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51.14KB ,
资源ID:147048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7048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菏泽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菏泽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手工业的发展,但是并未体现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趋势,故排除C项。2.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A. 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 B. 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C. 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 D. 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措施,该措施有利于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C正确;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

2、家,A排除;B是奖励军功措施的意义,排除;材料与历史传承无关,D排除。故选C。3. 秦汉时期,无论中央还是郡县的公文均要求乡里明文公布,民事告示要“明白大扁书乡市门亭显见处”非“令民尽知之”,刑事公告更是图形天下、布之于亭。这一制度A. 保障了统治秩序的稳定 B. 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C. 提高了文书行政效率 D. 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秦汉时期,中央和地方的文书均要在基层公布,民事告示要让基层知晓,这有利于政令的上传下达,方便对基层的掌控,故B正确;文书在基层公布,只能看出对基层控制,无法得出统治秩序稳定,故A错误;政令传播到基层,但不知道具体执行状况,故C错误;文

3、书下基层并不能说明权力中心下移,故D错误。4. 东汉时,光武帝在宫内设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等宦官多人,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朝廷虽设三公,但并无实权,只是给那些有资望的大臣享受名义上的尊荣。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严控外戚干政 B. 确保决策独断C. 提高行政效率 D. 削弱中书权力【详解】根据“朝廷虽设三公,但并无实权,只是给那些有资望的大臣享受名义上的尊荣”可得出削弱三公的权力,有利于加强皇权,确保独裁专制,B正确;AC项不是主要目的,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5.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等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进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

4、原因A. 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B.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 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D. 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等措施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故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A项“易行”的说法错误,排除A;C项是前提条件之下,排除C;D项只是原因之一,排除D。6.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 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 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 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

5、. 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详解】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逐渐构成“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王朝生命线,反映了隋唐时期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D项正确;我国的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B项错误;直到唐朝后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C项错误。7. 唐朝政事堂为政府最高机构,凡皇帝命令需经政事堂群相会议正式通过方可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政事堂印章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则被认为违法。这表明A. 古代政治制度日益成熟 B. 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C. 分权与制衡体制的形成 D. 宰相擅权现象越

6、发严重【答案】A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唐代政治制度。唐朝虽承袭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但唐代更加完善。材料显示了唐朝的政事堂实行群相议事体制,既防止了某一宰相擅权,也约束了皇权,同时共商国策,能够集思广益,防止决策失误,这表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组织较为完备,形成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的机制,标志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故选A项,排除D项;三省六部制本质上为加强皇权,而不是削弱,排除B项;分权与制衡体制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原则,排除C项。8. 唐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这表明当时

7、A.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B. 中外文化互相借鉴C 西方文明领先世界 D. 文化交流内容广泛【详解】据题意可知,唐代的敦煌壁画和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中都包含了外来文化的元素,由此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故选A;材料只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外来文明的吸收,没有体现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借鉴,排除B;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西方文明领先世界和文化交流内容广泛,排除CD。9. 史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一现象发生于A. 秦朝 B. 唐朝C. 宋朝 D. 明朝【详解】根据“参知政事”“枢密使专掌武事”可得出这中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度,C项正确;AB项时期没有设置参

8、知政事,排除;明太祖也没有设置参知政事,排除D。10. 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有人称行省为外廷、政府和外宰相。这表明元代行省A. 职能不断发生转变 B. 是地方最高监察机构C. 代表中央分驭各地 D. 由朝廷临时委派出巡【详解】根据可得出行省制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是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机构,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职能变化,排除A;行省不是监察机构,排除B;行省不是临时的巡查机构,排除D。11. 下表反映了宋朝部分年份的财政收入情况。据此可知,宋代时间农业收入农业占比工商业收入工商业占比宋太宗至道三年232165%123835%宋熙宁十年216230%

9、491170%A. 农民的负担减轻 B. 民营工商业居于主导地位C. 商品经济的活跃 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工商业收入增长迅速,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大为提高,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活跃,故C选项正确;农业收入只是略有减少,且农业收入的减少与农民负担的减轻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A选项错误;材料只给出了宋代部分年份工商业收入及工商业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没有给出民营工商业收入在工商业收入中的占比,不能说民营工商业居于主导地位,B选项错误;重农抑商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主要政策,没有放弃过,D选项错误。12. 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颂

10、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据此可推断元杂剧( )A. 旨在宣泄文人不满情绪 B. 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C. 蕴含儒家精神 D. 塑造英雄形象【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修齐治平”、入世精神、刚健人格等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元杂剧作家通过刻画的人物形象宣传了儒家思想,说明元杂剧蕴含了儒家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元杂剧宣扬的是理想人格,而非宣泄文人不满情绪,故A项错误;“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元杂剧塑造的是理想道德人格,不是英雄形象,故D项错误。13. “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

11、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意在说明A. 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 B.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C. 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高超 D.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详解】根据材料信息, 15世纪初的明代的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其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和平交往的表现,故B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排除。14. “清朝前期,的创设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又能提高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文中省略的是

12、A. 锦衣卫 B. 军机处 C. 内阁制度 D. 奏折制度【详解】根据“清朝前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等信息可知文中描述的是清朝前期的奏折制度,故选D;锦衣卫和内阁制度都是明朝设立的,排除AC;军机处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和“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不符,排除B。15. 下表为1400-1820年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基本概况表(部分)。对该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年份人口(百万)粮食产量(千吨)耕地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公斤/公顷)粮食全部作物1400722052019.824.7103816501233505532.040.010951750260741

13、0048.060.01544182038110858559.073.71840A. “精耕细作”传统农业持续发展 B. 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C. 耕地面积扩大源于版图的变化 D. 技术进步是产量提高的基础【详解】明清时期,人口、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均在不断增长,说明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持续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经济结构在明清时期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故B项错误;耕地面积扩大源于精耕细作而非版图变化,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无明显的技术进步,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 阅读材料材料 我心中常有一个问题,即“孔子何以成为圣人”?论语中有孔子、太宰、子贡关于“圣人”的谈话,孔子是自居于君子,谦言君子不必多能。太宰以多能为圣人的标征,因为他见孔子多能,所以疑心他是一个圣人。子贡说“固天纵之将圣”,所谓“天织之将圣”,实即“人纵之将圣”。春秋、战国间,人民苦痛得很,大家希望有一个杰出的人出来收拾时局,孔子是一个有干、有宗旨的人,所以人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另外,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弟子很多,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君子了。一一摘编自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