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4.19KB ,
资源ID:14661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661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原复习总结2017.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原复习总结2017.docx

1、绪论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2、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长远的指导意义。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康德、费希尔、黑格尔(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基本内核)

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昂利圣西门、沙尔傅里叶、罗伯特欧文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题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

4、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1.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唯物主义)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

5、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鼓励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

6、的最高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马克思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 体现

7、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

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们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文化实践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与文化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使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探索过程(二)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把握两大方面:1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

9、基础2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物质生产领域、社会政治领域和科学文化领域)3.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三、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 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体现在:1.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

10、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三)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1.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

11、2.联系具有普遍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1.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机构性2.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3.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 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 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2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

12、“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原因: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范畴的“钥匙”3.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13、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2.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

14、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1.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吧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

15、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三)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时,此物转化为他物(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四)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