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5 ,大小:134.69KB ,
资源ID:150947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0947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编中国哲学史》笔记冯达文郭齐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编中国哲学史》笔记冯达文郭齐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 、先天自然的禀赋二、指凶吉祸福,寿夭贵贱等命运“命”、“天命”、不同于 “时命”:“时命” 是盲目的,“天命”却是有目的指向性的; “时命”构成人的一种外在限制, “天命”却成为人的价值信念的终极根源。在孔子看来,生活在时命不济的年代, 是不可以不承认的, 不接受外在条件的限制的,这是一种理智的态度, 就是君子的态度,孔子称“不知命,不足以为君子也” ,就是这个意思。自己的主张( “道”)与“命” 的关系?1、 命对确当的主张没有同情感、 认同感。 显见, 它只是一种盲目的客观必然性, 即“时命”,由时势、时运决定的“命”2、 然而,孔子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是暂时的,偶然的。他坚信天道是公正

2、的,具有终极支配意义的。而且,暂时的、偶然的变化,刚好使人从中得到磨炼,因而,它还是成就人的,而非坑害人的。3、 “天道”即被赋予了道德的价值的品格;作为公正的“天道” ,其终极的支配地位不可逆转,这也是“命” 、“天命”。二、“仁”的凸显与“仁学”体系从“爱人”角度看,孔子的“仁”有如下 特征:其一是 “仁” 的情感性, 爱作为一种价值信念, 在孔子这被赋予了人之所以为人的 “类本质”的意义;其二是“仁”的普遍性,从爱父母兄弟到爱天下大众, “爱”的对象从近到远推升,仁获得普遍意义;其三是 “仁”的群族本位性,个人生存的意义只有依托于特定的族群关系才可以实现。 孔子的“仁学”给出的传统,不是

3、个体本位的,而是群体本位的;其四是 “仁” 的践行, 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中, 关于如何成仁的道德修养方法, 比之于 “仁学”何以成立的理论建构,更具重要意义。第二节 “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孔子在这里明确肯定了道德行为, 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 这是孔子为其道德修养方法论和作为这种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确定的基本原则。一、“仁”最为道德的基本意识孔子说:“仁者安人,智者利人” 。就是说,仁者要把“仁”最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智者要把“仁”最为自己成就事业之方,他们都具有或者应该具有的道德意识:1、 道德义务意识。 “仁“的精神是“爱人”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 “爱人”就是一道绝对命令,是人人都应该承担的道

4、德义务。2、 道德责任意识。 “仁”的体现是“忠恕” ,“成全他人”与“宽恕他人” ,在个体生存与发展中,有一种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3、 道德自律意识。 “仁”的实施方法是“克己” ,其中克制物欲是“克己”的基本内容。为“仁道”而牺牲则是“克己”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二、“仁”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孔子的“仁”是一种道德的精神境界,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把孔子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区分为 以下三类 :1、 处理亲属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 孔子十分重视孝悌的作用,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双方都有义务和责任。2、 处理一般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除“忠恕待人”外, 孔子还提出了“

5、恭、 宽、信、敏、慧”等道德条目。 “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夫子温、良、恭、俭、让”地待人处事,都是随处指点“为仁”中阐发出来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3、 最高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从“仁”衍生出来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处理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当中存在一个如何把握的度的问题。孔子提出“中庸” ,作为最高道德要求。“中庸”指的是不偏不倚的日常行为之理,其基本内容就是待人处事, 既不过分, 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符合“中庸”精神的行为,孔子称为“中行” 。中行者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勇于进取又考虑全局,为人耿直又善于与人合作,这就达到了“中庸之道”的要求。“中庸”的实质是寻求人际关系的高度和

6、谐。“和”是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 孔子主张的和不是后世所误解的没有矛盾不讲斗争的一团和气,而是在承认对立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从而使相关的双方的共生、共存、共发展。人际和谐,天人和谐,万物和谐,这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三、“仁”与道德修养的 基本方法“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 庸也道德修养要从自己做起, 这里体现的正是道德修养的主体性原则; 要从身边做起, 则体现了道德修养的践行特征。1、 “求之于己” 。孔子十分强调人作为主体的内训自觉和主观努力。2、 “笃信好学” 。孔子十分强调学习。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3、 “躬行实践” 。道德修养的关键是身体力行。孔

7、子“为仁”的道德哲学,其最终目的是“成圣” ,“成圣”构成他的最高道德理想,而由之推动的统治者以“圣人之道”治国,则构成他的最高社会理想。第三节 “为政以德”的 治国之道在孔子看来,治国者的道德行为对老百姓具有巨大的影响;治国者推行“德治” ,老百姓就会受到德风的熏习,会像“众星绕北辰”一样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在这里, “德”既是管理的手段,又是领导的方式,贯穿管理的全过程。一、“道之以德”的治国方针1、 “道之以德”指的是以内在化的道德教化为基本导向。2、 “齐之以礼”则是指以礼仪规范为外在的调节手段。至于“道之以政”和“齐之以刑”二者,孔子虽然认为它们不能完全控制人心,但是没有完全否定

