,从而延长调节时间,使系统静态、动态特性变坏。(2) 积分作用系数ki 的作用是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ki 越大,系统静态误差消除越快,但ki 过大,在响应过程的初期会产生积分饱和现象,从而引起响应过程的较大超调。若ki 过小,将使系统静态误差难以消除,影响系统的调节精度。(3) 微分作用系数kd 的作用是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其作用主要是在响应过程中抑制偏差向任何方向的变化,对偏差变化进行提前预报。但kd 过大,会使响应过程提前制动,从而延长调节时间,而且会降低系统的抗干扰性能。22 PID控制器设计加入PID控制器之后,通过如上所述kp、ki、kd 的作用调节

5、Kp、Ti、Td参数使得闭环传递函数阶跃响应达到理想效果,MATLAB程序仿真如下:G1=tf(num,den);G=G1/(-76); %这一项有问题G1=-G1;Kc,b,Wc,d=margin(G1);%取得控制对象幅值裕度Kc、相位裕度d、和交叉频率Wc、dTc=2*pi/Wc; %求取参数Kp=0.45*Kc;Ti=0.5*Tc;Td=0.5*Tc;GPID=Kp*(1+tf(1,Ti 0)+tf(Td 0,Td/20 1);figure(2);step(feedback(G1*GPID,1),-,G,-);figure(3);bode(feedback(G1*GPID,1),fee

6、dback(G,1),axis(0 0.01 0 1.6) %有问题,这里%各参数取值为:Kp = 0.150*068Ti = 9.728509668515869e-004Td = 9.728509668515869e-004N=20设计控制器为: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图2-2所示:图2-2 PID控制前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图2-3 PID控制后系统的伯德图2.3 控制器性能分析如图2-2、图2-3所示分析了PID控制前后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系统的超调量由53%降为14.2%,调节时间由0.045s降到0.00452s,动态性能明显提高。从闭环系统伯德图可以看出,系统零频幅振比M(0)=0db,所

7、以阶跃响应输入时,其稳态误差为0,另外,校正后系统的谐振峰值远小于原系统,所有超调量比较小,而频带宽度比原系统宽,所以调节时间比较短,快速性比较好,但抗干扰性能比较差。再看PID控制的扰动输入时情况。在原系统模型中:1、令,则可得到由输入到输出的传递函数为: (6)2、令,则可得到由干扰到输出的传递函数为: (7)由以上分析可知,。step(1/(1+GPID*G1); %干扰信号的阶跃响应axis(0 0.007 -0.3 1.2);图2-4 PID控制系统抗干扰性能曲线图2-4所示,PID控制器作用下系统对阶跃干扰信号几乎可以完全抑制,系统抗干扰性能非常好。因此,该控制器方案达到预期效果。

8、2.4 Simulink仿真link仿真 利用Simulink仿真PID控制,仿真图如下图2-5图2-5 Simulink仿真图 仿真结果如下:图2-6 阶跃响应曲线图2-7 控制信号输入 从图2-6,图2-7仿真结果可以知道,系统可以较快跟踪阶跃信号,而且控制对象的控制信号输入也在合理范围以内。3 极点配置控制器的设计3.1 极点配置设计本文中原系统传递函数是4阶SISO系统,且系统传递函数互质,因此首先把系统化为能控标准型,然后可直接进行基于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由对控制对象分析知道,系统的平衡实现中:g=116.1652 78.1759 0.0051 0.0005 可以看出系统有两个极点的

9、权重非常小,可以忽略它的影响,对系统分析时,系统的主要性能由主导极点决定。对系统进行降阶,可以得到系统降阶后传递函数为:系统降阶后模型为一个二阶系统。对于二阶系统,其特征多项式为,对应特征根为,对于二节系统动态特性来说,当=0.707是为比较理想,这时。基于以上分析选择两个主导极点和两个远极点,得到MATLAB程序仿真如下:Gs= sscanform(G,ctrl) %把原系统化为能控标准型A B C D=ssdata(Gs);P=-3000-3000i,-3000+3000i,-20000,-21000; %期望极点K=acker(A,B,P);Ac=A-B*K;num,den=ss2tf(

10、Ac,B,C,D);Gs1=sscanform(G1,step(G,G1, %控制前后的阶跃响应subplot(1,2,1)margin(G); %原系统伯德图subplot(1,2,2)margin(G1); %PID控制系统伯德图图3-1 极点配置控制前后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图3-2 极点配置控制前后系统的伯德图3.2 极点配置控制器分析如图3-1、图3-2所示基于极点配置状态反馈控制前后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系统超调量由53%降为4%,调节时间由0.045s降到0.002s,动态性能大幅提高。从系统伯德图可以看出,系统零频幅振比M(0)=0db,所以阶跃响应输入时,其稳态误差为0,另外,校

11、正后系统的谐振峰值为0,所以没有振荡,且超调量比较小,而频带宽度比原系统宽,所以调节时间比较短,快速性比较好,但抗干扰性能比较差。3.3 Simulink仿真用simulink仿真如下:图3-3 极点配置系统结构 图3-4 极点配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3、3-4所示simulink仿真与程序仿真效果一样。因此,该控制器方案比较理想。4 LQR控制器的设计4.1 LQR控制器原理线性二次型调节器问题简称LQR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问题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受到控制界的普遍重视。LQR 方法具有设计规范、易于工程实现以及能够获得线性反馈结构等

12、优点。但在使用该方法时, 最优控制效果取决于加权阵Q 和R 的选取, 如果Q 和R 选取不当, 则可能使求得的解不能满足实际系统的性能要求, 就更谈不上“最优”了,有时还能得出误导性的结论。设给定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方程: (1)二次性能指标函数定义为: 满足二次型目标函数J为最小(8)其中:X为n 维状态向量, U为r维输入向量, A,B分别是nn, nr 维常数矩阵, Q为正定(或半正定)实对称矩阵, R为正定厄米特或实对称矩阵。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问题表示这样一种物理概念:若系统受到外界扰动, 偏离零状态后(即到达某一初态X0), 应施加怎样的控制使系统回到零状态附近, 并满足二次型目标函数J 为最小。此时的称为最优控制,使式(8)取得最小值的最优控制律为: (9)式中P就是Riccati方程的解, K是反馈增益矩阵。 目前确定加权矩阵Q 和R 的普遍方法是仿真试凑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