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难点】引领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准备】1.教师:(1)家乡物产调查。(2)教学辅助课件。2.学生:(1)收集家乡物产资料。(2)完成“家乡物产调查表”。【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家乡物产交流会导入: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1.出示“家乡物产调查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调查结果,全班汇报小组对家乡物产资料的收集情况。2.教师补充家乡物产。3.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还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板书:丰富)【设计意图:课前,学生通过“家乡物产调查表”对家乡物产进行调查,一
2、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课中,学生通过“家乡物产调查表”,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再由小组代表在班级内进行物产调查汇报。学生在交流中,能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同时倾听同伴的调查结果,在交流中逐步形成探究成果的能力。最后,教师再补充家乡物产。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互动,既补充了学生没有调查到的物产,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默契。这几个环节的设计将家乡的物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师生面前,增进师生对家乡物产的了解,让师生惊叹家乡物产的丰富。】活动二特产节,说特产1. 学生畅谈自己参加芦柑节的感受。2.播放微课小芦柑大故事。3.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家乡物产的背后故事
3、。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芦柑节”谈起,通过学生熟悉的节日,让学生畅谈自己参加“芦柑节”的感受。接着,利用微课的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特点,播放微课视频来引导学生对家乡物产故事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物产的背后故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物产知识。活动三出售会,寻特产1. 学生扮演特产店老板,出售自己手中的特产。(1)介绍特产的特点。(2)介绍特产的习性特征。(3)介绍特产的购买价值。2.学生对各种特产进行“考察”。3.学生在50元购物券背面,根据句式填写。句式:幸运顾客姓名:我想购买的特产是:因为它:。(备注:写得好的人将成为“幸运顾客”,可以得到店长的免费特产
4、。)4.教师扮演小记者,采访特产店老板选出幸运顾客的标准所在。5.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用途。(当你口渴时当你饥饿时当你生病时)(板书:养育)学生扮演特产店老板,以出售员的形式展示家乡特产的特点、习性特征、购买价值。这种介绍特产的方式,有效拉近学生与家乡物产的距离。随后,学生以游客参观的身份,对家乡特产进行听、看、闻、问。接着,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特产,并通过一定的句式写下自己想购买特产以及原因。学生在了解家乡的特产后,以说和写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物产的喜爱。教师扮演小记者,采访特产店老板评选幸运顾客的标准,部分学生在惊喜之中还可以明白自己获得幸运顾客的原因,非幸运顾客也可以明
5、白自己对特产的认识不到位,并在倾听中加强对特产的了解。最后,设计3个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物产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物产的实用性,达到以家乡物产为自豪的目的。活动四畅谈会,话家乡1.学生分享自己课前调查到的家乡物产制作过程。2.课件出示坂里红酒的制作过程,学生了解坂里红酒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坂里红酒制作的不易,懂得家乡人民有一双勤劳的双手。3.出示小诗:长泰物产真不少,芦柑蜜桔龙须菜。红酒地瓜石铭竽,五香碱面搭配好。砂仁明姜神妙手,手工竹编和土陶。家乡物产养育我,人居长泰我骄傲。学生分享自己课前调查到的物产制作知识,学生在分享和倾听中可以对家乡物产的制作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接着,教师
6、出示坂里红酒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制作家乡物产的不易,学生在交流自己学习的感受时,懂得家乡人制作物产的艰辛,以及家乡人的心灵手巧。最后,出示小诗赞家乡物产,一方面做到学科的交叉性学习渗透,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活动五知识赛,赞家乡1.学生抢答物产知识,引导学生在知识抢答中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感悟。2.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知识赛,使学生在丰富趣味的竞赛氛围中增强对家乡物产的认识。一方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学生在知识竞赛抢答的环节中,还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小结,及时巩固、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赛意识,让学生在小组竞赛中,有集体荣誉感
7、,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轻松参与,体验集体合作的愉悦,分享集体成功的快乐。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二年级学生初步懂得不乱扔垃圾,能维护学校公共卫生,但因为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对于作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市的厦门市民如何准确投放垃圾这方面意识比较薄弱。如何教会孩子做到随手捡起垃圾,学会分类;如何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帮助孩子理解维护环境的公共卫生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一种责任和文明,这些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明理导行。基于学生的现实情况,立足学生现况,精心设计,用心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希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材设置本课的目的是引导二年级的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绘本故事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认识垃圾与生存
8、环境的关系;阅读详实的数据,初步了解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体会其为洁净家园付出的辛劳,懂得尊重劳动者;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准确的垃圾分类,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任,不让垃圾落地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素养的体现。【设计思路】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教会学生对垃圾进行准确分类,从小养成不随手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教师课前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二年级学生在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两类垃圾处理时比较容易混淆。孩子在家里不会乱扔垃圾,在社会和学校还存在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在本课教学中围绕四个中心词“环保”、“尊重”、“责任”、“文明”,精心设计五大环节,让
9、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学会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在实践体验上感悟保护环境、洁净家园、人人有责的重要性。1. 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认识垃圾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劳动者。2.学会垃圾分类并于生活中自觉践行,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3.提升保护环境的核心素养,争当环保小卫士,为缔造美丽厦门作出应有贡献。1.了解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体会其为洁净家园付出的辛劳,懂得尊重劳动者。2.学习垃圾分类基本知识,能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并带动家人一起进行环保活动。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任,不让垃圾落地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素养的体现。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观察生活:垃圾与环境有什么关系?2.
