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朗诵时需彰显强悍的主体意识和旺盛的生命力,积蓄精气,情思在瞬间之内倾泻而出,高唱入云,极尽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诵读第一个“蜀道难”时,不妨想落天外,读得果断、铿锵,极富激情和自信。“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笔,追溯了秦蜀隔绝、不相往来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艰险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朗诵时如能作出寻觅的动作,眼神如梦似幻,沉浸在追忆中,情绪上交织着惊和叹,能更好地体现蜀道的悠远感和神
2、秘色彩,听众也能通过你的朗诵更入境地感受到悲壮的情感氛围和蜀道神采飞动的艺术形象。经过一番神秘的寻根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引导我们直面现实:那突兀而立的高山,茫茫苍苍,直插霄汉;高山下雷霆万钧的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惊险万状,气象恢弘。面临这一派永远不会被征服的个性山川,我们要读出一种认真对待的态度,并读出欣赏,读出叹服。“问君西游何时还”,询问式的关切透露出友人将赴曲途。因此,读到入蜀之路艰难的这些诗句时,我们要从欣赏惊叹的语调中自然过渡到深切的关怀、担忧情怀中来,在关怀担忧
3、中读出由衷的同情。“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自然景观感情色彩浓厚,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在担忧中充满愁绪。歌咏至此,诗人不愿持久单一地困守在担忧中,而是从悲怆中挣脱出来,上穷碧落,下达深壑,再一次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还不忘追加一句“使人听此凋朱颜”。山川的伟大、强悍,以绝对强大的力量给人以不可抗拒的威慑。我们需感受到李白的悲凄不是庭院式婉约轻柔的,而应带着雄浑的气势,蕴含着豪迈的声响,诵读时需在惊愕和恐惧中读出敬畏。“连峰去天不盈尺
4、,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Y,?f 崖转石万壑雷”需读出激越忧愤,诗绪在想象的奇境中迷离恍惚地遨游,豪放不羁,色彩斑斓,追求奇、异、怪。“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里突然来了一个“险”,由诗的句法变成了散文句式,由抒情铺陈变成了意象和思绪的总结。这个“险”,不仅是环境的“险”,且是社会人事的“险”,情绪上,担忧中表露出埋怨。因此,在朗诵第二个“蜀道难”诗句时,要注意体会诗作咏叹强烈,跳荡迅疾的特点,在朗诵中展现流畅激越的音韵、回环往复的节奏、逐渐升华的情感,韵调根据诗句形式在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灵活交替,表露诗人即使是担忧,也张扬着“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豪情。在追溯、
5、欣赏、敬畏、担忧之后,“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等诗句节奏一连串地转化为散文的议论句法,从对地理位置的“险”的赞叹,变成了独立王国潜在的凶险的预言以及可能产生军阀割据的忧虑,中止了对于蜀道壮、凄的意象的营造,不再是以自然环境的奇、怪、异、险为美,而是作反向的开拓,以狼豺、猛虎、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等社会之恶为丑。朗诵时情致需转入低沉,和前面的“蜀道难”形成一种壮美和丑恶,高亢和低回的反衬,在情绪的节奏上,构成一种张力。在直言相劝的情绪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第三个“蜀道难”的旋律排闼而来,诗人以感叹收束,一唱三叹,“侧身西望”的意境给人带来心灵的净化和超拔,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净和振奋。接近尾声,朗诵时若体现出一种使疲惫的心灵得到安顿,执着追求更纯更美的勇气,彰显一种为追求纯美自由而若有所思而又无拘无束的生命状态,能更好地突出诗作的审美效果。蜀道难是李白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我们宜在课前就向学生介绍它震古烁今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诗意、背景等有初步的了解。较充分的课前准备,有助文章诵读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作者单位:贵阳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