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4.98KB ,
资源ID:151061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1061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实验一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实验一Word文件下载.docx

1、美国学者通过证明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从而提出货币供给量不再适合作为联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观点。而从其他国家的实证来看,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也不是稳定的。美国的Michheal.Bordo和Lars.Jonung研究了很多国家100多年来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都呈“V”型变化轨迹,金融发展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我国1990-2005年的货币供应量及其相应流通速度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国内经济结构的变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国家的特点,货币供应量在这一时期将变得更加不确定。考虑到金融创

2、新因素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后,其对于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而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效力也会为之减弱。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变化率的计算及分析,使学生理解中国为什么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利率体系,货币政策应更多的依靠利率手段调控我国经济。2.实验要求掌握从国家统计局(三)实验内容1.从国家统计局2.把网络上获得的原始数据整理为我们所需要数据;3.掌握Excel应用软件加减乘除的基本操作;4.利用Excel应用软件绘制柱状图、折线图及其散点图;5.利用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变化率的变动趋势理解中国为什么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利率体系;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3、(四)实验条件学生端PC设备,要求:表1-1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变化率的计算及分析硬件环境要求显示器推荐17寸CPU推荐奔腾4或同级标准内存推荐512M硬盘推荐剩余空间200M以上显卡推荐可支持真彩色(24位)鼠标推荐使用带滚轮的鼠标键盘可正常使用,无特殊要求表1-2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变化率的计算及分析软件环境要求操作系统推荐OFFICE2003(EXCEL2003完全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显示分辨率推荐使用1024*768网络环境推荐使用ADSL以及其它宽带接入方式二、实验原理(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货币在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物时发挥流通手段的功能。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功能

4、,这不仅因为货币的出现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方便了商品流通,而且还使商品实现价值成为现实。货币的流通手段功能使货币可以持续留在流通领域内为商品交换服务。那么,流通中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根据马克思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金属货币在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1)商品数量(Q);(2)单位商品价格(P);(3)货币流通速度(V)三大因素。上述(1)、(2)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待出售商品价格总额,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若以M代表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则有: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是因为一定时期内如果商品价格与货币流通速度

5、都不变。那么,流通中商品数量愈多,商品价格总额则愈大,为完成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也就越多;反之,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就越少。同理,如果流通中商品数量不变,商品价格的涨落,也会影响商品价格总额。从而引起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增减变化。所以,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之间保持正比例关系,但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并不完全等同商品价格总额,而是经常小于商品价格总额。这是因为商品买卖有先有后,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同一枚货币往往可以作几次商品交换的媒介物,在买卖间转手。转手的次数越多、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也就越大,需要的货币量也就越少。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转手的次数,称作“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

6、的货币需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关系。货币流通媒介的功能对经济的主要贡献是降低交易的成本和减少交换的时间。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由原来的直接交换演变为间接交换。由于使用了货币,买卖双方的商品不必恰恰为对方所需要,买和卖也不必都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进行,这就大大节省了交换的时间、物力和人力,同时,货币又使买和卖成为独立的两种活动。在买卖相分离的情况下,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后,可以不立即购买,致使买卖脱节,如此待续发展,就会造成一系列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因而货币流通媒介的功能也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分析了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货币数量规律之后,马克思紧接着分析了纸币流通问题。他指出,纸币本身

7、没有价值,只有流通才能作为金的代表。由于流通所能吸收的金量是客观决定的,所以无论向流通中投入多少纸币,所能代表的也只是客观所能吸收的金量。马克思概括的纸币流通规律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这样,纸币投入越多,每一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量越少,即纸币贬值,物价就上涨。于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数量的增减则成为商品价格涨跌的决定因素,即把金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决定关系颠倒过来了。但必须强调的是,这决不是纸币流通规律对金币流通规律的否定。因为马克思在提出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同时,就曾指出,这个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说,流通手段量决定于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和