8、它们的作用。二、“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孔子希望治国者通过 “为政以德” 而取得 “众星共之” 的效果, 这是在提倡一种 “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无为而治”其实就是现代管理中的“最小最大原则” ,即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一是修己,二是“用人” 。这是一种以道德为导向的“无为而治” 。三、“修己以安百姓”的治国目的孔子在为政以德的治国方针贯彻在治国的过程中,其最终目的是“修己安人” 。三个步骤:1、 “修己以敬” 。指治国者的自我管理。2、 “修己以安人” 。指的是对各级官吏的官吏。3、 “修己以安百姓” 。指的是对老百姓的官吏。庶之富之教之,让人民过上富足而文明的生活,这就是孔

9、子的社会理想。第四节 孔子的思想史价值孔颜乐处、内圣外王第二章 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第一节 以“道”为终极本源的宇宙论一、以“道”最为概念的变迁什么是“ 道”?“道”的本意指道路,后来被引申为规律或规范。与天相应的的就叫做“天道” ,与人相关的就叫做“人道” 。“天道”意指日月星辰等天相运行的规律; “人道”指人类社会中一些行为规范。老子所做的杰出贡献就是首次把 “道”抽离出来, 最为一个哲学形上学范畴予以系统化论证。宇宙论的特点是确定宇宙万物同出一本源, 并由同一本源的生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现存状况与变化法则。二、以“道”为本源的 宇宙论1、 在老子看来, “道”首先就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天地

10、万物均由“道”所生。而道是独立的,无对待的。2、 “微”是无形, “希”是无声, “夷”是无迹。旨在强调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完全超乎感觉的范围。3、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说“道”是绝对的空无, “道”有自己的实存性,从感觉经验的角度看,“道”的这种是有若无,实而无形的特点确实显得很玄妙,甚至很乖谬。本源当然不是某种具体的物,所以“道”必须是无限的,而无限的东西必定是无形无象的,更不可名言指称;但本源绝对不能是绝对的无, “道”是要创生万物,就必须是实有的。更何况,“道”本来就不是由经验来发现,也不能由经验来发现,它实际上是老子超越经验,从有形的世界突围而进入无形的领域才悟到的。这里的无实

11、际上是无名的缩略语,无名是对道体的另一种表述。“建之以常无有,而主之以太一” 。“道”、“太一”不仅为有形有质之前的一种存在状态,这是一种有气之前的存在状态,由之,它免不了被视为神秘的。第二节 “反者道之动 ”与经验世界的辩证展示在老子那里, “道”不仅是创生万物的本源,而且还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动力。一、“反者道之动”揭示的生化规则从“道”到万物的生化就意味着道的运动。 “道”的运动不是单向的,直线式的运动。 “道”创生天地万物。这是一个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过程。“反”有两个含义:一是相反,二是反复。“道”之动是向自己的反面转化,依后者, “道”之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对万物而言,向本源的重新

12、回归,实际上是一种复命的过程,也是万物的最终归宿。二、经验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展示“反者道之动”在老子思想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念,它不是决定了老子整个思想的基调,而且成为他观察纷纭的现象世界和处理人生问题、政治问题的法宝。1、 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变化的前提就是事物之间有区别、有对立。 “道”自身即包含自我分化的潜能。因此,在经验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2、 事物的对立面相互转化。本源之“道”能从无形质落实到有形质,在从有形质恢复到无形质。充分说明对立面相互转化是一个普遍规律。3、 事物向对立面的转化有一个渐进的进程。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比作为易;天下大事,必作

13、于细” (第六十三章)老子无论是对道体还是对各种具体的事物均抱有一种深邃的辩证观念。 他不但认识到事物之间充满各种相对性,而且还发现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第三节 由宇宙论开出的人生观和政治论从理论的层次看, 老子的思想系统是由宇宙论向下落实到人生论, 再由人生论延伸到政治论;但从立论的宗旨看,其宇宙论却是为了解决政治和人生问题而建立的。一、“ 道法自然 ”的人生哲学和政治诉求老子借宇宙论所要解决的, 其根本就不是一个事实问题或自然哲学的问题, 而是一个与价值的源泉与标准有关的问题。他对本源之“道”及其特征的种种描述,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为处于大变动时期的社会和人生寻找一条应当遵循的普遍准则。

14、 老子哲学的这一特点使得宇宙论与人生哲学很难区分。本源之“道”的所有特征都是人的价值准则的一种投射。甚至,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区分也成多余。凡是与人的活动相关的,标准只有一个,即 “归根”、“复命”、与“道”合一。治身与治国并无二异。把“道”落实到人身上,成就的就是常德,孔德或玄德的人格;把“道”落实到社会中去,成就的就是没有矛盾与纷争的至德之世。修身之过的原则:第一, “自然无为” 。“自然” 是从肯定层面讲, 意思是自然而然, 依其本性来发展。 “无为”从否定层面讲,意思是不妄为,不包含任何人为的成分。第二, “柔弱不争” 。“不争” 实际上是 “柔弱” 的一种表现。“柔弱” 是道创生作用的特点。其具体表现为谦下、守雌、不争。第三, “致虚守静” 。“虚静”也是道的特征, “静”是“虚”的表现。 “致虚极,守静笃” ,即让内心清净,虚寂到极点,只有这样,心灵才能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达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