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51.69KB ,
资源ID:150686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0686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1、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指导发现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能体现上述教学指导思想。其主要过程是: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教学程序设计为: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具体教学程序设计为:本节可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第二课时是化学反应限度概念,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外部特征、影响反应限度的因素。燃料利用问题。教学评价。二、活动建议【实验2-5】【实验2-6】实验要点:1.实验使

2、用的双氧水浓度不能过大,防止产生气体过多和过快。2.由于是对比实验,所以注意反应物的用量要尽可能的相同,试管规格也要相同。3.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可以进行实验改进,如:使用气球或盛有红墨水的压力玻璃管等。1.反应原理探究 实验题目双氧水分解反应实验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 mL约5%的H2O2,然后滴加12滴1mol/L的FeCl3溶液待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产生的气体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寻找答案1.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该反应进行得快慢?2.还有哪些其他办法观察该化学反应速率?列出你对问题的想 法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根据所给出的仪器和

3、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和装置。 按下列装置和实验步骤进行对比实验。 记录现象。 处理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操作方法:在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约5%的H2O2,然后在每一支试管中滴加2滴1 mol/L的FeCl3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在三个相同的带活塞的漏斗中分别加入23 mL约5%的H2O2,然后在一支试管中滴加2滴1 mol/L的FeCl3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同时向三支试管中放入漏斗中的全部溶液,观察红墨水上升情况。【实验2-7】活动过程设计向3

4、4 mL1 mol/L的CaCl2溶液中滴入1 mol/L的Na2SO4溶液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小组讨论交 流向上述反应后的清液中滴入适量1 mol/L的Na2CO3溶液会出现什么现象对于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设,说明理由假设:理由:实验证明你的假设现象:解 释三、问题交流【思考与交流】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有快有慢。有的反应瞬间完成,如爆炸;有的化学反应要经历几万年以上,如化石燃料的形成和溶洞的形成;有的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变化快,在低温的条件下变化慢,如食品的变质;还有的反应在干燥的环境中变化慢,在潮湿的环境下变化快,如钢铁的锈蚀。人们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采用粉碎反应物以增大其接触面积,或将固

5、体反应物溶于水中以提高其接触机会,或加入催化剂等措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将这些学生熟知的化学现象和事例引入课堂学习之中,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十分有利。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常会遇到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化学反应按照人们的期望去完成,如对提高对人类有用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面对一个具体化学反应所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还能对人们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提高能量的转化率,作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有更深刻的理解。四、习题参考1.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因为温度升

6、高,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例如,在夏季食品更易变质。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活化分子的数量增多,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会使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催化剂能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是由于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这样会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2.面粉属于表面积非常大的有机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所以,非常容易剧烈燃烧而发生爆炸。3.(1)提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促进KClO3的分解。(2)2KClO32KCl

7、+3O2教 学 资 源1.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实验证明,在破坏旧化学键时,需要能量来克服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在形成新化学键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吸引而放出能量。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就来源于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所发生的能量变化。化学键是分子中相邻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能量,这一能量就是键能。键能常用E表示,单位是kJ/mol。下面用乙烷裂解为乙烯和氢气为例,根据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改变和键能的变

8、化来分析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在乙烷分子中,原子间的结合力可归结为6个CH键和1个CC键:H H| |HCCH| |在乙烯分子中,原子间的结合力可归结为4个CH键和1个CC键:从键能数据估算反应热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突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中的各个化学键。(2)归纳出化学键改变的情况。6CH+CC4CH+CC+HH即:2CH+CCCC+HH(3)从键能的表中,查出有关的数据。E(CH)=414.4 kJ/molE(CC)=615.3 kJ/molE(CC)=347.4 kJ/molE(HH)=435.3 kJ/mol(4)根据下列公式粗略地估计反应热(H)。H=E(

9、反应物)-E(生成物)上式表明,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跟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H =2E(CH)+E(CC)-E(CC)+E(HH) =(2414.4+347.4)kJ/mol-(615.3+435.3)kJ/mol =125.6 kJ/mol这表明,上述反应是吸热的,吸收的热量为125.6 kJ/mol。其他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数值是多少,可以用以上方法进行估计。2.原电池课文里所讲的原电池,是为了便于说明原电池化学原理的一种最简单的装置。如果用它作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不断减弱,因此不适合于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由于在铜极上很快就聚集了许多氢气泡,把铜极跟稀硫

10、酸逐渐隔开,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的内阻,使电流不能畅通。这种作用称为极化作用。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设计了如图2-4的原电池装置。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锌片和锌盐溶液、铜片和铜盐溶液,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用一个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如充满KCl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连接起来,再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联接,并在导线中串联一个电流表,就可以观察到下面的现象:(1)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根据指针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2)铜片上有铜析出,锌片则被溶解。(3)取出盐桥,指针回到零点,说明盐桥起了沟通电路的作用。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锌比铜活泼,容易失去电子变成Zn2+进入溶液,电子通过导

11、线流向铜片,硫酸铜溶液中的Cu2+从铜片上获得电子变成铜原子沉积在铜片上。由于电子从锌片流到铜片,所以锌片上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Zn - 2e-=Zn2+Cu2+ + 2e-=Cu总反应式:Cu2+ + Zn=Cu+ + Zn2+一定时间后,溶液会因带电离子的积累(ZnSO4溶液中的Zn2+离子过多,CuSO4溶液中的SO42-离子过多)而阻碍电子的转移。但有盐桥存在,允许溶液中离子迁移,以中和过剩的电荷,起了沟通电路的作用,使传递电子的反应能继续进行。于是,锌和CuSO4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变成外电路上电子流动的电能。从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组成可以看出,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

12、成的。锌和锌盐溶液组成一个半电池,铜和铜盐溶液组成另一个半电池。组成半电池的导体叫电极,失去电子的电极为负极,得到电子的电极为正极。不参加电极反应的电极叫惰性电极,如铜电极。上述原电池的装置可用符号来表示:Zn|ZnSO4CuSO4|Cu 负极 盐桥正极每个半电池都由两类物质组成,一类是可作还原剂的物质,如锌和铜,称为还原型物质。另一类是可作氧化剂的物质, 如ZnSO4和CuSO4,称为氧化型物质。相对应的氧化型物质和还原型物质组成氧化还原电对,常用如下符号表示:Zn2+/Zn,Cu2+/Cu。不同氧化态的同一元素的离子或单质等也可构成氧化还原电对,如Fe3+/Fe2+、Cl2/Cl-、O4/OH-等。3.课外实践活动案例【实验探究1】中和热的近似测定1.用量筒(最好使用移液管)量取50 mL1mol/L的盐酸,加入100 mL的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tHCl),记录在下页表中。2.用另一支量筒量取50 mL1mol/L的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tNaOH),也记录在下页表中,并计算起始温度的平均值(t1)。3.把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一次倒入盛盐酸的烧杯里,跟盐酸混合,随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