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金钠等。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观点不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忽视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否定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斯金纳也是环境决定论者。他主张有机体带着先天的机能来到世界,但他首先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斯金钠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2、10、建构主义的发展观主要代表有(皮亚杰等)。11、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维果斯基)。12、(朱智贤)的儿童整体发展理论。13、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学习观的重要代表人物,认知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活的、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4、(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15、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可以看成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代表。16、美国心理学家杜威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困惑
3、、诊断、假设等)五个步骤。17、根据强化的效果可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心理学家不提倡运用负强化。18、依随于是否作出某个反应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之为(强化训练),它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1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后提出了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罗还将七层次需要分为两大类,其四个层次称为(基本需要),后三个层次为(高级需要)。20、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规定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三个:(一个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用M来表示;一个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一个
4、满足感,用I来表示)。21、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倾向,一种是回避失败的倾向。据此把人区分为成就动机水平高低不同的两类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22、维纳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23、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总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24、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根
5、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25、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第一步)。道德认识的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26、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道德情感有以下几个特征:(两极性;情境性;感染性)。27、道德行为的形成包括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仅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还要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做,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单靠行为方式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通过
6、行为方式的不断练习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为了能在各种困难条件下实现道德行为,必须锻炼道德意志。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包括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道德行为的训练可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角色扮演法、价值观辨析法、榜样引导法、行为强化法。28、程序教学的真正首创者应归功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钠。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远离把学习的内容编制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学生通过机器上的程序显示进行学习。29、程序学习的过程是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按一定顺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一一回答,然后学生可以得到反馈信息。30、教师的一般能力主要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特点上。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把握教学过
7、程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教学反思能力)。31、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二、名词解释 1、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3、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4、学科渗透式教学:是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这种途径的教学更具有针对
8、性,但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全员参与。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使用于某类材料和学习情境的学习策略是用于在第一种教学情境学习。5、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6、测验法:是指运用某种测验测量人的某种心理现象,使之数量化并加以研究的方法。7、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8、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根据记忆的
9、有无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有益记忆和无意记忆;根据记忆的不同方式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按照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9、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10、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11、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认识,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12、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
10、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13、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14、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15、顿悟:也叫领悟,学习就是一种突然的领悟和理解,领悟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实物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16、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指示,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指示,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17、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
11、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18、概念学习:就是学习者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19、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20、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利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
12、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21、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22、自我调节学习: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23、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24、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25、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
13、成。26、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或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27、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28、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29、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30、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1、品德:32、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3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14、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34、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35、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36、意义障碍:是指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们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的真正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37、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38、学习准备: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3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40、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