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作用: 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学生对化学计算已有一定的经验,本部分知识所涉及的质量分数,在第四单元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中,学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第八单元含杂计算中,学过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本课题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前面学过的这两种计算既有相同之处(分子、分母的确定),又有不同之处(关系量的范围不同);在今后综合计算中,仍然会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使本课题的学习不断延伸。( 3 )内容特色: 本课知识的得出与 “ 前概念 ” 有一定相似之处,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学生通过实验展开学习,在教
2、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再运用反例、练习、概括解题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2 学情分析( 1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还知道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等于溶液的质量;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还会确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但不会从量的角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却是学生不了解的,教师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便水到渠成。( 2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学生已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好奇心,动手欲望强烈。本节课从学生的好动欲望
3、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用身边常见又特别喜欢喝的糖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从学生的认识水平上来看:学生在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式,已经初步认识到解化学计算题,从已知入手找可知,通过所求找需求的解题思路。本节课突出在溶液的知识范围内找对关系量。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探究等相结合的方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学案等。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展示三支试管中的不同颜色的学生自己配制的硫酸铜溶液介绍以上三支试管的液体是我们兴趣小组的学生自配的CuSO4溶液。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由此你将作出哪些猜测?设问对如何验证
4、硫酸铜溶液颜色越深浓度越大的这一猜 想,你有哪些好办法?教师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化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性评价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发言1、三支试管溶液颜色深浅不 同。 2、它们的浓度不同,颜色较深的浓度大,颜色较浅的浓度小学生讨论交流,并相互质疑 学生总结发言1、 将三支试管中的水蒸干,比较得到硫酸铜质量的多少2、没有必要将整支试管中的水全部蒸干,只须取一部分等量的三种硫酸铜溶液中的水蒸干,比较即可3、可以在等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硫酸铜,制得的溶液的颜色不同,加入药品多的颜色深。将书本上的药品CuSO4溶液拍成照片,使学生更易和生活联系,亲近化学,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自
5、我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活动探究(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g,1.5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比较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试管编号溶剂质量/g溶液颜色比较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溶质的质量分数123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学生探究活动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聆听、思考学生活动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概念和计算式,并进行领悟和记忆.讨论
6、、交流汇报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以及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学习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设问1、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合理变形得到哪 些式子例1、20g食盐溶液中含有 2g食盐,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例2、40g 2%的食盐溶液中含有 多少g食盐和水? 过渡 例3、20g 10%的盐水中放入 2g水或2g食盐,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例4、20g 10%的盐水中倒出一半,求:剩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问如何将上述计算类型进行归纳?举例:将10g食盐放入烧杯中,加入90g水搅拌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再加入100g水,搅拌。分析:溶液稀释
7、前后,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公式:浓溶液中溶质=稀溶液中溶质M浓液 P1% = M稀液P2%M水 = M稀液 - M浓液练习:现有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需加多少水将其稀释为质量分数10%的NaCl溶 液?溶质的质量分数36% 是指: 100g溶液中含有36g溶质。 溶质T0C时溶解度36g是指: 在T0C 时,100g水最多溶解该溶质36g。 例1、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求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00C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现有50克水放入20克NaCl,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求溶液的稀释 习题:配制溶质质量分数4
8、0%的稀硫酸溶液(密度为1.3克/厘米3)100毫升,需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二、求溶液的增浓 习题:要使含水99%的NaCl溶液a克,含水量降为98%,应蒸发掉_克水。含水99%可转换为溶质质量分数为1%,含水98%即溶质质量分数为2%。因此本题可转换为:要使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a克,变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应蒸发掉_克水。三、求溶液的混合 已知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稀硫酸的密度,现将90%的浓硫酸和10%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 A. 大于50% B. 等于50% C. 小于50% D. 都可能 本课小结讨论交
9、流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100g20%= x 10% x=200g 水的质量=200g-100g=100g答:需加100g水学生思考合作讨论学生发言学生活动(三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同学提出异议)利用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守恒进行计算: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毫升。V 1.84克/厘米3 98% = 100毫升 1.3克/厘米3 40% V = 28.8毫升 稀溶液体积 浓溶液体积 + 水的体积 稀溶液质量 = 浓溶液质量 + 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 = 稀溶液质量 - 浓溶液质量 = 100毫升 1.3克/厘米3 - 28.8毫升 1.84克/厘米3 = 77克 水的体积 = 77克 1克/毫
10、升 = 77毫升 答案:需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28.8毫升,水77毫升。合作讨论设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 a克 1% = (a克 x) 2% x = a/2 克 应蒸发掉a/2克水 学生领悟如果去查硫酸的密度再计算较麻烦,考试时也无处可查,本题可用估算法速解。若90%的浓硫酸与10%的稀硫酸等质量混合,则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恰好等于50%。现在等体积混合,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稀硫酸的密度,即浓硫酸的质量大于稀硫酸的质量,因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大于50% A讨论回答学生活动请三名学生分别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并提出异议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巩固强化溶质
11、质量分数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认识溶质或溶剂量的改变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当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情况,目标达成度。板书设计: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计算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100%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知二求一型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稀释计算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七、教学反思:(一)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学习了探究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从生活实践中体会到科学原理,并能用科学原理进一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得到了体现和提高。(二)、学生自我评价方式:1 谈谈本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2 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课前与课后的对比。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同组成员的作用评价。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以及作用。教师评价: 1 习题检测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 2 学生后续学习情况观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