8、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金属货币流通,也适用于纸币流通和信用货币的流通。只是由于金币流通与纸币流通存在着极为不同的特点,故必然具有某些不完全相同的内容和形式。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被我国当作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货币需求理论并运用于经济建设实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货币对经济的渗透和调控作用也日益增大。金融界越来越认识到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在具体运用时也应改进和扩充,表现在:第一,公式的分子和分母均按与货币层次和货币流通速度相对应的内容加以调控。如测算全部货币需要量,分子(PQ)调整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分母(V)则调整为综合货币流通速

9、度。第二,在计算技术上,除对传统的经验数据进行修正和发展外,还采用基本公式法和回归分析法。基本公式法是考虑经济增长、物价和货币流通状况三大因素后测算货币增长率的一种方法。(二)现金交易方程式美国经济学家费雪于1911年出版了货币的购买力一书,创立了现金交易说,并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EquationofExchange):MV=PT其中,M代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等式右边PT为交易总值,等式左边MV为货币总值。显然,就事后观点而论,双方总是恒等。因此,MV=PT只是一个恒等式。为了使交易方程式MV=PT具有理论上的价值和意义,费

10、雪分析了决定方程式中M、V、P、T的各种因素以及方程式中各项因素的变化情况。费雪认为,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是由银行准备金情况、准备金比例、货币政策和借贷等条件决定的,因此,费雪作了三个假定:(1)V(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社会惯例(如支付制度)、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状况(如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所决定的。由于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期内变动也极慢,故V可视为不变的常数。(2)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变动极小,故也可视为常数。(3)一般物价水平P完全是被动的,完全由其他因素决定,是一个因变数,P对M、V、T没有影响。这样,由于V、T是常数,而M是自变数,因此可得出

11、结论:货币数量M的变动导致物价P的同比例变动。货币数量的变动是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是果。由于存在这种因果关系的推论,恒等式MV=PT便具有了理论上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将交易方程式改写成货币需求方程式,则为:M=这表明,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是一种交易媒介,因此人们需要货币的目的是为了便利商品或劳务的交易。由于该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功能,故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现金交易说”。(三)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交易方程式MVPY表示,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平均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长期来看,在其他条件不

12、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总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监测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十分重要。1980-2003年,我国经历了四次通货膨胀和一次通货紧缩,在此过程中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基本呈同方向变动,即经济扩张阶段,货币供应量增长也快速上升,当货币供应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通货膨胀上升,经济出现失衡,不得不压缩货币信贷进行被动性调整。80年代,我国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24.5%,GDP增长9.8%,CPI上涨7.5%;90年代,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24.9%,GDP增长9.7%,CPI上涨7.8%;2000-2004年,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15.9%,GDP增长8.9%,CPI上涨1.

13、1%,保持了一种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实践证明,过量的货币供应不会导致经济增长无限加快,只会导致物价上涨,而高通胀后惯常发生的萧条及通货紧缩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因此,适度的货币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既可以防止通货膨胀,又可以防止通货紧缩。但应用货币交易方程式时要慎重,要特别注意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决定收入和支出差额的制度性因素、“金融技术”状况、利率水平、经济不稳定程度或经济信心状况、通货膨胀预期和收入水平等。据研究,货币流通速度一般是先随着货币化的深入而下降,然后又随着金融创新和经济稳定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自改革开放以

14、来,我国经历了一个货币深化的过程,货币流通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也存在一定的波动,大致是经济增长较快时,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经济增长放缓时,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放缓或者下降。本实验原理在于按照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测算全部货币需要量,分子(PQ)调整为国民生产总值。相应的,根据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原理将货币供应量代替货币需求量,来计算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变化率。三、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变化率的计算实验步骤(一)获取相关原始实验数据,导入Excel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图1-1金融和保险年度数据的选择点击“检索”按钮后,会出现“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页面,打开左侧“第二十章金融业”,然后打开“208货币供应量(年底余额)”,如图1-2所示:图1-2货币供应量(年底余额)数据的选择打开“208货币供应量(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