10、教师准备:搜集相关音乐、视频材料;制作PPT和微课;准备板贴【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绘本,激发兴趣1.教师导入:上课前,老师想先请你们来欣赏一则绘本故事公园里的野餐请同学们认真听,动脑筋想一想: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什么?2.学生畅所欲言。3.教师小结:垃圾不落地,家园才能洁净美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的环保课题,请读不只是为了干净。上课伊始,教师播放配乐绘本故事,童真童趣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学生,画面定格在:野餐后的公园草坪上留下一地的垃圾。教师借机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小结并出示课题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的新课导入,抓住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激发兴趣,为下文探究乱扔拉近危害奠定基础。二、
11、明白危害,懂得尊重(一)呈现图片,初步感知乱扔垃圾的危害性教师过渡:像东东一家那样,随手扔垃圾,会产生什么危害呢?请看大屏幕。2.学生逐图说,教师随机出示:脏、乱、臭3.随手扔垃圾造成使我们的环境变得细想这些被污染的河水经过蔬菜地、农田,农民它来灌溉和做为生活用水(图片);流进池塘,鱼虾几乎无法存活,商人再拿着这样的死鱼死虾到菜场上贩卖4.生畅谈产生的后果。5.教师小结:孩子们,随手扔垃圾看似一件小事,可它却污染了环境,危害了许多生物,最终危害的是谁?我们人类自身,倡导垃圾不落地,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为了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出示板贴:环保)(二)实践体验,感受洁净家园的重要性1.教师过
12、渡: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为了洁净家园日夜辛劳着。你看2.出示图片:环卫工人一年四季清扫捡垃圾图片配文字3.学生畅谈感受。4.出示数据:这样的舞者遍步全国的大街小巷,厦门日报曾报道,环卫工人一分钟挥帚近百次,每10秒钟就需弯腰一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劳累? 实践体验:假如我们的教室就是城市的一角,你来当环卫生工人试着捡一捡垃圾。谁来试?采访一下你,你有什么感觉?你们仅仅是弯了几次腰,捡了10几秒钟的垃圾,远不及环卫工人一点点的辛苦。 充实数据:环卫工人一人一年消耗手套至少30双,巨大的体力消耗,使得他们一天要喝四五斤水,结实的布鞋穿不到一个月就磨坏,防水耐穿的胶鞋一双10多元,穿起来双脚却像“蒸
13、桑拿”一样。一穿就是一天,就是一月复一月。学生谈体会:读到这里,我看你若有所思你静静的你想说静悄悄的教室,凝聚着我们共同的感受。随身带走垃圾,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对环卫工人辛勤劳动(出示板贴:尊重)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呈现,数据展示,从视觉上触动孩子,直接震撼学生心灵,引导他们明白乱扔垃圾的危害,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再让学生模仿环卫工人的劳动,在动手实践和体验中,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体验,感知环卫工人劳动的艰辛与重要,萌生“尊重”情感。三、知晓效益,学会分类(一)知识链接,了解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垃圾不全是危害物,处理好了,它还会产生巨大的效益。洪老师班上的同学就到图书馆查阅了相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