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宗法破坏,等级不再C分封破坏,王室内讧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22021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B文献史料真伪难辨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B
2、排除世家子弟入仕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41080年,宋朝政府正式修订颁布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它的颁布A说明当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B反映了国家开始管理海外贸易C保证了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D促进了广州海内外贸易繁荣5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材料表明当时A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B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C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D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6有学者
3、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量统计,“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A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B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C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D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7华北农民素有“不争讼”的习俗,村民的纠纷一般由村中长者、族长或乡绅负责解决,而这种解决常常造成不公的结果。1940年,晋察冀边区有关土地债务、婚姻、财产纠纷的诉讼,由占案件总数的6.5%上升到40%。这一变化反映出A日本进一步侵华激化社会矛盾B民事纠纷随经济发展而有所增加C乡约习俗的社会调节功能失效D根据地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8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1940年12月
4、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A国民党军队整体上积极抗战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C国民党军队只在正面战场抗战D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9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10卢
5、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A天赋人权的思想B直接民主的思想C代议制民主思想D社会契约的思想11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A为了推翻斯图
6、亚特王朝的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C为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D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12202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A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B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D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统一全国后,在南北之间建设一条运输通道成为迫切任务。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
7、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起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条约规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15%。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等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大大缩
8、短了从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欧、北欧的距离,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摘编自赵军秀评英法改造苏伊士运河的矛盾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4 材料 1901年张之洞所奏的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关于刑法改革的九条意见中,提出了“重众证”、“改罚锾”、“教工艺”、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张之洞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他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一,并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倒”: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
9、才。后来,张之洞还主张聘请各国律师,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刑律等,为中国编撰简明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说制定此四律是“兴利之先资”,“防害之要”。摘编自唐浩明张之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法律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之洞法律改革的作用。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从许多方面看来,英美的密切和有效的合作是这次战争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最为显著的成就。这在1936年美国国会制订一项使这个国家不参加任何未来的欧洲战争的中立法时,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但到了1941年,这成了一个日益真实的情况,而到了1942年,则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了。英美两国间文化和
10、制度的基本相同为英美战时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有力地推动这两国结合在一起,而且通过建立起真正共同的利害关系,还提供了一个文化方面的近似能够产生效果的背景。1917年以及1941年,英国和它的盟国可能无法阻止一个胜利的德国主宰欧洲(也许从主宰欧洲走向主宰全世界)的这一前景,导致美国加入英国一边共同作战。冠冕堂皇的原则无疑起了一些作用,使美国人两次都相信介入欧洲战争是必要的,但是担心出现一个新兴的、残忍的统治世界的德国主子,肯定是一个更为有力的动机,特别是在1941年。紧接着珍珠港事件后的几星期内,孤立主义的发言人都渴望忘却和原谅过去的事情,从1940年初夏以来,当英国一连几个月
11、显得真有被打败的可能时,美国政府已经逐渐同英国结成一种日益亲密的伙伴关系了。在军事方面,1941年1月29日至3月27日,在华盛顿召开了正式的参谋会议。从这次会议上,出现了一个一般简称ABC1的联合战略计划,“如果美国被迫作战”,这个计划就将付诸实施。威廉哈代麦克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根据材料,概括英美走向联合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走向联合的影响。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
12、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
13、方面的意义。三、论述题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01年,英国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爵士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写道,石油燃料绝对会彻底改变海洋战略。这是“唤醒英国”的机会!他坚信,海战的未来以及对海洋的控制将从煤炭向石油转移。同年,在海军部的帮助下,英国商人诺克斯达西从波斯国王那里获得了为期60年的在波斯帝国全境勘探、获得、开采、开发、运输和销售天然气、石油、沥青和石蜡等产品的特属专有权利。它在全球层面的意义,可以与哥伦布在1492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相媲美。摘编自丝绸之路部全新的世界史解读材料,从“能源与国家的发展”或“能源与国际关系的变化”等角度,提炼一个与“能源”有关的观点,并结合世
14、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派代表参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葵丘会盟体现的是周王室实际上不得不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再根据材料“魏惠王和齐威王互相承认为王”、“韩赵魏等五个诸侯国国君同时称王”,结合所学知识,王是周天子的称呼,而诸侯国国君由称“公”到称“王”,也反映了诸侯国国君挑战周天子的权威,说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A选项符合题意;等级制度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B选项排除;材料反映了诸侯国国君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但这是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王室内部内讧,C选项排除;材料反映了诸侯国国君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分封制遭到破坏,并不是真正的尊王攘夷,材料也没有体现局部统一实现、走向全国统一的信息,D选项排除。2A【解析】材料中阐释了对刘贺的不同记载与论证,由史书记载的刘贺,也有通过考古得出的刘贺,强调的对刘贺的认识需要从多方面论证,没有对“文献史料真伪”进行阐释,故B排除;材料中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刘贺,强调的是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相互论证,以得出正确的认识,故A正确;材料中的主旨不是对刘贺的评价,而强调的是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