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38.68KB ,
资源ID:150690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0690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ASTM E 146101闪光法测定热扩散系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ASTM E 146101闪光法测定热扩散系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7.1 测试复合材料-当一种材料是多相且各项异性时,用这种方法测试得到的热扩散系数数据有可能其实是错的。然而,这样的数据尽管缺少绝对的精度,但是在比较具有类似结构的材料方面可能还是有用的。对相关的衍生的性能如热导性需要非常注意,因为复合材料的热流模式和单轴材料是不同的。1.7.2 测试液体-本方法有个特别有用的用途即用于确定熔融金属的热扩散系数。这种技术需要适用特别构造的样品罩。1.7.3 测试层状材料-这种方法也可以扩展其用途,用于测试某种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层状结构,其中一层结构认为是未知的。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能确定界面的接触电导率。1.8 要求所有表示的值都以国际单位为单位。1.9该标

2、准不处理带来的安全问题,若有需要,请联系它的使用方。该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建立安全健康的操作,同时在使用前优先考虑该标准应用的局限性。2、参考文献2.1 ASTM标准C714 热脉冲方法测定炭素制品和石墨的热扩散系数E230标准热电偶的温度-电动势(EMF)表3、术语3.1 本标准中特定的术语定义3.1.1 固体材料的热导率-稳定热流通过均质材料的无限平板的垂直于表面方向的单位厚度,引起单位温差的热流速率。由于其随温度的变化是变化的,该性质定义时需说明是某一特定的平均温度下的值。3.12 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其由热导率除以密度和单位质量热容的乘积得到。3.2 本标准中的符号的描述及单位3.2.1

3、 D-直径,m3.2.2 k-扩散方程中的常数3.2.3 L-试样厚度,m3.2.4 t-响应时间,s3.2.5 t*-无量纲时间(t*=4st/DT2)3.2.6 T-温度,K3.2.7 -热扩散系数,m2/s3.2.8 -热导率,W/mK3.2.9 -达到最高强度所需要的脉冲持续时间3.2.10 t5-T(5t1/2)/T(t1/2)3.2.11t10-T(10t1/2)/T(t1/2)3.3 本标准中特定的下脚标的说明3.3.1 o-环境3.3.2 s-试样3.3.3 T-热电偶3.3.4 x-上升百分比3.3.5 C-科文3.3.6 R-比率3.3.7 m-最大值3.3.8 t-时间4

4、、测试方法概述4.1 用高强度的能量脉冲对小而薄的圆盘试样进行短时间的辐照。脉冲的能量被样品的前表面吸收并记录其所导致后表面温度上升(温度自记曲线)。热扩散系数的值通过试样的厚度和后表面温度上升达到某一比值的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出来(图1)。考虑到样品的热扩散系数是由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得到的,在需要的温度下需要重复测试。本方法在大量出版的书籍中(1,2)4和综述的文章中都有详细说明。在附录X5中可以找到该理论的总结概述。5、重要性和用途5.1 热扩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质,在像设计用在瞬间热流条件下,确定安全操作温度、过程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是必须的。5.2 闪光法用于测试大量固体材料的热扩散系数。

5、由于这种方法只需要简单形状、小尺寸的试样,测试快速,使用一种设备就可以轻易地处理在大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宽泛热扩散系数值的材料。5.3 在特定的严格条件下,采用用于定量的方法(见附录X4)可以确定各项同性透明固体材料的比热。5.4 热扩散系数的结果和比热(Cp)、密度()根据公式=Cp,在很多种情况下可以衍生得到热导率()。6、干扰6.1 一般而言,热扩散系数是由试样厚度和热量从前表面到后表面扩散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得到的。在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来源于试样本身,测试的温度,探测器的性能和系统数据的精确度,数据分析,特别是短时间脉冲效果,试样热量的不均匀度及辐射损失的热量。这些来源的不确定性可以认为是系

6、统性的,在每次测试过程中都应该仔细考虑。通过大量重复测试并比较它们的结果可以很好地估计出自然(如噪音)随机性误差。测试得到的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是不确定性的随机组成部分的很好的表现。严格评估这些因子的指南见(31)。7、设备设备的主要部件闪光源、样品架、环境保护罩(选配)、温度响应探测器和记录装置见图2。7.1闪光源有可能是一激光脉冲、闪光灯或者是其他能形成短时间高能量脉冲的装置。高能量的闪光的持续时间应该小于后表面色温度达到其最大值一般所需要的时间的2%(见图1)7.1.1 打在试样表面的脉冲应该在强度方面具有空间均匀性。大多数的激光脉冲是一热的圆点,光束中心区域的强度实际上要比边缘高。因此直

7、接从激光脉冲源打出的光束的直径应该比测试的样品的直径要大。在激光和样品之间使用光纤基本上可以改进光束的的均匀性(达到95%)。因为这种方法没有边缘效应,直接打到试样上的能量部分要比自然激光束多。7.1.2 使用最多的激光源是:红宝石(红色可见光),钕:玻璃和钕:YAG(近红外);然而,其他类型的激光源也可以用。在一些例子中恰当地设计氙灯闪光源可以提供除最短时间增加外各方面都可比拟的性能。如果能够正确地聚集,在很多应用中使用氙灯闪光源要比用激光源成本低,维护费用也低。7.2 为了在室温以下和室温以上测试,需要用到一环境控制室。如果要求在保护性气体下操作,控制室必须是气体密封性或真空的。外壳应该装

