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51KB ,
资源ID:149153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9153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309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法制史Word格式.doc)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309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法制史Word格式.doc

1、2、秦代的法律形式有哪些?秦朝的法律形式,从史书记载和出土的秦简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律 商鞅改法为律。律为当时最主要的法律形式。 2令(制、诏) 秦始皇曾宣布: “ 命为制,令为诏。 ” 当时命、制、令、诏,从法律意义上说并无区别。律与令经常并列使用。3式 “ 式 ” 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秦,如上述封诊式,其中也有对司法官吏 “ 治狱” 的要求。4法律答问 法律答问对秦律的某些条文、术语和律义以问答的方式作了明确的解释。这对正确运用法律,更有效地贯彻立法意图,具有重要作用。5廷行事 是司法审判的成例。法律答问中多次提到 “ 廷行事 ” ,这说明廷行事在当时的司法实践中已成为律文之

2、外可以援引的成例。此外还有 “ 程 ” 、 “ 课 ” 等法律形式。1975年底发现的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其中的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 律 答问、封诊式是有关秦朝法律的主要内容。云梦秦简共1155枚,内容极其丰富。法律令文书有秦律十八种:田律、 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 、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军爵律、置吏律、 效、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此外还有效律,是 对核验县和都官物资帐目有关制度的规定,其中有的已收录在秦律十八种中。秦律杂抄包括除吏律、游士律、除弟子律、中劳律、藏律、公 车司马猎律、牛羊课、傅律、屯表律、捕盗律、戍律共11种律文 的摘录。法律答问是以问答形

3、式对秦律某些条文、术语以及律文的意图所作的解释。3、简述春秋决狱。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西汉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是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主要用孔子的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即除了用法律外,可以用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中的思想来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1)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3)经济上,确认

4、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5)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6)在国际上,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清末礼法之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对这一历史事件作一评价。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

5、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沈家本、杨度等人基于对清朝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及对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深入理解,主张大力引进西方近代法律理论与制度,运用“国家主义”等西方国家的“通行法理”,为彻底改革中国旧有的法律制度辩护,因而被称为“法理派”。而以曾任湖广总督、后任军机大臣的张之洞、江苏提学使劳乃宣为代表,包括地方督抚在内的清廷上层官僚、贵族,认为修订新律应“浑道德与法律于一体”,尤不应偏离中国数千年相传的“礼教民情”,故而被称作“礼教派”。法理派与礼教派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关于“干名犯义”条存废问题“干名犯义”作为传统法律中的重要罪名,专指子孙控告祖父

6、母、父母的行为。法理派从西方国家通行的法理出发,提出“干名犯义”属“告诉之事,应于编纂判决录时,于诬告罪中详叙办法,不必另立专条”。而礼教派则认为“中国素重纲常,故于干名犯义之条,立法特为严重”,绝不能在新刑律中没有反映。关于“存留养亲”制度沈家本等人认为:“古无罪人留养之法”,存留养亲”不编入新刑律草案,“似尚无悖于礼教”。礼教派认为,“存留养亲”是宣扬“仁政”、鼓励孝道的重要方式,不能排除在新律之外。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奸非”严重违反传统道德,故传统刑律予以严厉处罚。“亲属相奸”更是“大犯礼教之事,故旧律定罪极重”。因此,礼教派认为在新律中也应有特别的规定。法理派则认为,“

7、无夫妇女犯奸,欧洲法律并无治罪之文”。“此事有关风化,当于教育上别筹办法,不必编入刑律之中”。至于亲属相奸,“此等行同禽兽,固大乖礼教,然究为个人之过恶,未害及社会,旧律重至立决,未免过严”。因此依“和奸有夫之妇”条款处以三等有期徒刑即可,“毋庸另立专条”。关于“子孙违反教令”问题礼教派认为,“子孙治罪之权,全在祖父母、父母,实为教孝之盛轨”。法理派则指出:“此全是教育上事,应别设感化院之类,以宏教育之方。此无关于刑事,不必规定于刑律中也。关于子孙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的问题礼教派认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子孙对父母祖父母的教训、惩治,最多像舜帝那样“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绝无“正当防卫”

8、之说。法理派则认为:“国家刑法,是君主对于全国人民的一种限制。父杀其子,君主治以不慈之罪;子杀其父,则治以不孝之罪”,惟有如此“方为平允”。“凡我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的修律宗旨,决定了“礼法之争”的结局必然是法理派的退让和妥协。清廷在新刑律后附加五条暂行章程,规定了无夫妇女通奸罪;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伤害等罪的刑罚;减轻尊长对卑幼、夫对妻杀伤等罪的刑罚等。但礼法之争在客观上对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此后的近代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经过礼教派和法理派的这场激烈的争论,尽管双方都不能完全以自己的意愿主导修律,但在双方的合力之下,一方面

