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土壤层)-这是负熵增长的表现。 4,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3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 地球1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 宇宙间各种物质客体通称天体,表现为多种存在形式:一部分物质以电磁波、星际物质等形式弥散在空间;另一部分则积聚、堆积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
2、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3日地距离:1.496108 km,一个天文单位。4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球形形状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并由此形成地球上的温度带。这是地域分异规律得以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脚点。5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 版本一: 地球的大小适中。如果太大,超过太阳质量的0.07,则产生热核反应,演变为恒星;如果质量太小,则无法吸引大气,不会产生大气圈,地球就会像月球一样,不会孕育出生命,而且将会被小行星、流星和彗星撞击得千疮百孔。 版本二:地球的巨大质量,可以吸引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有了大气圈,才能
3、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6地球自转的方向、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恒星日、太阳日)、地理意义7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回归年)、地理意义及黄赤交角 地轴与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成6633夹角,因此赤道面与黄道面成2327夹角,这一夹角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8纬线、赤道特点及南北半球分界线、经线特点及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9地球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及其分界面10海陆分布特征11海陆起伏曲线概念 海陆起伏曲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地球上各种高度和深度的对比关系,可以根据陆地等高线和海洋等深线图,计算各高度陆地和各深度海洋所占的面积或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绘出曲线。这就是海陆起伏曲线。P39
4、12岛屿分类一,大陆岛(如台湾岛,海南岛)二,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第二章 地壳组成地壳的八大元素2岩石的概念:在地质作用下,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聚集形成的矿物集合体。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是在地球内部(软流层)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产出的高温粘稠的熔融体物质。 岩浆作用 定义:岩浆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沉积岩形成的过程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5层理:岩石的颜色、成分和结构表现出的成层构造,是沉积岩的最重要的特征。6变质作用的类型A.动力变质作用 B.接触热变质作用 C.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D.区域变质作用 E.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5、)7地质构造和构造运动:在地球内能的驱动下,组成地壳的岩层受到各种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产生弯曲、断裂等各种形态。这些形态就称为地质构造,而引起和产生地质构造的运动和作用,就称为构造运动。8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特征及作图海侵层序当地壳下降时,陆地面积缩小,而海洋面积扩大,也就是海水逐渐侵入大陆。这时所形成的地层,从垂直剖面来看,自下而上沉积物的颗粒由粗变细;同时,新岩层分布面积大于老岩层,形成所谓“超覆”现象。通常把具有这种特征的地层称为“海侵层序。地层接触关系的主要类型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特征 整合接触:岩层产状平行,时代连续,无沉积间断,表明地壳持续沉降; 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岩层产状
6、平行但时代不连续,表明地壳沉降过程中一度发生上升; 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岩层产状不平行,时代也不连续,表明地壳沉降过程中曾发生褶皱与隆升,沉积一度中断后再次下沉接受沉积; 侵入接触:岩浆侵入体侵入到先成岩石中,表明围岩形成在先,岩浆活动在后; 侵入体沉积接触:后期沉积岩覆盖于前期侵入体之上,表明岩浆活动在先,沉积作用在后。地质构造的四个类型(水平、倾斜、褶皱、断裂)11断层分类 上上逆 上下正作图表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地堑地垒(正断层)13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4火山:岩浆喷出地表是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称为火山喷发。15地震:是
7、指地球内部能量迅速释放而引起的地壳的快速猛烈颤动,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16地震按成因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17世界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大洋中脊带 东非裂谷带18地质年代可以划分为五个代,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19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质年代、构造运动、海陆分布、生物进化特征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散逸层太阳常数!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S0)即1367W/平方米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中的一部分。大气辐射
8、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大气辐射是其中方向向下的一部分,由于这部分大气辐射的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以地面辐射为主要的直接热源,只要有地面辐射,就有大气辐射,因此,时刻都有大气辐射,当然时刻都有大气逆辐射。加强大气逆辐射的主力是云层,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就越强。因此,即使在白天,只要云层厚、云量大,大气逆辐射就强。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而我们在白天对大气逆辐射印象不深的原因在于,白天有太阳辐射,气温较高,云层加强对地面的大气逆辐射的同时,还在反射太阳辐射,气温不太高。因此感受不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但不能因此说大气逆辐射不强。夜晚由于没有太
9、阳辐射,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就显得很强了。已赞同逆温概念及其成因 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饱和水气压、相对湿度冰晶效应概念降水的类型、地形雨作图(图 P112)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赤道多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中纬多雨带 (4)高纬少雨带湿润系数 P11610作用与空气的四个力气压梯度力G(原动力);地转偏向力A(改变方向);惯性离心力C(改变方向);摩擦力(减速、改变方向)地转风、梯度风(成因、方向)作图纬向三圈和经向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季风的概念(P129) 大陆和海洋的广大地区,一年为周期,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别 (成因不同,天气特点不同)作图表示海陆风
10、和山谷风的形成 白天海风 晚上陆风根据形成锋的气团源地分类: 冰洋锋、极锋、赤道锋锋的类型及天气特征18西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各气候带分布、特征、成因 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0海洋气候和大陆气候的区别【补充】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何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l Nino”的音译,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已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即赤道太平洋5 N5 S,150 W90 W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正常温度0.5以上的现象。拉尼娜
11、为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用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即上述海区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低于正常温度0.5以上的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成因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信风,大洋东侧表层暖的海水被输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不断上升,热量也不断积蓄,而东太平洋由于表层海水流走,深层海水上涌补偿,再加上西太平洋为暖流,而东太平洋为寒流,因此西部海平面通常比东部偏高40厘米,年平均海温比东部高。 但是,当某种原因引起信风减弱时,西太平洋暖的海水迅速向东延伸,海温在太平洋西侧下降,东侧上升,形成厄尔尼诺。 相反,当信风持续加强时
12、,赤道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被刮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就容易形成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引起洪涝灾害;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降水等也具有相关性;抑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大西洋飓风增加。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相反,但影响程度及威力较小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年
13、,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秋冬季我国降水为北多南少。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第四章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极其深刻的影响全球气候 2地貌重大变化的外营力 渗透于四大圈层中,将它们耦合为一个整体 3物质传送带作用 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
14、影响 是塑造地貌形态的重要动力 维持生态平衡的影响因子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潮汐和潮流的概念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称为潮汐,包括海面的周期性升降和周期性水平流动,前者称为潮汐,后者称为潮流。潮汐的类型半日潮(semidiurnal tide)全日潮(diurnal tide)混合潮(impure tide)4波浪波浪的概念(wave ):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水质点以其平衡位置为圆心在垂直方向上做近似封闭的圆周运动并引起水面周期性起伏的现象,称为波浪。(P186)波浪要素波峰(wave crest) 波谷(trough) 波长(wavelength) 波高(wave hi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