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58.65KB ,
资源ID:147111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7111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不能全面解释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 2、中介语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此前,科德与1971年提出“个人特异方言”和后来的“学习者的语言”。美国语言学家奈姆瑟于1971年提出“近似系统”等。 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伴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语言系统。 中介语特点: A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 B中介语

2、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呈现一定阶段性。 C塞林克把中介语产生的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也就是说中介语是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律尚未完全掌握,所做的不全面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语言系统。中介语中存在一定偏误,但并非都是错误的,正确成分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扩大。 D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E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产生“僵化”或“化石化”现象。 产生原因:可能是第一语言影响无法消除;学习者意识到该偏误不妨碍交际;甚至可能也得到过积极的反馈,满足于已取得的进步而停滞不前;对目的语的某些方面形成偏见无法接受等。 中介

3、语假说以普遍语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把第二语言获得看做是逐渐积累、逐步完善的连续过程,也看做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逐渐创建目的语的过程。 3、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科德于1967年在其学习者言语错误的重要意义一文中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内在大纲,而学习者的种种偏误正是内在大纲的反映。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服从于教师的教学安排,接受所教的语言知识,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顺序。这一顺序也并非完全按照语言形式的难易。内在大纲实际上是人类掌握语言的客观、普遍规律,教师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控制教学过程,无法完全控制学习

4、者对输入的语言的内化过程。这方面,70年代的“儿童英语语素习得顺序”研究给以了证明。 4、输入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1985年在其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总称输入假说理论。 A习得与学习假说 克拉申区分习得(潜在的、日常的、暗含的学习)与学习(有意识的、明确的、正规的),并认为习得是首要的,学习是辅助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无法成为目的语习得的基础,也不能用来自然地表达思想,在交际中流利地运用第二语言只能靠习得。 B自然顺序假说 克拉申赞同科德的内在大纲假说,认为人们习得语言规则有一个可以预测的共同顺序,有的先习得,有的

5、后习得。 C监控假说 克拉申认为,人脑中有两个独立的系统,一个是潜意识的系统,一个是有意识的系统。流利地运用第二语言靠习得,交际中使用输出的话语是由潜意识的习得系统引起或“驱动”的。通过学习获得的有意思的系统语言知识,并不能使学习者表达更流利。有意识的系统在言语行为中只起到监控作用(编辑、监督、检查、控制等)。克拉申强调这种监控只是很小的纠正,是微调,对交际不是很重要。 实现监控的条件是:要有时间 注重形式(做语法练习、谈话) 性格的影响 要知道规则 实现上述条件而实现监控的情况并不多。 D输入假说 第一,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注意

6、力集中在语言本身而非语言形式。当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语言结构也是在交际过程中习得的。 第二,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克拉申用i+1表示。 第三,克拉申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说获得的。 E情感过滤假说 也称屏蔽效应假说。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输入的语言信息并不都被吸收。第二语言课堂学习也总是输入大于吸收。人类头脑中这种对语言的堵塞现象,是由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到了过滤作用,成为“情感过滤”。 造成的因素是: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力,对所学语言的态度,自信心,是否紧张

7、焦虑,是否处于防卫状态,怕出丑甚至精神和身体状况不佳等。 F 总结 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实现,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习得者必须听懂可理解的输入,二是习得者在情感上必须对输入采取开放、接受的态度。 5、普遍语法假说 有实验证明,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仍起作用,人们对所接触到的第二语言的语言参数可以再定值。学习初体现第一语言参数规则及偏误,之后逐渐把第一语言参数进行调整或重建。也有研究证明,语言参数不能二次定值。成人学习第二语言不是先天语言功能体系起作用,而是大脑中的推理思维功能体系起作用。 6、文化适应假说 舒曼提出文化适应假说,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出发,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看作是逐步适应

