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具烧杯、水、体积相同的玻璃瓶、橡皮泥、硬币、木块、气球 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1)导入新课回顾阿基米德原理及公式复习导入为新课做准备,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演示1出示两小瓶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2将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现象一小瓶沉入杯底而一瓶上浮最终浮在水面。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板书)提问 1浸没在水中的玻璃瓶(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浮力、重力)2它们受
2、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3既然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一个下沉而一个上浮?4、展示两瓶的区别,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为受力分析做铺垫。交代悬浮的定义,并让学生自主分析小瓶的受力,并画出受力示意图5、找一同学黑板上演示,并说出这样画的道理,同时老师写出。从而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6、补充漂浮,画出漂浮的受力示意图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由实验导入新课,增加了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了解这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1猜想:(同
3、学们背起双手)(1)木块,空瓶、硬币、橡皮泥把它们抛入水中,谁会沉底?谁会漂着?(2)动手验证你的猜想。(3)找同学说出你猜想的理由是什么?指出:同学们不能严禁、准确的说出理由。同学们都是凭日常经验来判断的。道理不太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物体沉浮条件,就能从物理学角度来解释其中的道。(4)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把物体的浮沉条件改写为用密度表示的形式:因为,物体重力,又因为是全部浸入,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密度和物体的沉浮于是有:,(4)同学们试着解释刚刚你的判断(5)补充沉浮条件(6)盐水选种的道理,请同学们说出。 质疑: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办法让它上浮或漂浮呢?人们利用浮力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
4、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2实验:把橡皮泥制成小船,让它漂浮在水面上。质疑:(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钢铁做的轮船为什么能漂浮呢?(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2)要想让实心橡皮泥2漂浮,可以怎么办呢?(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3)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指出: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采用“空心”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3应用轮船(1)原理: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
5、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2)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即:排水量m船+m货质疑:1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不变,始终漂浮)2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不变)3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变,海水水,所以V排海水V排水)4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V排变小了,所以上浮一些)强调: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潜水艇视频: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查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事舰艇。它是怎么工作的呢? 现象:吸气时,水逐渐进入管中,管子下沉;吹气时,管中的水被排出,管子上浮;
6、 质疑:(1)小塑料管浸没在水中所受F浮是否变化?(塑料管形变很小,V排基本不变,所以可以认为F浮不变)。(2)那它是怎样上浮或下沉的呢?(吹气时,水从管子中排出,重力变小,F浮G物,所以上浮;吸气时,水进入管子,重力变大,F浮G物,所以下沉)讲解: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潜水艇: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潜水艇在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气球和飞艇演示:气球”的实验。 为什么我们吹得气球飞不起来?气空气,(即利用密度小于
7、空气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讨论:要使充了氦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放气或停止加热)其他应用密度计、浮桥、等。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流指导(五)交流指导 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回顾新知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回顾课堂知识,通过做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测评达标1、甲、乙质量相同,放在水中,甲悬浮在水中,乙漂浮在水面上,它们受到的浮力( )A、甲的大 B、乙的
8、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2、一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轮船受到的重力; B、轮船受到的浮力;C、轮船排开液体重力; D、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3.潜水员由水面下2 m深处潜入水面下20 m深处的过程中,他受到的压强、浮力变化情况是(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C.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D.压强减小,浮力不变4悬浮在水中的铁球( )A一定空心 B.可能空心 C.一定实心 D.无法判定巩固已学知识,加强理解。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强。我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利
9、用学生学过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等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来。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一些有关浮沉现象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物体的浮沉现象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其中最典型的是:有的学生会认为“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并不了解浮沉的实质,也不能理性地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际的浮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切入点,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在解释潜水艇和浮筒的浮沉原理时,由于学生不知道它们的结构特点,所以感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运用动画、图片等,向学生介绍其结构特点,从而化
10、抽象为具体,启发学生思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效果分析1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引入,引起学生注意,小瓶的不同浮沉情况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并展开讨论。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通过环环相扣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
11、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 比如,利用潜水艇的的上浮、下沉,直观、明显,分析学生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4、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5 到达预期目的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
12、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了解潜水艇、浮筒浮沉的工作原理;应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教材首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以一个引导性问题直接引入主题, 然后通过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在此基础上,教材“想想做
13、做”栏目中给出了通过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来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最后,教材为了让学生明确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专门安排了浮沉条件的多个应用实例,即轮船、潜水艇、气球与飞艇。 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问题更加直观,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在解释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时,教材是以文字和图片来阐明的,显得抽象。本教学适当运用flash动画,把问题具体化,直观化。测评练习1、甲、乙两实心物体质量相同,放在水中,甲悬浮在水中,乙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判断( )A、甲受到的浮力大 B、乙受到的浮力大C、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D、无法判断2、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C、轮船排开液体重量;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科学探究,让学生亲历典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物体的沉浮,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认识,加强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思考等科学能力。这样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概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