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3.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B努力是高社会道德水平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 作者、出处 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 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 (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 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谭其骧秦郡新考 出现
2、“洞庭郡”的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 2002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5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A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B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6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
3、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7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逃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善役兵役负担。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8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事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
4、官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9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10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
5、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11.(南宋)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麦价急遽上升,一斛至万二千钱”,南方农民“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农民职业转化速度加快C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D人口迁移改变经济地位12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总督职位的设置A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了地方三司分权D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13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
6、束手谈心性”, 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A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B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C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D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14.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期被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 与此相关的关公戏经久不衰。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A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发展B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倾向C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D佛教因中国化兴盛不衰15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
7、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D劳动力的密集投入16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D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17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说明维新思想A全面否定中国自
8、我形象B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D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18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士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A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B加剧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C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D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1919世纪末的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河北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外国布来,尽夺我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这则材料说明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A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B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C开始向机器棉纺纱方式转变D织布以洋纱为原料迅
9、速发展20. 薛福成认为虽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但“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则可以弭有形之衅。虽至弱小之国,亦得藉公法以自存”。据此可知,薛福成A认为国际外交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 B指出在国际舞台上弱国无外交的真实状况C延续了清政府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 D主张中国应该在外交上合理运用国际法规21.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中国两
10、千年封建统治D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地位221915年为反对日本逼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各地纷纷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这次抵制日货运动A是近代提倡国货运动的开端B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粉碎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阴谋23据国民政府的官方统计,某年全国的“反动刊物”比上一年增加了90%,其中共产党的刊物占54%。“某年”共产党的刊物宣传的主题应该是A发动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B领导根据地军民的土地革命C宣传敌后游击战和持久抗战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24下表19491952年上海私营工业生产经营方式比例变化表(据中国经济体制两次转型的历史比较文的相关数据编制。表格体现的这种状况 1949年 1952年 加工订货 10% 588% 自产自销 90% 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