9、,新律吸收了资产阶级法律形式,建立起了近代法律体系,引进了资产阶级法律原则、制度,删减了旧律中落后与野蛮的内容,如大清新刑律删去了纲常名教的基础-五服图,主张尊卑、良贱、男女在法律上平等,实行罪刑法定主义;刑事民事诉讼法主张父祖子孙别籍异财、男女平等,否定了宗法、家族服制的作用,并采取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员制度。另一方面,在礼教派坚持下,修律时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礼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使礼教在新律中得以体现,如律后附暂行章程五条。由此,中国法律在中西融合的轨道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伴着与的斗争而修订的新律,虽然在清末多未能实行,但对其后的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律的影响极大,有些

10、是起草法律的根据或蓝本,有些则直接被沿用。礼法之争的结果也使中国在法律发展方面溶入了世界,中国的法律不再独立于世界之外,而成为其中的一员,此后中国与世界法律的发展有了衔接,能够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及时吸收西方的先进的法律理论和原则,保障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在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以后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法律的起草、签注、修改、审议、表决各部门,其中有修订法律馆、宪政编察馆、法部、资政院、中央各部,参与者中不乏身居高位的硕学通儒或封疆大吏,还有一般官吏、士人及在华的外国人。双方为驳倒对方,在新律中贯彻己方的主张,精心演习法律,著书立说。同时,外国法典的翻译,中国

11、法典的出版,法律学堂的设置,法学会的建立,法政研究所的举办,都一片繁荣。可以这样说,正是双方对法律的争论和推演有力地推动了法律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推广。2、试述唐律名例律的主要内容。名例律之“名”是指五刑之罪名,“例”是指定罪量刑之通例。其内容多涉及定罪量刑的一般原则以及律文中有关专门术语的界定,类似于近代法典的总则篇。诸如五刑,十恶,八议,处理官吏、贵族犯罪的请、减、赎、官当等皆规定在这一篇。名例律以下十一篇具体规定对各种犯罪的处罚、诉讼程序和监狱管理等内容,相当于近代法典的分则。具体而言,第二篇卫禁律规定对宫殿的保卫和关津要塞的守护;第三篇职制律规定对严重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构成犯罪的行为,如

12、何进行处罚;第四篇户婚律规定土地分配、赋税征收、徭役摊派,以及婚姻家庭制度;第五篇厩库律是关于饲养保护公私牲畜、保护府库的法律规范;第六篇擅兴律是关于调用军队和兴造工程方面的法律规范;第七篇贼盗律是关于处罚谋反、谋大逆等严重危害统治秩序的犯罪,以及一般杀伤人、盗窃等犯罪的规定;第八篇斗讼律是关于惩治斗殴以及诉讼方面的规定;第九篇诈伪律是关于惩治诈欺和伪造的规定;第十篇杂律将未列有专章的犯罪都收入本篇;第十一篇捕亡律是关于追捕逃犯、兵士、仆役的规定;第十二篇断狱律是关于审判、执行、监狱管理方面的规定。3、试述明朝的会审制度。明朝的会审制度, 主要包括“三司会审”、“会官审录”、“九卿圆审”、“热

13、审”、“朝审”、“大审”等。明代的“三司会审”是在唐代的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在唐代时,每逢大案,常常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首脑(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三司推事”。 唐以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和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审核大理寺及州县审判的案件;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动,也参与某些案件的审判。明代正式确立“三法司”的体制。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明太祖下令“议狱者一归于法司”而得名。明清时期,重案、疑案或亟须重新审理的重案时,由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三法司

14、长官会同审理,并将审理结果奏报皇帝,进行最后裁决。会官审录,明初有“会官审录”的措施,具体指在霜降后审录刑部关押的在押囚犯。据载,“会官审录之制,定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参加“会官审录”机构和人员包括三法司、五军都督府、九卿、科道、锦衣卫等行政部门官员和宦官组织等。九卿圆审,是明清重要的特别复审制度。是指对三法司审判的重大疑难案件的死刑囚犯,经审判后二次翻供不服者进行的特别审判。“九卿圆审”是指皇帝指定“九卿”即六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使、通政使等九个中央政府机关的首脑来联合审判,故名“圆审”,又称“九卿会审。它始于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成祖谕三法司官“天气向热,狱囚淹久,令五府、六部、六科给事中协同疏决,死罪狱成,秋后处决;轻罪随即决遣;有未能决者,令出狱听候。”但未形成制度,仅“止决遣轻罪”。正统十四年,命内臣一员会同三法司堂上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