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E)。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中国的行政
2、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A云南 F台湾、 G广东、 H广西、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云南、广西、广东、台湾人口和民族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总数 亿,占世界人口的1/5 以上。2、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突出3、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
3、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4、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困难、资源短缺、失业严重、环境恶化等。5、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原因:东部地区多平原和丘陵,气候湿润多雨,交通便利,所以人口稠密。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低,所以人口稀少。7、民族数量:56 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8、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在500 万以上的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9、五个自治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新疆维吾尔族,西藏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宁夏回族,广西壮族10、我国民族的
4、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11、民族政策: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1)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36N地形剖面图如上图)。(2)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海拔高度。(3)三级阶梯概况:(4)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比重最大,为33,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5)主要地形区及特征:(6)主要的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气温和降水一、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5、a、一天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两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b、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海洋推迟1个月,南半球相反)。二、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a、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冬季南北气温差很大。b、 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c、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一线。(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气温分布(1)分布特点冬季(1 月份)分布:总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7 月份)分布:(2)1 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
6、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3)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四、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1分布特点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布: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夏秋多,冬春少。(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4)我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出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五、干湿类型:(1)四类干湿区: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2)干湿地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我国的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7、,南方为湿润地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广大的西北地区是半干旱和干旱地区。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2、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干旱和洪涝。4、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西藏)多地震是因为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台湾等东部沿海多地震是因为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5、我国利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第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三、温度带:(1)依据:根据各地活动积温的总体差异。(2)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气候的基本特征1、我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雨热同期。(1)季风气候显著:两类季风:冬、夏季
8、风(见八年级上册课本P36 读图填表),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季风区降水多,非风季风区降水少。季风气候主要自然灾害:旱涝灾害和寒潮。(2)气候复杂多样:东部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原山地气候。(3)大陆性气候显著: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2、天气与气候:(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经常变化,不稳定。气候指的是长时间平均天气状况,较稳定。(2)几种灾害性天气:台风-狂风、特大暴雨
9、。寒潮-严寒、大风。水旱灾害-影响范围最广,是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3)卫星云图的识别:用绿色表示陆地,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白色表示云团。(4)常见的天气符号:二、我国的气候特征及优越性:使许多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区比同纬度其他国家纬度偏高。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三、我国的季风:(1)夏季风与冬季风:(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a、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b、非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区域称为非季风区。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河流与湖泊一、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J青海湖(世界面积最大湖:里海)。它们都是咸水湖。(2)我国面积最大的淡
10、水湖是:K鄱(P)阳湖(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二、外、内流河与外、内流区:1)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淮河。(2)外流区: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叫外流区,我国外流区面积占2/3。(3)主要外流河:a:注入太平洋:A长江、B黄河、C珠江、D黑龙江、E淮河、澜沧江(湄公河)。b:注入印度洋:H雅鲁藏布江、怒江c:唯一注入北冰洋:F额尔齐斯河(鄂毕河)。f:人工运河:I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4)主要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G塔里木河 。(5)内外流河的水源补给:外流河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内流河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因内外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两
11、者原因不同。三、长江与黄河长江黄河发源地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注入海洋东海渤海长度6300 千米5500 千米入海口所属省上海山东上、中、下游划分宜昌(湖北)、湖口(江西)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美称或别称“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下游成为“地上河”综合治理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裁弯取直。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水利工程著名水电站有三峡、葛洲坝、二滩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行、灌溉等)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特点:自然界存在的,无人为加工;对人类有用)。2、
12、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生物、水、气候等)和非可再生资源(煤、石油等矿产资源)。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类型: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2、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类型齐全,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最大。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山地多,平地少。(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山区面积占2/3.山地面积占1/3) 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3、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分布:耕地主要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耕地类型:秦岭淮
13、河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草地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MM 的非季风区西北内陆高原、山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边远山区。(我国三大林区: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c南方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4、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措施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禁止过度放牧,退耕还草等草场退化乱占耕地利用法律、法规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5、利用和保护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6、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是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1、(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2)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