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238.84KB ,
资源ID:1505918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50591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

1、第 版 第 次修订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现场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统一检测流程和管理,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促进检测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制定本作业指导书。2范围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现场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2.1 验收规范要求提供现场检测资料的;2.2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数量不足;2.3 对施工质量的抽样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2.4 对施工质量有怀疑或争议,需要通过检测进一步分析结构的可靠性能;2.5 发生工程事故,需要通过检测分析事故的原因及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3依据3.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

2、B/T50344-2004;3.3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B34/751-2007;3.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3.5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03:2007;3.6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3.7回弹法检测砌体中普通粘土砖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34/T234-2002;3.8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3.9回弹法检测砌体中普通粘土砖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34/T234-2002;3.10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标准JGJ110-2008;3.11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

3、2003。4职责4.1 综合管理室负责接受客户咨询、业务受理工作,并做好检测报告的发放登记工作;4.2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案的审核工作;4.3检验室负责现场和有关资料的调查,并制定完备的检测方案;4.4检测室负责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安排完成检测任务,记录检测原始数据,出具检测报告;4.5检测报告的编制由检测人员签字,检测人员必须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检测报告的审核由规定各检测项目的报告审核人员签字,审核人员必须对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负责;检测报告的签发由授权签字人批准,批准人对检测报告的合法性负责。JHSJJ-ZY-2010.001第2页 共6页第一版 第0次修订2010年01月01日5

4、工作流程5.1现场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程序,宜按图5.1的框图进行。图5.1 现场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程序框图5.2现场和有资料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5.2.1收集被检测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记录、施工验收和工程地质勘察等资料;5.2.2调查被检测建筑结构现状缺陷,环境条件,使用期间的加固与维修情况和用途与荷载等变更情况;5.2.3向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与检测相关的具体情况;5.2.4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检测目的和具体要求,并了解是否已进行过检测。5.3现场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应有完备的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征求委托方的意见,并应经过审定。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第3页 共

5、6页5.3.1工程概况,主要包括结构类型、建筑面积、总层数、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建造年代等;5.3.2检测目的或委托方的检测要求;5.3.3检测依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等;5.3.4检测项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的数量;5.3.5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5.3.6检测工作进度计划;5.3.7所需要的配合工作;5.3.8检测中的安全措施;5.3.9检测中的环保措施。5.4开始检测前,应核对委托单和检测对象的一致性。5.5应检查设备状态(检测时应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处于正常状态。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和环境条件并做好相

6、应的记录。5.6进入检测现场应做好安全防护。5.7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检测方案、作业指导书实施检测,填写检测原始记录。检测的原始记录,应记录在专用记录纸上,数据准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不得追记、涂改,如有笔误,应进行杠改。当采用自动记录时,应符合有关要求。原始记录必须由检测及记录人员签字。现场检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5.7.1原始记录名称;5.7.2委托单位、工程名称、工程部位;5.7.3委托单编号、委托日期、抽样日期、检测日期;5.7.4抽样依据、方法、地点、数量、检测批及其容量;5.7.5样品状态描述;5.7.6检测见证人;第4页 共6页5.7.7检测的依据和方法、抽样情况说明及其它;

7、5.7.8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和编号;5.7.9检测环境;5.7.10检测数据;5.7.11计算结果;5.7.12计算公式;5.7.13检测中异常情况的描述和记录;5.7.14检测、复核人员的签名。5.8现场取样的试件或试样应予以标识并妥善保存。5.9现场检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当条件发生变化并超出允许范围时,应立即停止工作,直至恢复到规定的条件后方可继续进行检测。5.10现场检测应根据相应的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抽样,抽样应有代表性、真实性、随机性。5.11当发现检测数据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补充检测。5.12现场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数据计算分析工作完成后,应及

8、时提出相应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5.12.1委托单位名称;5.12.2建筑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结构类型、规模、施工日期及现状等;5.12.3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名称;5.12.4检测原因、检测目的,以往情况概述;5.12.5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依据的标准;5.12.6抽样方案及数量;5.12.7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5.12.8检测项目的主要分类检测数据和汇总结果,检测结果、检测结论;5.12.9主检、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名。附录A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A.0.1引用标准: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9、范JGJ/T1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GB/T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A.0.2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其检验范围主要是钢筋位置可能显著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和耐久性的构件和部位,如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由于悬臂构件上部受力钢筋移位可能严重消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故更应重视对悬臂构件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A.0.3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A.0.4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少于50。A.0.5对

10、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A.0.6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A.0.7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A.0.8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A.0.9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结果评定应按混凝

11、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规定: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再抽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点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定为合格;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A.0.10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纵向受力的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A.0.10纵向受力钢

12、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C20C25C45C50一20153025二AB35三40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附录B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B.0.1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结构中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一个依据。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B.0.2引用标准:JGJ/T23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B.0.3检测采用ZC3-A型回弹仪,主要技术要求:1.测定回弹值的仪器,应采用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混凝土

13、回弹仪,回弹仪必须具有制造工厂的产品合格证及检定单位的检定合格证。2.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2,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在-4+40之间。3.回弹仪在工程检测前后,应在钢砧上作率定试验。4.回弹仪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送检定单位检定。a新回弹仪启用前;b. 超过检定有效期限(有效期为半年);c累计弹击次数超过6000次;d. 经常规保养后,钢砧率定值不合格;e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伤害。B.0.4回弹仪率定试验宜在室温205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混凝土实体上,回弹仪向下弹击时,取连续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值进行平均,弹击杆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约90。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均符合802的要求。B.0.5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时,应具有下列资料1.工程名称、部位及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2.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