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的法宝。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造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点是第一,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第二,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第三,提出了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
2、行了初步探索。第四,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第五,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着重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题的思想,并提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第六,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提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以及一整套经济建设方针。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创建革命军队、领导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并把它们上升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第一,在革命军队建设上
3、,毛泽东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而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第二,在军事战略上,毛泽东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提出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并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第三,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力量,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和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四、政策和策略的思想第一,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政策和策略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4、,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第二,毛泽东在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五、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第一,论述了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毛泽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精辟论述了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第二,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主要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5、、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大作用,他们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向社会学习,并在工作实践中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等等。第三,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立场六、党的建设的学说第一,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难题。在这一学说中,毛泽东郑重强调了从思想上建设党,注重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概括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中国共产
6、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第二,新中国成立前后,鉴于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毛泽东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二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关于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
7、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先导性。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这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第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二十八年,主要是在战争中进行的。因此,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
8、军事战略,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系统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这一领域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系统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政策和策略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非常广泛,主要围绕着两大方面展开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统一战线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9、。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思想对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知识分子应当与工农相结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第六,党的建设理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中党的建设是重要内容。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在这方面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从思想上建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
10、育的整风形式;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压迫,又人数最多,和无产阶级有
11、天然联系;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应采取恰当的政策策略,对其又团结又斗争,它既不能充当革命的主力军,更不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革命,根本的标志是看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发展前途只能是社会
12、主义。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这一理论是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明了中国必须而且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不同的道路,标志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1930年5月,毛泽东又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从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从1936年12月到1939年12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标志着农村包围
13、城市道路理论发展成为完备的理论形态,成为全党的共识。在上述著作中,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共产党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二,根据中国在较长时期内敌强我弱的特点,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第三,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并阐明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由于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在长期的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第五,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还要同其他各种必要的斗争形式相配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第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第三,这条革命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