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A.假设 必定 虽然 假使 B.如果 必定 当然 假使C.假使 一定 虽然 即使 D.如果 一定 当然 即使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本首相参拜了供奉包括“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神社,他这一恣意妄为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亚洲的国家和人民。B.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成为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必然选择。C.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们还有什么可怀疑的?D.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5、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A.律师在参与刑事诉讼活动中,被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B.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C.但是遗憾的很,我们至今还极其罕见这样的著作问世。D.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有些人的法制观念淡薄所造成的。6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的一项是()A 它肯定会是一部分心血凝结成的作品,字字都能滴得出血和泪来。B 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C 她胸怀宛如大海,可以波涛大作,可以平静如镜D 他们的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胡同文化是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他久居北
3、京,这边文章也显示出地道的京味儿。B.过万重山漫想是刘国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文质兼美的散文。C.王蒙是当代著名作家,著述颇丰.,代表有活动变人形红楼启示录等。D.鲁迅本名周作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小说即狂人日记。8林黛玉进贾府 一文中,写林黛玉来到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这是因为()A贾府是贵族世家,讲究礼节,且等级制度森严。B她自觉出身低微,不如贾家高贵,有自卑心理。C她有寄人篱下之感,又极自尊,敏感多疑,所以小心谨慎。D林黛玉初进贾府,人地生疏,自然时时处处留心在意。二、文学常识
4、填空(16 分,每小题 2 分)9.南州六月荔枝丹文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是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中的句子。10.“今宵酒醒何处,。”婉约派词人柳永在雨霖铃中道出了离别后的孤寂与相思。11._,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秦观在鹊桥仙里的爱情宣言。12.“明月松间照,_.”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里描绘了一幅清幽雅静的山水画面。13._和_ _ _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三、阅读理解(22 分)(一)阅读小说选段,完成第 1416 题。(10 分)3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
5、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6、”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14对王熙凤出场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B未见其人,先闻声的“先声夺人”的方法C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D用语言、行动直接描写的方法15贾母戏谑地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分析正确的
7、一项是()(3 分)A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婉转批评。B既说明王熙凤的厉害,又表明贾母对她的亲近。C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D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的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戏谑嘲讽。16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聪明人,文中最能显示她的这一特点的是哪句话?这句话主要迎合哪些人的心理?(4 分)4(二)阅读精神拾荒三部曲,完成 17-20 题。精神拾荒三部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 病。有一种人,读书
8、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S 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
9、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 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 本了。所以,不但 A_是互相助兴的,B_也
10、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17.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4 分)答:18.第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 括。519.根据上下文的论述,请在空格 A 和 B 处分别填上合适的词。(4 分)A._ B._四、仿写句子(6 分)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_,我将_。五、应用文写作(10 分)20.根据下励材料,以学生会名义,拟-则会议通知。XX 职业学校第三节艺术节就要到了,学生会准备召开各班班长和文娱委员联席会,研究一下艺术节的筹备工作,诸如:筹委会有哪些人
11、组成?这届艺术节的主题词怎样设计?应当出哪类些节目?这些节目分别有哪些班准备?什么时间彩排,什么时间审查节目?等,参加会的人比较多,会场设在主楼一层的阶梯教室。为了不影响上课,会议定在本周二下午 4 点钟召开。这次会议很重要,各班班长和文娱委员必须参加,不准请假。6六、作文(30 分)21.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题目:一件_的事 提示: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只要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小事并不小,它也闪亮发光。请你在生活经历中,任意选择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在文题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难忘、高兴、悲伤、感动等,使题目完整。2要写得明白、具体、真切、形象生动。3字数不少于 600 字。100200300740050060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