8、一窗户,从而可以清楚地看到闪光源。如果使用了后表面温度上升光学探测器,就需要第二扇窗户。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光学探测器应该使用适当的滤波器避免直接暴露在能量光束中。7.3 加热炉或低温恒温器应该可以轻松地和样品架耦合(用热的方法),并且能够维持样品温度经过五个最大上升时间的一半保持在最大温度误差4%以内。加热炉可以是水平的或是垂直的。样品架应该也可以轻松的和试样热耦合。样品架可以做成支撑一个样品或者同时几个样品,后者实际上在数据和测试速度方面进行了改进。7.4 探测器可以是热电偶(见附录X2)、红外探测器、光学高温计或者是其他能够提供线性电气输出正比于一个小的上升温度的方法。其应该能够探测到试样初

9、始温度以上0.05K的改变。探测器和其配套的扩大器的响应时间应该要比2%的半时间值小。当使用内部热电偶时,要应用相同的响应要求。如果用电子过滤器,应该要确认其不会扭曲温度自记曲线图。使用光学温度传感器时需要注意几点,探测器应该集中在试样的后表面中心,为了避免被破坏和饱和还应该远离能量束。当样品置于加热炉中时,能量束可能会先反射或照射到边缘然后再进入到探测器中。为了避免这样,需要采取合适的庇护措施。为了阻止激光,不透明的介电尖峰过滤器在选择波长方面是很有用的。在探测器的波长范围内,观测窗和聚焦透镜不会吸收大量的辐射。对于红外检测器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并意味着需要提供能够保证在高温测试过程中所

10、有的窗口表面都是受控的且没有能够引起能量吸收的沉淀。这样的内建结构会减弱信号强度从而导致能量源不能对样品进行均匀加热。7.5 信号调整器包括偏离室温读数的电子回路,尖峰过滤器,扩大器和模拟变数字变换器。7.6数据记录7.6.1 对于合格的系统中最快的温度自记曲线,数据采集系统必须有足够的速度能够保证在温度自计曲线上确定上升到最高温度一半的时间的分辨率最少为1%。7.6.2 记录的信号必须包含能够准确定义能量脉冲的起始时间的信息。7.6.2.1 如果不能用其他方法得到,可以使用由触发脉冲(闪光灯的激光源)引起的尖峰。然而,这被认为是临界点,因为其以电容放电的开始为调零点。7.6.2.2 如果能量

11、脉冲的重心被用来作零点的话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结果,其可以仅由实际记录下来脉冲形状和每个脉冲的起点确定。无论可控或是非可控,同样需要考虑每个脉冲的变化的能量。7.6.4 万一记录装置不能准确进行操作的话(例如数字系统),时间的准确性必须进行周期性检测,以保证对最快的预期信号测试的最大升温时间在2%以内。7.7 实际上系统中包含一校准装置像He-Ne激光源和激光二级管,来帮助确认样品的位置是合适的。该校准光束必须与能量脉冲一直是共线的,误差为1%。7.8 为了确保没有任何能量束通过样品发射出来的,在贴近样品的地方提供个小孔。孔径应该要求约为样品直径的95%。孔太小,会引起样品加热不均匀并在样品中形成

12、双轴热流。孔太大,将不能起想要达到的作用。针形样品的悬浮液体系特备需要准确校准和有效的孔径大小。7.9 样品的温度是用公认的方法来测量的,如带标准刻度的热电偶、光学高温计、铂金的电阻式温度检测器等,都是在温度范围内的。无论哪种情况,这样的装置必须与样品架紧密接触或者是夹在样品架上。样品与热电偶不需要接触。将热电偶嵌入到样品中是不可行的。7.10 温度控制器或程序控制器将样品升到需要的温度。虽然测试是需要在准确的温度下进行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精确设定温度的,只要测试程序覆盖了温度范围。当热扩散在所测试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来的是单一的时候,要达到准确的温度在时间方面是不经济的。在测试过程

13、中,当样品经历内部变形的是情况下,感兴趣的温度点需要密切观察。8、测试样品8.1 一般的样品是前表面小于能量束的薄圆盘。一般样品直径为6-18mm。最佳厚度取决于估计的热扩散系数的大小,并且应该选择使得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落在40-200ms范围内的。样品越薄,需要的越高的温度来使热量损失的校正减到最小;然而样品要足够厚来代表测试材料。一般样品厚度在1-6mm。因为热扩散系数正比于厚度的平方,所以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要用不同的厚度。一般来说一个样品厚度同时在低温和高温下进行测试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8.2 不恰当的样品厚度选择不仅仅会引起测试者不必要的麻烦,也会成为测试过程中误差的一个主要来源。作为

14、普遍的引导,可以先尝试用2-3mm厚的样品,之后再基于所得到的温度自记曲线上的信息改变厚度(过厚的样品会完全覆盖信号)。8.3 制备的样品需要表面平坦,平行度在0.5%以内。任何不均匀的表面(陨石坑、划痕、标记点)是不允许有的,因为会严重影响数据。9、校准和核实9.1 校准用来测样品厚度的千分尺,从而使得厚度测量能够精确达到0.2%以内。9.2 闪光法本身是一种绝对测量(基本)方法,因此其不需要校正。然而,在测试实际执行时必定会有随机和系统误差。因此,证实装置的性能,建立这些误差可能影响形成的数据的程度是很重要的。这可以通过测量一个或几个热扩散系数已知的材料来完成。大多数使用的材料不是真实认证的标准,在文献中得到的最好数据(见附录X3),在工业上他们被广泛接受。9.2.1 必须强调的是,使用参考材料建立未知材料的数据的有效性经常会有不能保证精确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