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44.40KB ,
资源ID:1471267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7126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1、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明()A.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B.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 解析 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皇帝制度中君主专制、皇权至上的体现,故 A项正确;宗法体系不是中央集权的基础,故 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不 利于政权的稳定,故 C 项错误;分封虽然在后代得到延续,但是后来的分封已经不是先前的分封了,后期的分封是皇帝制度的内容和体现,故 D项错误。答案 A 3.(2016 陕西师大附中模拟)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

2、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解析 商鞅变法有助于秦国加强中央集权,不能直接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故 A项错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能说明儒学独尊,不能说明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故 B项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C 项正确;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是整个明王朝的政策的结果,不仅仅是明太祖的“禁令”,故 D项错误。答

3、案 C 4.(2016 湖南株洲一模)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可知()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 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 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 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 解析 材料仅体现了各个朝代设立地方行政区划,无法得出管理繁乱,故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疆域扩大管理困难的现象,故 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变化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地方最高一级,而基层的县制没有改变,故 C 项正确;各朝代变革地方行政区域主要是更好的管理地方,而不是因中央集权遭受地方挑战,故 D项错误。答案 C 5.(2016 陕西师大附

4、中模拟)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皇帝制 D.科举制 解析 题干说明该制度具有弹性,有利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参与政权,“世官制”、“皇帝制”是世袭,故 A、C 项错误;察举制是推荐做官的制度,选官权在地方官员,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做官,更有利于人们参与政权,故 B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 D 6.(2016 湖北荆州一模)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

5、,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 解析 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军机处,未涉及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故 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廷寄制度,并未体现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故 B项错误;据材料“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且与史实不符,故 D项错误。答案

6、 C 7.(2016 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入关之前满人政权皇位的继承采取的是贵族推举制,后来康熙继承汉人的制度采取嫡长子继承和预立太子的做法,雍正则实行“秘密建储制度”。这种变化的实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C.促进了封建化的过程 D.解决了皇权继承问题 解析 皇位继承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世袭君主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维系君主专制的万世一统政治制度,皇位继承制的发展演变,其实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A项正确;“消除”说法绝对化,故 B 项错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与材料的核心主旨不 符,故 C

7、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皇位继承方式的转变,不能得出“解决了皇权继承问题”的结论,与材料中“变化的实质”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A 8.(2016 河南洛阳一模)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解析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故 A项错误;商周时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 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

8、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 C 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 D项错误。答案 C 9.(2016 湖南岳阳一模)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土地买卖的存在,但是体现不出来土地买卖频繁,故 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特别是“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充分说明土地

9、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故 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故 C项错误;产权证明文件也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封建土地主要还是归地主所有,故 D项错误。答案 B 10.(2016 湖北荆州一模)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 解析 材料涉及政府对手工业的管理,并未涉及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故A项错误;据材料“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可知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故 B项正确;材料未

10、涉及盐铁官营制度,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故 D 项错误。答案 B 11.(2016 江西南昌一模)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 解析 司母戊鼎是商代的青铜器,故 A项错误;素纱褝衣是西汉时期的丝织品,故 B项正确;水排是东汉时期发明的鼓风装置,故 C 项错误;五铢钱是西汉武帝发行的钱币,故 D项错误。答案 B 12.(2016 广西柳州一模)明代长江下游地区出现

11、了“无徽不成镇”的谚语。这说明()A.区域经济发达形成各自标志 B.安徽金融业成为南方经济血脉 C.徽商促进了东南市镇的发展 D.借助朱氏皇权徽商控制了江南 解析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形成,故 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是长江下游地区,故 B项错误;题干中明代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谚语,说明徽商促进了东南市镇的发展,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皇权的影响,故 D项错误。答案 C 13.(2016 山东威海三模考试)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记载:“(宋朝)从事于耕作之农民,除一部分自耕农外,不为私人地主之佃户,即为官田之佃户。在此相对关系下,土地之转移,除一小部分官田外,其权不

12、操于国家而操于私人,今日为有田之自耕农,明日即可变为佃耕之佃户。”这主要反映了宋朝()A.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B.私田数量超过官田 C.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 D.佃户成为耕作主力 解析 材料反映了宋朝土地兼并加剧,根据材料中“土地之转移,除一小部分官田外,其权不操于国家而操于私人,今日为有田之自耕农,明日即可变为佃耕之佃户”说明土地的所有权转移较为频繁,故 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私田和官田的数量,故 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地主土地兼并,因此不存在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故 C项错误;宋代佃户数量少于自耕农,故 D项错误。答案 A 14.(2016 新疆一模)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

13、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A.礼仪规范 B.价值准绳 C.处世之道 D.施政之术 解析 材料中是“义”不是“礼”,故 A项错误;儒家的“义”是人身相互依附关系,与材料“义以为上”“人之正路”“先义而后利者荣”相符,是价值引领,故 B项正确;处世之道达不到材料的高度,与材料“义以为上”“人之正路”“先义而后利者荣”“义胜利者为治世”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施政,与材料中“君子”“人之正路”不符,故 D项错误。答案 B 15.(2016 广东中山 5月模拟)宋代很多名儒乡士

14、纷纷建立书院,其教育宗旨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教学内容上则兼有五经与史学诗文。造成书院这种特点的原因是()A.公立教育系统朽坏 B.新的思想体系兴起 C.经世致用成为潮流 D.科举内容发生变化 解析 材料中强调建立书院的场景,A项中公立教育系统的朽坏不能说明其教育特点,故 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兴起,理学家强调儒家的纲常伦理,注重传统的儒家经典的教育,因此形成书院这一特点的是理学的兴起,故 B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末清初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科举内容仍以传统的儒家经典为主,并未发生变化,故 D项错误。答案 B 16.(2016 四川德阳诊断)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A.思辨化的趋向 B.信仰重建的完成 C.普及化的实现 D.伦理纲常的弱化 解析 题干中由孔子的“性与天道”发展为朱熹的“理”“气”“性”“太极”,说明了儒学的发展出现了思辨化趋向,故 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信仰的重建,故 B项错 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实现普及化,故 C 项错误;朱熹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