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劳动过程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要素结合为前提。4、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的内涵: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具有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专指劳动者为 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主要包括: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即为获取报酬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而相对固定在一定劳动岗位上所从事的劳动。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也就是说,它是为了向用人单位(雇主)履行以法定形式确定的义务的劳动
2、。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即职工由用人单位组织起来并在其指挥或指派下,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共同从事的劳动。5、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又是社会关系,其特点是:“平等性兼隶属性,人身性兼财产性”,由此可见,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是以加强和巩固伙伴关系为原则,以双赢为目标,使劳动关系良性发展。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
3、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力量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是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退出”是劳动者辞职给用人方带来的成本。“罢工”是劳动者停止工作给用人方带来的损失。“岗位”主要是由于在岗员工不服从、不配合用人方的工作安排,而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6、 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它包括以下几种
4、:1 雇员:劳动关系中的雇员,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由雇主雇佣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法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分别在有的国家被劳动法列在雇员的范围之外。2 雇员团体 :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3 雇主,也称为“管理方”或资方,是指雇用他人为其工作,并须支付工资或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低层管理者只负责监督和分配,而无权命令或奖惩下属,因而他们属于雇员的范畴,而不属雇主方。4 雇主组织: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它们以行业或贸
5、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介入雇员与雇主的具体劳动关系事务之中。5 政府: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一是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二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是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是提供有效的服务7、 劳动关系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1 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比如建立、变更或解除劳动关系等。个别劳动关系有以下两个特点:1 人格上的从属性2 经济上的从属性:劳动者既不是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也不能用指挥性、计划性或创作性方法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加以影响,这就是经济从属性的最重要含义。2
6、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的一方是工会组织,另一方为雇主或雇主组织,是团体对团体的关系。双方主要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的形式来体现其构成和运行。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 独立自主性 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8、 劳动关系的特点:1 个别性与集体性2 平等性与隶属性3 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 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二、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1. 合作的根源合作的含义: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方面组成:1 “被迫”2 “获得满足”:“获得满足”主要
7、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2. 冲突的根源冲突的含义: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 不可能总是保持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这时表现出来的方式就是冲突。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1 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大多数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都在为他人工作,这是目前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征
8、。客观的利益差异 雇佣关系的性质2 背景根源:广泛的社会不平等 劳动力市场状况 工作场所的不公平 工作本身的属性3. 冲突的表现形式冲突按其表现方式,可以分为明显的冲突和潜在的冲突最 明显的冲突有:罢工 潜在的冲突有:各种“不服从”行为,例如“工作松懈”或“低效率地工作”、怠工,以及主观原因造成的缺勤等。“退出”行为或称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4. 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文化因素的解释:冲突是否出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对现实中自身所处地位的感受以及工人对自身可以接受的行为的理解。3 非文化因素的解释:“客观”的工作环境 管理政策和实践 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5. 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
9、系1 人力资源策略的局限性2 理解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三、 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归纳为五个方面: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1、 经济环境 所谓经济环境,一般包括宏观经济状况,如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也包括更多的微观经济状况,如在某一特定产品市场上雇主所要面对的竞争程度。 经济环境能够改变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的对比。一方面,经济环境可能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双方的劳动力市场力量的消长。另一方面,经济环境也可能来自厂商所要面对的要素市场,那么,要素市场的变化通过影响雇主的生产函数和员工的消费函数来改变双方的成本收益,从而带来各种关系的力
10、量的变化。2、 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的内容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所必需的资本密度(人均资本投资量)的程度、产品和工序是否容易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工作是否复杂和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技术环境影响雇员岗位力量 的强弱,也会改变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技术种类工人的供求状况。3、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指政府的各种政策方针,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关于就业的政策、教育和培训的政策以及其他政策。 就业政策对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它往往通过对供求状况的调整来改变双方劳动力市场的力量,以经济激励和惩罚措施来改变双方在就业组织内部的关系的力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会通过宏观经济环境来影
11、响各营利组织的劳动关系 教育和培训政策主要作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供求,改变劳动者的知识技术结构,从而改变不同种类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和企业的资本/劳动比重。4、 法律和制度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是指规范雇佣关系双方行为的法律和其他力量的机制,这些机制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5、 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由各国、各地区甚至各工种的主流传统习惯、价值观、信仰等组成。第二章 劳动关系理论一、 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1、 五大理论学派: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这些学派观点的相似处:都承认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差异。区别在于:1 对雇员和管理
12、方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相同2 在市场经济中,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3 对双方的力量分布和冲突的作用持不同看法,尤其是对冲突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雇员内在力量相对于管理方是否存在明显劣势这两个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4 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的改进等方面各执一词2、 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1 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2 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3 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4 由于劳动力市场机制可以保证劳资双方利益的实现,
13、所以劳资双方的冲突就显得微不足道,研究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就没有意义,工会开展集体谈判只会对经济和社会起到负面作用5 改进雇员与管理方之间关系的方法:要将市场“规律”引入工资和福利的决定过程,采用额外支付计划,使雇员的收入和绩效联系得更紧密。应该赋予管理方更大的管理弹性,减少限制管理权力的法律和法规,尤其是减少劳动法对管理方的限制。6 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3、 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1 由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2 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3 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管理和服从的关系是雇员产生不满的根源。如果企业能够采用高绩效模式下的“进步的”或“高认同感的“管理策略,冲突就可以避免,并且会使双方保持和谐的关系。4 对工会的态度矛盾,取决于双方合作的愿望主张采用新的、更加弹性化的工作组织形式,更强调员工与管理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尤其赞赏高绩效模式中的“高度认同“的内涵,包括工作设计改革、雇员参与改革,以及积极的雇佣政策。6 以日本模式最为典型,日本劳动关系的突出特点:“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工会“比较接近的还有英国模式4、 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1 由传统上采用制度主义方法的经济学家和劳动关系学者组成2 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