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块内容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虽然在这学期开始的作业本中有几次方程的题出现,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过方程这样的表象,所以授新课就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开始,从他们知道的东西,如跷跷板到天平,然后再过渡到方程。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这节课只要学生能理解和判断,不能过分纠缠概念上问题和其他课外的知识,如果要学生了解太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因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基础不太好、理解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对新的内容不容易接受,特别是概念课,所以让学生课前预习会对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上多让学生看形象的事物,从而理解概念,帮
2、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学目标:1. 通过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 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重点难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先展示翘翘板,在数学中与翘翘板原理一样的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天平)(出示天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称量工具天平。天平是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的。砝码有不同,越大就越重。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在左边的托盘,右边的托盘放上相应的砝码,当天平平衡、指针指在正中央,说明这个物体的重量
3、就是砝码的重量。2.课件出示第二幅图:一个天平左边放一个20g和一个30g的木块,右边放一个50g砝码,此时平衡,用什么式子表示此时天平的状态?(20+30=50)课件出示:这是一个等式。3.课件出示第三幅图: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4.课件出示第四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正好平衡。师:请看这幅图。思考: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对,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等量关系,(课件出示:1个空杯子100g)5. 课件出示第五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约150毫升水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左低右高。如果我们在杯中加约150毫升的水呢?问:这
4、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能答:杯子里倒了水,水有重量,天平就不平衡了。)如果水重x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结果吗?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100X1006.课件出示第六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加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还是左低右高。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做?(增加砝码)对,要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怎么样?刚才左低右高,现在呢?还要加砝码)那就在加100 g重的一个砝码。(课件演示:右盘上再放100 g重的砝码,天平出现左高右低。现在什么情况?左高右低)这种情况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吗?可以同桌讨论。学生回答后课件、
5、卡片出示:100X300观察列出的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个问题可能稍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当天平两边不平衡,一边比一边重时,要表示两边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不等式表示。(板书:不等式)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不等式吗?(学生列出不等式,教师选择两个写在卡片上贴于黑板。7. 课件出示第七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250 g重的砝码,天平平衡。下面老师把其中一个100 g重的砝码换成50 g重的砝码。你再来观察一下。(学生看到都说:平衡了)谁来表示这个式子?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100X250这样的式子叫做方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方程的意义。二、探究交流,抽象概括1
6、.概括 问:什么是方程? 课件出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理解、巩固概念自己理解一下方程的概念,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未知数和等式)小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出示课件)问: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 35- =12 ( ) 0.49 =7 ( ) Y+24 ( ) 35+65=100 ( ) 5 +32=47 ( ) -14 72 ( ) 28 16+14 ( ) 9b-3=60 ( ) 6(a+2)=42 ( ) +y=70 ( ) 并引导学生发现:方程里的未知数不一定都用X表示, 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会。)
7、请四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写两个,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写。写好后,请同学们用手势一起判断对错,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同桌互改。三、巩固提高,形成技能1. 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1) 6X + =78 (2) 36 + =42 讨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2.判断对错(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 ( )(3)、 1.5+X是方程. ( )(4)、等式一定是方程. ( )(5)、842X不是方程. ( )3.看图列方程(1)3x=186(2)4. 你知道吗?课件动态显示关于方程的小知识。你知道吗?早在
8、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四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什么是方程?2.怎么列简单方程?找相等数量关系!五教学反思该教案是否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如果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有哪些环节可以继续改进;如果还没有用于教学,原因是什么,计划什么时间用于实际教学。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不仅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还要会判断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
9、方程的后继学习与思考,注重知识的渗透。课堂上主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展开。 一、密切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本节课导入中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背景。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优势,使学生具备了最初的平衡和不平衡的感受。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对天平称重的所有情况保持高度的兴趣。通过天平称重的不断演示,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了关于等式和不等式的知识。二、充分发挥“自主探索”的学习精神。本节课中,方程的意义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猜测、讨论、比较、整理、分类、合作交流等活动进行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获得
10、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直到最后让学生通过判断等式与不等式的活动过程中,自主分类得出方程的意义。这样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三、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1、在分类比较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后让学生把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思考发现式子的不同,分类概括。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等式两类,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种情况;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类,再把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分
11、成等式和不等式两种情况。尽管分的过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方程的特征,归纳出方程的意义。2、要体会方程是一种数学模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天平的相等关系(如左盘中是100克的杯子和x克水右盘中是250克砝码,天平平衡,解释方程的具体含义),感受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用数学符号抽象地表达了等量关系,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3、在“看”“说”和“写”中体会式子当方程的意义建立后,我让学生观察一组式子判断它们是不是方程,通过判断说明这些式子为什么是“方程”,为什么“不是方程”,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写的方程。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利用课本的静态资源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数学情景动态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归纳,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自己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