8、目的语文化的过程,把整个第二语言习得看做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该目的语的掌握程度。 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结合。因此,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就成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 缩短的社会距离和好的社会环境:平等的社会地位、被目的语同化、分享目的语国家的社会福利设施、文化上和谐等都是一些有利的积极因素。 心理距离:主要指学习者在情感方面影响到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包括语言障碍带来的焦虑,文化震荡带来的恐惧紧张以及动机、自尊心等。 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比起主导作用。 文化适应假说优缺点:(P178) 文化适应假说强调文化

9、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这是正确的,但把文化适应看做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关键因素,把语言习得过程完全等同于文化适应过程,特别是又把文化适应理解为对目的语设图的社会和心理的结合,则未必全面。文化适应的过程并没有也不能解释第二语言知识的内化过程和运用过程。 二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比较(P179) 1、相同点(反映了语言习得的普遍规律) A两种语言的习得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主观:健全的大脑、语言器官;客观:一定的语言环境。两种语言习得都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B两种语言习得都是为了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 C两种语言习得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

10、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 D两种语言习得大体上都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阶段。 2不同点 A习得动力不同: 儿童是出于本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成人动机等多方面 B习得的环境和方式不同 儿童是在天然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充满感情、有丰富体势语,体现i+1式特点的“照顾式”语言,是以交际活动的参加者身份在真实交际中运用第一语言; 成人在课堂中习得要从学发音、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开始,进展取决于教学计划和老师的指导,缺少真实的交际环境。 C习得的过程不同 儿童从接触实际事物开始,同时建立有关概念(包括时间、地点、空间等)。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发展 成人要学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要经

11、过第一语言的思维,借助已有的系统知识和经验来帮助习得第二语言,有时有益,有时干扰。 D文化因素的习得不同 儿童通过交际自然习得语言的同时也自然习得了文化和社会价值;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特别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如果没有专门安排则不一定能同时习得该目的语文化,而且不同文化之间还可能产生文化冲突。 E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伴随着学习者的认知、情感、生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上述变化基本完成以后进行的,两者习得的条件也不同。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特殊规律需要进行充分研究。 第六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除了在理论上侧重从学习者的内部机制探讨第二语言是如何习得以外

12、,主要还包括三个方面: A对语言习得过程和学习者语言特征的研究,如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运用分析和话语分析。 B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人因素的研究,研究学习者生理、认知和情感等方面。 C对语言习得外部因素,即语言习得环境的研究,包括课堂教学环境和社会大环境。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对我们的特殊意义: A我们是汉语的故乡人,对汉语习得规律研究责无旁贷 B西方语言学理论取得了很多假说、成就,但这些研究是以西方语言为基础的,是否适用于汉语,有待于我们的研究。 C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大都以汉语为母语,无法亲身体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过程,感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 第一节

13、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一 对比分析 1、对比分析的目的 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始于40年代的美国, 代表人物著名教育家弗赖斯,及其学生拉多。 拉多1957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凡跟学习者的母语相似的项目,对他们就比较容易,而和他们母语不同的项目学起来就很困难。教师应该把目的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对比分析还用于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体系进行比较,预测差异所造成的难点,从而在教学中采取预防性措施,建立有效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2、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步骤 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结构进行客观、

14、静态描写),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把语言看成是习惯,习得第二语言就是克服旧习惯并形成一套新习惯)和迁移理论(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就产生迁移理论)。 负迁移对学习产生两种干扰:一是阻碍性干扰,指目的语中需要学习的某一种语言项目是第一语言中所没有的,第一语言中所缺少的东西在学习时就要受到阻碍,如汉字的学习;另一是介入性干扰,即第一语言的某一语言项目虽然在目的语中没有,但在学习过程中要顽强地介入。 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 A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第一语言进行详细、具体的描写。 B选择: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C对比:对选择好的语言项目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D预测:在对比基础上,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 3、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难度等级模式”(普拉克特提出) A零级:指两种语言中的相同成分,在学习中产生正迁移,不会发生困难,如语序。 B一级:在第一语言中分开的两个项目,在目的语中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